「傳奇」謝小娥

「傳奇」謝小娥

唐朝元和年間,江西南昌有個叫謝小娥的姑娘、是個商人的女兒。謝小娥八歲時,母親因病早逝,父親把她許配給歷陽郡的俠客段居貞為妻。段居貞是個豪爽重義氣的人,在社會上結交了不少豪傑俊才。小娥的父親喪妻後再未結婚,苦心經營,操持家業,積攢下萬貫家財,又怕露富招禍,隱匿名聲混跡於商人堆裡,經常和未來的女婿段居貞合租一條船販貨買賣,邀些宗族親友相幫,奔波於江湖之上。

小娥十四歲時,剛剛成年。她的父親和丈夫都在江湖中被一夥蒙面強盜殺了。強盜們搶劫了全部財富,並把段居貞的兄弟、小娥父親的徒弟和侄兒以及僕人數十口全部殺死,拋屍江中。小娥的胸部也被強盜砍傷,腿被打斷,被強盜當作死人拋入江裡。誰知小娥命不該絕,她像死人一樣在水上隨波漂浮,被過往的船隻撈救起來,整整一夜才緩過氣來,恍如重返人世。胸部刀傷好了之後,斷腿卻因傷致殘、只能跛足而行。告別了相救的好心人,遠離家鄉的小峨舉目無親,四處流浪、乞食為生,幾經周折後她流落到上元縣,遇到妙果寺的尼姑淨悟。淨悟可憐她年紀輕輕又受傷身殘、無依無靠,就收留她在寺裡生活下來。小娥這才有了個安身之處。

當初,小娥的父親遇害不久,她曾在夢裡見到父親對她說“殺我的人是車中猴,門東草。”小娥為此迷惑不解。誰知過了幾天,又夢見丈夫對她說“殺我的人是禾中走,一日夫。”小娥更覺得奇怪,迷濛中感覺到是父親和丈夫託夢向她訴說那謀財害命的仇家,可她怎麼也弄不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於是就請人寫了那十二個字謎語,經常向人詢問,到處懇求有學問的人給予解釋,可是過了一年多也沒得到過明白的答案。

到了唐憲宗元和八年春天,有個名叫李公佐的官員在江西從事的官職上任滿解職,僱乘一艘小船順江東下游歷。船泊南京時,李公佐上岸遊覽古城,觀賞瓦官寺的樓閣,遇到瓦官寺的和尚齊物。齊物和尚是個愛學習的人,很敬重有德有才的人,在交談中與李公佐很有些投緣。兩人談經論道,不免涉及些佛理教化,禪機因果,人間奇事。

齊物和尚對李公佐說“附近有個叫謝小娥的年輕寡婦,每逢到廟裡上香,都要給貧僧看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是兩條謎語,寫的是‘車中猴,門東草。禾中走,一日夫。’貧僧揣度多時仍不能領會,但她每次來總是不肯罷休,希望能得到個解釋。這兩條謎語,很有些蹊蹺,觀她面色,彷彿遭遇大難,其中似有隱情。今天恰逢李先生駕臨,先生博學多識,不妨也請猜上一猜,好讓貧僧對那女子有個答覆。釋人疑難,也是善緣啊。”

李公佐也是個熱心好奇的才子,就請齊物和尚把那十二個字寫在紙上。他倚著亭閣的欄杆仔細地端詳著紙上的每一個字,一邊思考,一邊默默地念誦,一邊用手指在空中比畫著,齊物和尚坐在一旁眼睜睜地看著他。過了一會兒,只見李公佐雙手一合,叫了聲“有了!”

齊物和尚問道“敢問李先生,可是猜出這謎底了?”

李公佐回答說“是的。我猜這十二個字應該是兩個人的名字,或許正如老師父所言,其中有難言隱情。能不能煩勞師父派人請那女子到寺中來,我與她當面說清,作個驗證,好嗎?”

很快地,一個小沙彌把謝小城帶來廟中。

李公佐對謝小娥說“齊物老師父讓我猜測你那十二個宇的謎語,我已得了大概。你若能將這謎語的來龍去脈說與我聽聽,我就可以驗證是否猜得對了。”

齊物和尚也說道“女施主若要破解這字謎,但請直說無妨。這位李先生本是江西官員,在判官任上曾理過不少疑案,說不定會助你拿個主意呢。”

謝小娥聽了這話,臉上頓時顯出悲愴之色,眼淚撲簌簌地直往下掉,哽泣嗚咽了好會兒,才強忍住流淚對李公佐說“我的父親和丈夫都被強盜殺了!事後我曾在夢裡見到父親和丈夫告訴我這十二個字,我想這定是父親和丈夫的亡魂託夢,告訴我殺我親人的仇家,希望我能為他們申冤復仇。可是我總弄不明白這十二字的意思。一年多來到處求人解釋,仍是不得。不知這仇家究竟姓甚名誰,想要報仇也報不了,使得父親和丈夫的亡魂不能安息。我好命苦啊!” 話未說完,小娥又失聲啜泣起來。

齊物和尚連忙上前勸解,李公佐沉吟了一會兒,若有所思地說“既是這樣,那麼我猜得也就對了。現在我可以告訴你這十二個字乃是兩個人的名字。一個叫申蘭,一個叫申春。這‘車中猴’,車字去掉上面和下面的一橫,是申字這是一證,按十二屬相排列,申屬猴,猴即是申,這是二證。‘門東草’,可釋為草下有門,門中有東,那就是蘭花的蘭字呀。那麼,‘禾中走’按意思是說從田地中穿過,穿田而過,也是個申字啊。所謂‘一日夫’,是夫上添一橫,夫下加日,合起來是個春宇。所以說,如果你所夢見的確是你父親和丈夫的冤魂託夢,那麼殺你父親的必定是申蘭,殺你丈夫的必定是申春。”

謝小娥聽李公佐說完,彷彿有一股鬱積胸中已久的悶氣自口中噴吐而出,“哇”的一聲大哭著跪倒在李公佐面前。她俯首向李公佐拜了兩拜,哭著說“多謝先生指點!”隨後站起身來,掀起衣襟,請李公佐將申蘭申春的名字寫在衣襟裡面,“我一定要找到這兩個強盜,親手為死去的父親和丈夫報仇!”然後又問明瞭李公佐的姓名、宗族、才帶著滿臉的淚跡離去。

從此以後,謝小娥脫去女裝,束胸纏腹,將自己裝扮成一個男子。她在江湖上到處打零工,搖船、拉縴、搬貨、燒火,像一個男子一樣,什麼樣的苦活累活都做,到處漂泊,吃盡了人間艱苦,不屈不撓地尋訪仇人。又過了一年多,她在九江城外一處莊園的竹排門看到一紙招聘啟事,說是要僱用幫工。小娥就去上門應召,一問主人姓名,恰恰正是申蘭。於是就不計較工價待遇,作了申蘭家的“男”僕。

在申蘭家,謝小娥的內心充滿了憤怒和仇恨,時時都想尋機殺死申蘭,但她表面上卻表現得極為恭順,對主人畢恭畢敬;嘴巴甜甜的,手腳勤快,又不怕吃苦挨累,辦事機靈,處處為主人著想,很討得申蘭的喜歡,漸漸地深得申蘭的信任。申家的銀錢收支,用物採買,放債討賬,全由小娥經手辦理,儼然成為申家的管事。就這樣混了兩年多,朝朝夕夕在申家進進出出,竟沒有人識得小娥是個女子身。小娥家被搶的金銀珠寶、玩物器具,都放在申蘭家中,小娥毎每看到這些家中舊物,總難免撫故思親,常常內心流淚。想起父親和丈夫的無辜被害,自己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身為女子卻不能享受閨閣的清幽,忍垢改裝,為人僕傭受盡磨難,不免暗自傷痛。但她為報殺父殺夫的大仇,只能將這所有的痛苦全部隱忍在心,強作歡顏,處處留心與申蘭來往的各色人等,以便找出其他仇家,尋機一網打盡。

那殺害小娥丈夫段居貞的兇手申春,不久也被小娥尋訪到了。他本是申蘭的本家兄弟,家住長江北岸的獨樹浦,與申蘭來往極為密切,申蘭與申春常常相約一同外出,每次外出,行跡詭秘,從不見他們帶多少銀兩出去,既不像經商又不似訪友,也不肯讓小娥跟班相隨,只是留下好些酒食給小娥享用,叫她服侍好家眷,管好家事。他們每次出去,總須個把月時間才能回來,次次都帶回不少財物。小娥私下感嘆道“李先生真是神機妙算,他所說的,都和我夢中所見對上了號,申家兄弟確實是一對專作無本生意殺人越貨的江湖大盜啊!也是上天相助,我的仇終究可以報了!”

有一天,申春乘船過岸來,帶來不少的酒和鮮活的大鯉魚,並說是要會友聚宴,喝他個一醉方休。“這些狗強盜,不知又是要慶賀哪一樁的搶劫成功哩。”小娥暗忖“報仇的時機到了!”她小心而又殷勤地張羅起來,指揮廚工儘可能地把宴飲需用的物品準備齊全,雞鴨魚肉儘可能地豐盛。晚上開宴時,小娥在主客之間來回穿梭,不停地勸群賊飲酒。那一晚,申家兄弟真是得意忘形,酒興大發,和群賊喝得個昏天黑地,個個酩酊大醉,東倒西歪,癱軟如泥。群賊散後,申春爛醉如泥地躺在屋裡,申蘭人事不省地橫臥院中。小娥打發走廚工使女,潛進屋裡,假意安頓申春上床,卻趁著申春酒醉昏沉,悄悄地用繩帶纏住他的手腳,又把他拴縛在床腳上,在外面把房門鎖死。然後在牆壁上摘下申蘭的腰刀來到院中,她看著那橫臥在地的申蘭,心想“這回我可要親手為父親報仇了!”遂屏住呼吸,用盡全身之力,奮臂揮刀,將申蘭那呼呼噴著酒臭氣的頭顱一刀砍下,聲淚俱下地大聲哭叫道“來人哪,抓強盜啦!”

夜深人靜時分,四方鄰里全被小娥的叫聲驚醒,人們舉著火把、刀棍蜂擁而來,把申蘭家的院子團團圍住。小娥在院中扯散頭髮,現出女裝,含淚把自己的遭遇說了一遍。她用刀指著屍首分家的申蘭說“這就是殺小女子父親的仇人,我已把他殺了。我不怕殺人抵命,懇請眾鄉鄰幫我把屋裡的申春一同捆送官府報案。”眾鄰里義憤填膺,一擁而入,幫著小娥把鎖在房裡的申春捆得棍兒一般緊,又在申東家中搜出數值千萬的贓物,一大群人擁著小娥去官府報案。

在此之前,小娥在申家時,時常注意與申家兄弟來往的盜賊,張村某某,李寨某某……將申氏兄弟一夥的盜賊一一記得仔仔細細。這回殺了申蘭,擒了申春向官府報案,就把原先記下的其他盜賊的名字也一併報告給官府,官府根據小娥的舉報,把與申氏兄弟結夥搶劫殺人的盜賊全部緝拿歸案,處以死刑,將這幫強盜一網打盡。謝小娥殺賊報仇,雖然觸犯了刑律,但官府念她殺賊有功,幫助官府剿滅了一夥為患已久的江湖大盜,也就沒有追究她的責任。當時九江府的張太守,還專門把她的事蹟寫成表章上奏給朝廷,皇帝准奏給謝小娥建牌坊,掛匾額,以示嘉獎。這時已是元和十二年夏,小娥自父親、丈夫遇害到為親人報仇,其間已歷時五年之久。

報了大仇之後,小娥返回故鄉,把自己的遭遇說與族中親屬,深得眾鄉親的敬重,鄉里的富豪人家爭相來聘娶小娥。小娥卻立志不再嫁,竟剪了長髮,穿起出家人的衣服,到牛頭山去拜佛求師。她在寺廟中苦心修行,風霜雨雪中砍柴、舂米、挑水、種菜,早晚誦經札佛,不怕清苦,不辭勞累,終於感動了寺裡主持,將她收為佛門弟子。

元和十三年四月,她開始在泗洲開元寺受戒,就以本名小娥為法號,以表明不忘本的意思。那一年夏天,李公佐由江西回長安,途經泗水,路過善義寺時,他特地去拜訪善義寺德高望重的老尼姑。恰巧那天老尼姑正要為一些新出家的尼姑舉行受戒禮,有幾十個女尼參加,聽說有本寺的,也有鄰近其他寺院的,場面很大,李公佐便隨著老尼姑同去觀禮。受戒儀式上,佛殿中肅穆莊嚴,香菸繚繞,鐘鼓陣陣齊鳴,老尼姑正襟危坐於法壇正中,受戒的弟子分列兩邊,全是新剃的頭,穿著簇新的僧衣,舉止動作莊重沉靜,很有氣魄,李公佐看得頗為感動。其中有位小尼姑看到身著官服的李公佐,便輕聲向老尼姑詢問“請問這位官吏可是洪州判官,排行二十三的李先生嗎?”老尼姑答道“正是。”小尼姑說“使我得以報仇雪恨、洗雪恥辱而皈依佛門,就是這位李判官的恩德啊。”眼睛看著李公佐,禁不住地哭了起來。

李公佐有些疑惑,就問老尼姑是怎麼回事。那年輕尼姑回答道“貧尼小娥,就是從前討飯的那個寡婦啊。我曾在瓦官寺得到先生的指點,是您為我分析出申蘭申春兩個盜賊的名字,使我得以報仇雪恨,難道先生不認得我了嗎?”

李公佐這才恍然大悟,說“你這一身青袍,又剃了頭,開始我是沒認出你來,現在倒是想起來了。”遂與小娥交談起來。小娥哭泣著將自己怎樣尋訪申蘭申春,自己如何報仇,目的達到後又如何出家修行的經歷一一說與李公佐聽。又對李公佐說“先生的大恩大德,將來我一定報答。”

李公佐聽完小娥的敘述,頗為感慨小娥的忍辱奔波,並未徒勞無功,真是蒼天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啊!自己能分析出申蘭申春的名字,小娥能歷盡曲折報仇雪恨,正是應了天理昭彰、善惡有報的古訓。像小娥這樣,立志報仇就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就是氣節;女扮男裝,不負女訓,不失貞潔,這就是女人應有的品行,真是難能可貴啊。李公佐被小娥的經歷所感動,認為這樣的事不寫出來傳示天下,就不符合春秋大義,於是寫成《謝小娥傳》,使這個感人的傳奇故事一直流傳到今天。

選自《謝小娥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