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早期表現是什麼?該如何預防?

任翔宇970


大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是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的總稱。早期的大腸癌預後常常較好,但早期大腸癌常常無明顯症狀,易被大家所忽略,大多數人群一經發現已處於中晚期,預後較差。其發病與遺傳、年齡、生活方式、腸道慢性炎症、癌前病變、血吸蟲等密切相關,我們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做好篩查,早期識別、早期處理是關係預後的關鍵。

大腸癌常見的臨床表現主要有:①排便習慣改變:一般常是首要表現,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突然增多、固定排便時間改變等;②大便性狀改變:可出現黑便、便血、黏液便、大便不成形等,血液常與大便混在一起,同時也可以出現糞便變細、變窄等;③腹部不適或腹痛:多數患者常訴有腹部不適,少數有腹痛,常為隱痛,部分疼痛劇烈;④腹部腫物:常見於腫塊型大腸癌,部分患者腹部可捫及;⑤腸梗阻表現:腫塊型多見,腫塊增大後會堵塞腸道,引起腹痛、嘔吐、肛門停止排便、排氣等;⑥全身症狀:如貧血、消瘦、營養不良、低熱等。

大腸癌重在預防,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①合理膳食:飲食宜高纖維、清淡為主,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減少紅肉及加工肉類的攝入,避免過多食用高膽固醇、高脂肪、過甜、燒烤和辛辣刺激的飲食;②戒菸、限酒:需嚴格戒菸,最好不飲酒,如飲酒應適量,以紅酒為宜;③堅持運動:日常應積極運動,運動要適量,最好每天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避免久坐不動等不良習慣;④控制體重:我們大家要注意控制體重,肥胖者要注意減肥;⑤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規律的作息:心態和作息對於多數疾病的預防都有益處,應注意保持。 除了做好預防工作以外,對於高危人群還需注意篩查,早期發現、早期處理對預後很關鍵。我們建議以下人群應注意篩查腸鏡等檢查:①有慢性腸炎病史,如炎症性腸病(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②有大腸癌家族史;③年齡大於40歲;④有大便習慣、性狀改變的人群。希望大家正確認識,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原創寫作於今日頭條&悟空問答,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科掃地僧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多發年齡在40-60歲之間,其中直腸癌和年輕結腸癌以男性發病較多。


早期僅表現為糞便潛血陽性,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以下症狀:

1.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為最早出現的症狀,多以血便為突出表現,或有痢疾樣膿血便伴有裡急後重。有時表現為頑固性便秘大便形狀變細。也可出現腹瀉與糊狀大便,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糞便無明顯粘液膿血,多見與右側大腸癌。

2.腹痛:多見於右側大腸癌,表現為右側腹部鈍痛,或同時涉及右上腹、中上腹。餐後較明顯,併發腸梗阻時腹痛加重或呈陣發性絞痛。

3.中晚期可出現腹部腫塊、直腸腫塊,全身性症狀如貧血、低熱多見於右側結直腸癌,左側以便血、腹瀉、便秘和腸梗阻等為主,常以急性腸梗阻為首次就診原因。


預防:

1.出現早期症狀及時就醫,進行肛門指檢、乙狀結腸鏡和全結腸鏡鏡檢查,可早期發現病變。

2.適當鍛鍊和改善飲食結構,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和戒菸;大於50歲,特別是男性,有結直腸腫瘤或其他癌症家族史、吸菸者、體重超重或有膽囊手術史等,可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和選擇性環氧合酶—2抑制劑進行預防;結腸腺瘤應及時摘除,並定期複查腸鏡,復發時可早期摘除。



小克醫學


【 編號WD085】

❗癌症,能滾多遠有多遠!可是,天不遂人願,誰也無法保證與癌沒關係。🙏因此也就希望早點發現它,發現它時很早,這樣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甚至無病生存!



很遺憾,大腸癌早期幾乎沒什麼表現!

🍀大腸癌實質就是結腸和直腸的另一種叫法。結腸長度大約1.5米,直腸大約15cm,雖然長度很短,但是直腸癌佔所有大腸癌的一般還要多,還有直腸和乙狀結腸交界部也高發!

🍀什麼情況算是早期大腸癌呢?癌以粘膜上皮細胞開始發生,長到粘膜層,再到粘膜下層,好了,這些全是早期,一般也沒有淋巴結轉移。按病理分期也就是Ⅰ期,這樣的算是早期大腸癌,再長,再深,就進入中期了。

🍀病變只在粘膜層或粘膜下層,這就好像皮膚擦破了皮,不會腹痛,大便也不會改變,更不會梗阻、貧血,這個“壞孩子”對人暫時還沒有威脅,所以也就沒啥能表現出來的!

早期沒啥表現,那如何應對大腸癌呢?篩查!

🍁既然早期沒有表現,那我們就主動出擊,篩查,如果在癌症早期就把它“揪”出來,也好!篩查的辦法有各種化學的辦法查潛血,CT虛擬結腸鏡等,這些還沒有統一的意見、指南,最佳的手段還是結腸鏡!



🍁我們國家衛計委意見是40-70歲,而中華醫學會建議以50歲開始篩查,兩種意見,如何是好?有資料顯示我們國家發生大腸癌的平均年齡為48歲多一點,因此還是以40歲開始比較好吧!

🍁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檢查腸鏡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高危因素包括乳腺、子宮或卵巢癌病史,炎症性腸疾病(潰瘍性或克隆性結腸炎),有結直腸息肉或癌症家族史。

一般沒有啥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議40隨查一次,如果沒啥情況,5-10年複查1次就可以了。

如果是高危人群,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的策略也不一樣,一般建議1-3年查1次,根據複查結果再決定下一次複查時間。

大腸癌有沒有預防的辦法?有!

🌸目前的預防辦法不可能和注射疫苗一樣預防,預防也就是減少發生率!

🌸大腸癌預防其實很簡單!戒菸,控酒,減肥,高纖維素及低脂肪、少紅肉等飲食,簡單吧?👻👻👻👻能做到嗎?

科學抗癌,關愛健康!我是 點個贊,鼓勵一下吧!


劉永毅醫生


這是個很好的提問,大腸癌在大城市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是大城市男性除了前列腺癌外第二重要的負擔,但女性朋友也不可忽視!

大腸癌,是起源於結腸或直腸(又稱結直腸癌症),表現為癌前改變或在大腸腔內生長的病變,發病率最高的是直腸癌。

而早期大腸癌是指癌組織位於大腸癌粘膜層及粘膜下層的癌。其發生表現為兩形式:

★由腺瘤演變成為癌 (發展過程長,發病率低,且並不是所有腺瘤都會演變成癌)

★正常粘膜或炎性粘膜直接發展為癌 (發展過程短,發病率高)

大腸癌早期症狀:

●排便困難、排便習慣、排便性質近期突然改變。

●大便內帶血(痔瘡出血為大便外帶血)或解黑便

●持續腹痛一兩週

●貧血、消瘦

●腹部包塊

注意:大腸癌症狀早期表現不明顯,除了腹部包塊以外,其他一般不會讓人引起足夠重視。

如 何 預 防 ?

一 定期檢查

★直腸指檢 如有異常,可觸及包塊且檢查指套上帶血,操作簡單易行,可較早發現直腸癌。

★大便潛血實驗 干擾項目較多(飲食、藥物等),特異性低,僅作初篩,假陽性較高。



★纖維腸鏡檢查 對於中等患癌危險的男性、女性在50歲以後開始定期普查。該檢查可診斷與治療,但具有一定風險,費用中等。

那哪些人需要普查呢?

1.大腸癌及息肉個人史或家族史

2.不論男女,年齡大於50歲(危險性隨年齡增加而增大)

3.慢性腸道炎症(潰瘍性結腸炎)

4.長期煙不離手

5.少運動、少食纖維素,高脂肪飲食攝入多

二 生活指導

★多吃粗糧等纖維素豐富的食物

★多食新鮮蔬菜與水果,減少醃製食品的攝入

★飲食豐富多樣,不要過於精細單一


★適量運動,拒絕久坐與“葛優躺”

★每天攝入足夠飲水量(2000-3000ml),保持大便通暢。

★保持標準體重,不能過於肥胖。

溫馨提示:請告知您的家人與朋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心情愉快,不管男女年齡50歲即可定期普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醫醫來道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我爺爺在60歲時死於直腸癌。對於腸癌,我是很關注的。

腸癌的病因與遺傳、環境因素有關,在早期,沒有特異性的變現,可能會出現大便習慣的改變、次數、性狀的變化,或是便有帶血或黏液。

預防著重注意兩點:

一是預防得病。在大腸癌的發病中,研究表明,與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有關。我爺爺小時候家裡窮,很早父母就去世了。後來自己努力成家立業,靠勤勞過上了較好地生活。那時候吃肉多,特別是肥肉,能吃幾碗。另外老家的習慣是,過年殺豬,醃製燻成臘肉。別人家殺一條豬,我家殺四條,因此吃得致癌物也是不少的。所以,病從口入。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在用嘴巴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帶著腦子,腦子裡還得懂。

二是早發現。早發現,治療效果好,長期存活沒有問題。看到我們社區的腸癌的老人,活二十多年的,我打心眼裡羨慕,為我爺爺感到心痛,為他們感到高興。他們有知識、有條件,有病及時治療。我聽父親講,爺爺四十多歲時就老說肛門不舒服。每次走完路,都需要在山澗找水洗洗。但他沒有去看病,沒有進行正規的檢查。所以,永遠不要忽視健康。生病了不僅自己受罪,您的親人更是難受。這種難受會一直存在。

綜上,預防大腸癌跟預防任何疾病都是一樣的。第一步:思想上重視,有相關的知識儲備,知道怎麼預防,要防大腸癌,多吃菜少吃油、肉等太多高蛋白的東西,少接觸致癌物,很多包括煙燻、燒烤、醃製食物等。第二步:嘴上把好關,科學健康飲食。第三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身體不舒服別抗。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不管有沒有症狀,建議45歲一定要篩查結腸鏡。

我爺爺沒能等到我學醫,告訴他這些。

但願每個人都有醫學常識,保重自己的身體,在人生的旅途中少點病痛。

本人武小一,家庭醫生,分享醫學常識。請您關注我,關注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