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一年多时间,来自中心医院的一批医生已习惯高寒缺氧的环境和略显简陋的医疗设备,享受着被亲切呼唤“安吉拉”(藏语中“医生”的意思)的自豪。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此刻,仍有10名中心医院的医生从湘江河畔来到雪域高原,从上一批援藏医生手中接过接力棒。从1973年至今,该院已有30余名医疗专家先后奔赴扎囊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既然去了,就要扎得进去”、“既然干了,就要干得漂亮”、“既然选择了,就要展示新风采”,这是株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对援藏干部的殷切嘱托,也是株洲市中心医院每一位援藏医生的行动指南。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技术帮扶、设备援助、内涵扶植…… 近年来,株洲市中心医院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援藏思路,助推扎囊县人民医院步入发展“快车道”,谱写出一曲藏汉民族团结之歌。

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西藏,技术帮扶是援藏医生关注的重点。

2017年7月初,已忍受右上腹疼痛10多天的卓玛央宗来到扎囊县人民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经过会诊,株洲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强决定对卓玛宗央进行腹腔镜手术。相较传统手术,该手术方法伤口小,患者恢复快。

“我们从未开展过这类手术,既然你们来了,我相信你们!”扎囊县人民医院院长丹增多吉当即给出了一颗“定心丸”。

手术前,大家开始各自准备。人员有了,仪器有了,可是腹腔手术必需的连接气腹机和吸引器的硅胶管没有,这可咋办?手术室主管护师黄刚立即向株洲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陈娟求助,护士长立即托人将硅胶管带到扎囊县。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图为手术现场

7 月12日,在中心医院麻醉师李立新,手术室护士黄刚等团队成员的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谢谢,谢谢。”麻醉苏醒后,卓玛央宗拉着援藏医生的手,连声道谢。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图为王强、李立新与患者及家属合影

这是扎囊县历史上第一台腹腔镜手术,使得扎囊县人民医院成为西藏为数不多可以开展腔镜手术的县级医院。

第一例高危孕产妇剖宫产手术;

第一例妇科腔镜微创手术;

……

这些年,株洲市中心医院援藏医疗队以技术帮扶为抓手,开创了数个扎囊县人民医院的第一,填补了数个技术空白。

数据见证成绩。相较10年前,扎囊县人民医院的年门诊量已从2万余人次增长至5万余人次,年住院人数从500人次提升至1500余人次,正逐步实现“中病不出县”的目标。2017年,该院被列为西藏自治区“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医院”,今年1月,又被评为“二甲”综合医院。

内涵扶持,变输血为造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将“输血”向“造血”转变,这是株洲市中心医院援藏医疗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我们的目的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不仅要在医疗知识和技术上对扎囊县人民医院予以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医院的内涵建设。”株洲市中心医院院长蔡安烈介绍,这些年,该院一直围绕“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三项基本任务展开援藏工作。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针对扎囊县人民医院在管理上存在的各类问题,援藏专家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推行了岗位责任制、医疗质量控制体系、行政管理大查房制度……一系列制度的推出,致使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完善制度的同时,援藏专家开始着手学科建设。他们利用专业优势,明确医院发展定位,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帮助扎囊县人民医院先后创立了妇产科、普外科、五官科、儿科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拥有了知识和技术,没有人才,一切无异于纸上谈兵。

为了给扎囊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援藏医生还开展了“一带一”或“一带多”的的活动,定教学任务,手把手地教,并按月进行考核。截至目前,援藏专家已诊治病人5.5万余人次,开展各种中、大型手术2000余台次,举办培训班、学术讲座30余次、培训人员近3000人次。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像妇产科主任卓玛,通过我们几年的培养,现在已经能够独当一面。”蔡安烈说,除了就地培养,他们还从当地医生中挑选优秀苗子来株洲“取经”。现在已有一名扎囊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在该院进修,下个月,又会派出医生来该院消化内科进修半年。

将党建工作延伸到雪域高原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是“老西藏”精神的要义,也是株洲市中心医院参与援藏的党员一直坚守的信条。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2017年5月,来自市中心医院的易新民、李立新、刘伟、符孝磊、纪青等5名党员告别亲友,踏上了雪域高原。为了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他们在扎囊县人员医院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在6月29日召开了第一次学习讨论会。如何将援藏与党建有机结合?成为他们讨论的主题。

很快,这群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眼科专家刘伟捐赠了一台眼科显微镜手术仪及价值3万元多元的晶体,儿科专家纪青捐赠了小儿心肺复苏教学模具……在扎囊县,他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暖心故事,赢得当地群众的一片好评。

“我是一名援藏医生,也是一名党员,更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面对他人的盛赞,中心医院的医生如是说。

“将党建工作延伸到雪域高原,既激活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也激发了援藏工作的内生动力。”株洲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郭晓丹说。

无声是有声,表率是感召。据统计,株洲市中心医院已为扎囊县人民医院援助了药品、耗材设备共计150余万元。如今,扎囊县人民医院先进医疗设备奇缺状况得到大幅改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雪域高原上的株洲“安吉拉”

株洲与西藏山南市的扎囊县,一东一西,海拔相差3000多米、直线距离2000多公里。然而,在这相隔数千里外的雪域高原,却活跃着一批来自株洲市中心医院的“安吉拉”。在援藏期间,来自株洲市中心医院的医生们也跟藏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当中的刘伟、黄岗、李立新、纪青再次向组织提出申请,带着一份责任,一种担当,两次奔赴西藏开展医疗帮扶,带着仁心和精湛的医术,为藏民解除病痛,为藏区培养了一支撤不走的医疗队。记者选取了其中4位援藏医生代表,让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为120余名患者送去光明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扎囊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平均海拔3680米。由于高原紫外线强,加之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眼科疾病高发。2017年6月,刘伟主动请缨援藏6个月。

“一开始,那里没有眼科医生,更别提相关的医疗设备。”刘伟说,有一天,他接诊了一位名叫多吉的高三学生,该患者在10年前因为一次外伤致右眼失明。经检查,多吉为右眼外伤性白内障,通过手术可以重见光明。遗憾的是,当时,扎囊县人民医院并没有眼科手术设备和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吉的事情深深刺痛了刘伟,也让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自费购买眼科医疗设备。

手术显微镜、眼科手术器械、人工晶体……刘伟先后花费8万余元将这些设备材料一一买回,并捐赠给扎囊县人民医院。设备到位后,他第一时间为多吉进行了手术。很快,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他已为120余位藏族患者送去光明。

今年3月,刘伟第二次走进扎囊,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援藏工作。这一次,他又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为当地培养一支专业的眼科团队,让技术扎根扎囊,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往后不再受眼科疾病的困扰。”

为当地医生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PPT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2016年7月13日,作为株洲市第八批援藏医务人员,曾伟来到了扎囊县人民医院。虽然有过心理准备,但当地落后的医疗状况仍超出他的想象。

“我是那家医院唯一的骨科医生。”曾伟说,“这意味着,一切得从零开始。”

2016年8月12日下午,扎囊县人民医院外科门诊接到一名左手第五指骨折、中节开放性关节脱位合并关节囊、伸指韧带断裂的患者。在曾伟看来,这是一次绝佳的现场教学机会。

清创缝合、关节囊修补、韧带缝合、手部石膏固定……曾伟一步一步耐心地指导当地医务人员,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当地的医务人员居然兴奋地鼓起掌来。

“这个手术在内地很常见,在当地确实首次开展。”曾伟说,这件事让他懂得,援藏的关键在于援智。

从那以后,只要有时间,曾伟便拿出早已翻得破旧的骨科书,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做成图文并茂的教学PPT,然后组织当地医生一起学习。

“我虽然是个‘80后’,可当地那些年长的医生都会喊我曾老师,确实有些成就感。”曾伟说。

在当地首开儿科病房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纪青 儿科主任

7月25日上午,联系上纪青时,她正在扎囊县人民医院坐诊。每天,她都要接诊10余名患儿。此前,这样的场景在当地不可想象。

扎囊县人民医院虽是一家综合性县级医院,可由于人手紧缺,过去,该院一直没有专职的儿科医生,也未开设儿科门诊。当地孩子生病了,一般都是转往山南市或是拉萨救治。这样一来,患者舟车劳顿,还耽误病情。得知该情况,去年5月,纪青主动申请援藏。

开设门诊、捐赠教学模具、设立新生儿急救知识培训班……很快,在她的带领下,扎囊县人民医院开辟了儿科病房,当地甚至邻县的患儿慕名而来。

去年7中旬,一位名叫扎西东珠的2岁小男孩,因连日发烧咳嗽被紧急送入扎囊县人民医院。经诊断,孩子患上了肺炎。

“求求你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扎西东珠的父母拉着纪青的手,满脸忧伤。

“放心,我会尽我所能。”纪青一边安慰家属,一边赶紧将孩子收治入院。住院期间,为了逗孩子开心,她还会时不时送去一些小礼物。

经过一周时间的输液及雾化治疗,孩子痊愈了。

“出院后,他和妈妈还特意到门诊给我送鸡蛋。”纪青说,虽然背井离乡,但是藏族同胞的淳朴与善良,也让她收获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花费数月时间编写万余字用药手册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魏龙 药学部副主任

去西藏前,45岁的魏龙对地广人稀并没有什么概念,但坐着颠簸的越野车在广袤的原野上穿行时,他才明白西藏医疗发展之难,藏区人民就医的不便。

今年3月,魏龙来到扎囊县人员医院,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医疗援藏。此时,恰逢西藏所有医院药品实行网上统一集中采购。经验颇丰的他,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政策宣讲、平台建设、制定清单……在魏龙的指导下,扎囊县人民医院在全区率先完成了这项工作,该院药品供应不齐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除了积极投身医院的相关改革工作,魏龙还发挥特长,花了近4个月时间,编写了一本一万多字的《扎囊县人民医院用药手册》。

“这里的网络并不好,以后有了这个手册,当地的临床医生在用药时翻一翻,就能知晓药品的疗效、不良反应等,可以当工具书用。”魏龙说,预计下个月,这份手册就将出炉。

他们就像我们的亲人

2018年7月中旬,扎囊县人民医院院长丹增多吉来到株洲市中心医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进修学习。作为株洲医疗援藏事业的见证者,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此刻,我院十名医务工作者正坚守在雪域高原

1、谈谈您与株洲的渊源?

1995年,我从藏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扎囊县人民医院工作。2001年,我被选派到株洲市一医院(现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进行进修培训。在株洲的一年时间,让我对这家医院和这座城市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学成之后,我在扎囊县率先开设了放射科。之后的数年间,我也来到株洲五六次,我觉得这里的医疗水平发展很快,这座城市也越来越美。

2、您如何评价株洲市中心医院援藏医疗队的工作?

扎囊县的自然条件很艰苦,可这些年,株洲市中心医院派出的30余名援藏医生却从不喊苦、喊累。他们中许多人不仅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克服对家人的思念,即使条件恶劣,他们仍坚守岗位,为藏区同胞送去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3、株洲的援藏医生和当地的医护人员、患者相处如何?

在当地,我们虽然称援藏医生为“老师”,其实就把他们当作亲人一样,同吃、同住、同奋斗,感情极其深厚。而当地患者的患者也非常尊重援藏医生,把他们当作“天使”一样,心怀感激。

4、在援藏医生的帮扶下,扎囊县人民医院有怎样的变化?

这些年,我们医院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其中援藏医生功不可没。过去,扎囊县人民医院的综合实力在整个西藏地区排名靠后。如今,在援藏医疗队的帮扶下,我们医院的服务水平、技术设备以及就诊人数等大幅提升,在全区都算是“排头兵”。

记者:株洲日报 刘 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