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身心健康,别跟反复无常的人做朋友

人都有喜怒哀乐,旦夕祸福之间,人们的情感表达验证了生命的勃发与无常,再微小的人性触碰,也是对心灵的拷问。

控制情绪,是当代人走向成熟的一段必经之旅。我们经常说喜怒不形于色,就是能够将那些暴露我们思考和情绪的表现隐藏起来。

不过,有些人并不以追求自控为荣,反而会以失控为表达自己的手段,他们以失控的情绪作为向身边人摇旗呐喊的理由,当然了,至于喊的是什么,只有他们自己才会知道。

为了身心健康,别跟反复无常的人做朋友

壹.不理解很正常

理解一个人很难,而且理解一个人要具备诸多的前提条件,比如你们感情很深厚,又或是你们存在相当紧密的关系。你理解对方,其实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做着努力。

但问题是,这样的理解条件其实很苛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必要相互理解彼此的存在,因为理解之后你们也不会改变彼此在对方人际关系中的地位,而我们都知道,理解一个人,是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事情。

不理解,原本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我们在选择跟一般人关系的远近时,会刻意找那些“不需要理解就能够友好交流的人”作为我们发展人际的目标对象。他们做事客气,懂得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只有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让他人更好的跟自己接触。

毕竟,没有人会无端照顾你的情绪。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别跟性格反复无常的人做朋友的第一个原因:

不要找那些交际成本很高的人作为你发展交际的对象,因为性格的反复无常意味着你要照顾对方的地方太多了,你不敢说一些话,不敢做一些事,你畏首畏尾只为照顾你们“可能”存在的友情,你深思熟虑只为经营你们“或许”存在的理解与尊重。

问问自己,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为了身心健康,别跟反复无常的人做朋友

贰.不是不在乎,而是没必要

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网络中,那些性格反复无常的人总会给身边的人添麻烦,也会通过他们反复无常的言论惹来他人的轻蔑和不屑。

性格反复无常的人,通常有这样三个特点:

第一,知道自己不一定对,但是为了面子或是某些固执的原因,一定要把问题说的让人恶心,让人难以接受,当受听者(对方)表示出极大的不满时,他们才会意识到他们的做法是错的,但往往不会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第二,完全由着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去武断一些事情的进程,不考虑客观原因,不在乎外在影响,跟小孩一样,把想象当作一种指挥行动的法则,无论对错,都坚持的寻找事实的南墙,并一撞到底。

第三,由于见识的浅薄和格局的狭隘导致行为的低幼性,所作所为只受到情绪的影响,对于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完全依靠情绪的判断而选择是否执行,这样的人在网络上尤为多见,毕竟网络言论相对于现实而言,存在着相当宽松的表达环境。

不是不在乎,而是没必要。对于那些性格反复无常的人,亲朋好友,我们不妨敷衍了事,因为你说的再对,对方都能找出令你烦躁的点去攻击你,一而再再而三,当你疲惫于如何让对方理解的时候,不如换个角度想一想:

既然对方听不懂,那么不如就直接敷衍就好,毕竟你说得再多,结果都是一样的。

而对于那些陌生或是不算亲近的人,我们不妨抱以看笑话的心态看他们如何出丑,因为我们不能去教导他们应该如何妥善的看待自己,毕竟我们在他们的眼里,不是父母,更不是老师。

作为一个看客,看看就好。

为了身心健康,别跟反复无常的人做朋友

叁.别走心,因为走心太痛苦

与那些性格反复无常的人打交道,切记不要走心,因为走心了,你会发现你所有的付出在对方眼里都是可以任意践踏的东西。

是的,其实对于大岛本人,我在现实中也是这样处理类似的人际关系。

说不通的,绝不多说一句,听不明白的,绝不让自己陷入到纠结的境地。对方性格反复无常,而自己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正常人。

我经常会问自己,何必为那些头脑混乱的人去搭上自己的好心情呢?

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呢?

为了身心健康,别跟反复无常的人做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