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村设计更可持续,地下有望再添一处生活服务设施!

冬奥村设计更可持续,地下有望再添一处生活服务设施!

今天是北京2008夏季奥运会开幕十周年,如今冬奥会又进入了“北京时间”。作为“双奥之城”,奥运遗产被不断继承和发扬。新闻广播记者今天独家专访了北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了解到,未来,冬奥村的设计将更加适合长远发展,奥林匹克中心区将有望再添一处生活服务设施。

冬奥村设计更可持续,地下有望再添一处生活服务设施!

北投集团的前身北京新奥集团,是08年奥运会主场区的开发建设单位和奥运赛时保障企业。参与过赛时运营的北投集团运营总监赵劲回忆说,当时,为了应对赛时的大客流,地铁运营首次采用了客流疏导措施。

为应对大客流,地铁站首次采用了隔离带的方式疏导人流,那时候都是人墙来做,自动人墙。

冬奥村设计更可持续,地下有望再添一处生活服务设施!

如今在北京的大部分地铁站,自动人墙早已被设计合理规范的限流隔离所取代。而作为最早的一体化开发项目,地铁奥林匹克公园站也成为地铁建设的成功案例。北投集团工程总监曹峰说:

到现在,很多地铁站都实行一体化开发,比如新机场、丽泽商务区等。

冬奥村设计更可持续,地下有望再添一处生活服务设施!

如今,冬奥会也进入了“北京时间”, 曹峰说,从当年的运动员村到如今正在建设的冬奥村,设计理念已经有了较大改变。冬奥村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左右,赛后将作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在京无房人才配租,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深化设计方案已基本成型。

在08年奥运会的时候,运动员村的设计还是以运动员为主,每一个房间都有厕所,而且面积很大,而现在设计的冬奥村是完全按照居住公寓来设计。

冬奥村设计更可持续,地下有望再添一处生活服务设施!

地下空间的利用上也将更加可持续。赵劲透露,在地铁安贞门站和北土城站之间还藏着一个地下走廊,使用空间大约7万平方米,能提供1千多个停车位,冬奥赛时将有望向运动员开放,赛后可以服务于周边居民。

在冬奥村的下方,可以提供电影院、博物馆、戏剧等场所。

冬奥村设计更可持续,地下有望再添一处生活服务设施!冬奥村设计更可持续,地下有望再添一处生活服务设施!

采写记者:郭雅婧

听北京新闻广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听广播:AM828 FM100.6

看微博:北京新闻广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