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大木头却成坦克标配 平时绑在尾部 关键时刻救坦克于淤泥中

坦克在陆地战场上具有强大的战斗性能,但是强大的坦克也有感到为难的时候:一旦被淤泥地所困,任何强大的战斗性能都无法施展。最终要么成为一个活靶子,要么因为无法跟上行军速度而被队伍抛弃。

但是只需一根木头,就能完美解决这个难题。

1根大木头却成坦克标配 平时绑在尾部 关键时刻救坦克于淤泥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我们装备的很多坦克和苏系坦克一样:坦克的后部绑了一根大木头。这种木头长度大致和坦克宽度相当,但背着它出入战场可不是闲着玩玩的,它被称作“自救木”,在紧急时刻,比如坦克在恶劣环境中陷入淤泥,又孤立无援时,它可以拯救坦克于淤泥之中。

那么这根木头是怎么让几十吨重的坦克摆脱淤泥地的束缚呢?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大家比较容易想到,那就是几根木头平铺在坦克履带下面,这样履带就能找到着力点从而使坦克脱离险境。第二种就是通过钢索和履带销把木头固定在诱导轮和负重轮之间的那段履带内侧,当圆木处在主动轮下方时,停车将其拆下。如果此时坦克还不能驶出淤泥地,重复以上自救动作,直到完全脱离。

1根大木头却成坦克标配 平时绑在尾部 关键时刻救坦克于淤泥中

苏式坦克强调纵深突破

自救木早在一战时期就已经出现,那个时候的坦克不但后方绑着好几根木头,甚至在顶部还背有一堆。遇到坑洼地直接把木头填进去。后来随着坦克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发动机马力的增大,坦克不需要再顶着一堆木头跑了,但是携带一根自救木还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苏系坦克,自救木简直成了标配,出厂的时候就有。

1根大木头却成坦克标配 平时绑在尾部 关键时刻救坦克于淤泥中

这主要是因为冷战时期的苏系坦克身板大都低矮,内部空间较西方坦克小,限制了其装备更大马力的发动机。此外,当时的苏军的钢铁洪流,奉行纵深突击战法,这就要求一辆坦克掉队后,自身必须要有自救的能力。而西方的坦克则不强调这些,往往体积巨大,装备的发动机更加先进,马力足够大,这也是很少看到西方坦克携带自救木的原因。

1根大木头却成坦克标配 平时绑在尾部 关键时刻救坦克于淤泥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