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 盈江縣下勐劈村蛻變爲「幸福村」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盈江县下勐劈村蜕变为“幸福村”

下勐劈村位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蘇典鄉,近年來按照“美麗鄉村+鄉村旅遊”扶貧發展思路,依託原始的生態環境、古樸的民族風情、濃郁的民族文化,把扶貧產業與鄉村旅遊、生態保護、特色村寨建設相融合,下勐劈村走出了一條鄉村旅遊脫貧之路,實現了從小鄉村到“幸福村”的完美蝶變。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盈江县下勐劈村蜕变为“幸福村”

聚焦民居改善,牛棚變客棧

記者瞭解到,三年前的下勐劈村,偏僻閉塞,全村57戶246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1戶170人,貧困發生率高達69%,是一個典型的集邊境、山區、民族、貧困為一體的“直過民族村”。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盈江县下勐劈村蜕变为“幸福村”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當地緊緊抓住“5·24”“5·30”災後恢復重建、脫貧攻堅等機遇,採取“美麗鄉村+景區景點”的模式,整合資金4000餘萬元,實施了道路硬化、文化傳習所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按照每戶民房補助4.45萬元的標準,注重民族文化元素和村莊原有自然生態的保護,不大拆大建、不砍樹、不填塘、不挪石,以木頭、石頭、竹子為建築材料,動員群眾建新房、改舊居。目前,全村57戶民房全部建成錯落有致、古樸清雅的傳統民族民居“木楞房”,20間牛棚被改造成農家客棧,實現人畜分離、廚衛入戶。自2015年以來,村民蔣成妹通過經營農家客棧,收入大大增加,日子越過越紅火,她感慨到:“萬萬沒想到寨子能變得這麼美,日子能過得這麼好”。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盈江县下勐劈村蜕变为“幸福村”

推進產業轉型,農民變老闆

按照“鄉村旅遊+生態+文化”的思路,下勐劈村走出了“以遊促農、以遊興農、以遊強農”的產業轉型組合拳,用良好的旅遊資源,推動傳統農業向旅遊服務業融合,有效突破了下勐劈村“地貧農弱,興業無門”的發展瓶頸。鄉村旅遊讓群眾嚐到了甜頭,2017年群眾自籌120萬元,新建20幢農家客棧,部分農戶改造自家庭院開辦農家樂。同時,隨著下勐劈村知名度不斷提升,遊客不斷增多,群眾商品意識逐步提高,經營服務理念逐步轉變,農家婦女學會了做生意,賣起了生態農特產品,很多家庭年收入超過2萬元,農民真正當上了“老闆”,收入節節增高。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盈江县下勐劈村蜕变为“幸福村”

村民早興美自經營農家樂以來,不僅還清了建房時的貸款,還購買了小汽車,銀行存款也已超過10萬元。“以前我們下田幹活,穿戴髒爛,收入只能勉強度日,現在我們當上了客棧老闆,賣綠色生態農產品,在家疊疊被子,發發鑰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傈僳小夥棟興旺告訴雲報文旅全媒體記者的一席話,道出了下勐劈村“農民變老闆”的真實寫照,體現了村民發展鄉村旅遊的信心。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盈江县下勐劈村蜕变为“幸福村”

重視生態保護,美景變財源

值得一提的是,組合拳助推脫貧的同時,下勐劈村還組建起了一隻“雙語”宣講隊。雲報文旅全媒體記者獲悉,這隻會兩種“語言”的宣講隊,用小品、歌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寨子、進農家,進田間宣傳生態保護政策。再加上組織黨員幹部到群眾家中與群眾促膝長談,用“心與心”的交流轉變了群眾“靠山吃山”的傳統觀念,改變了過去群眾砍樹燒炭維持生計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此同時,群眾主動放下伐木刀、劃定放牧圈,投身生態保護,有效保護了詩蜜娃底景區,守住了德宏州最完整的高山草甸,實踐出了一條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生態發展之路。現在,下勐劈村正在收穫生態保護紅利,通過生態保護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村民人均增收4614元,真正實現了草地變金地,美景變財源。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盈江县下勐劈村蜕变为“幸福村”

促進文化融入,冷寨變熱村

隨著旅遊市場消費需求的不斷提高,文化軟環境優勢也成為遊客選擇的砝碼之一。為了深入挖掘傈僳族的民俗民風,下勐劈村將寨門文化、石頭文化、農耕文化、民族文化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建成闊時文化廣場、傈僳民族服飾館、農耕文化展示館,讓遊客充分體驗傈僳族傳統農耕、服飾等鄉土文化,用文化留住鄉愁、留住遊客。同時還以群眾為主體,利用國慶、春節等節假日,每年在下勐劈村辦少數民族文化氣息濃郁的闊時節、鄉村音樂節等鄉村文化活動,讓遊客在體驗上刀山、下火海等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時,品嚐民族特色美味。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盈江县下勐劈村蜕变为“幸福村”

下勐劈村的村幹部告訴記者,通過一系列的舉措,過去“深山無人識”的下勐劈村,如今變為了“一舉成名眾人知”的旅遊熱點村,2016年以來,全村接待遊客超過16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40餘萬元,真正實現了從“貧困、落後、基礎差”到“富裕、宜居、新農村”的美麗蝶變。

黨建引領“第五招”,後進變先進

針對“直過民族村”群眾不知、不會、不願參與村寨建設和產業發展的問題,下勐劈村還積極探索推廣“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幫著群眾賺”的群眾工作法,讓黨員幹部從“指揮員”變為“戰鬥員”,有效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同時,縣、鄉、村掛鉤幹部帶著群眾抓建設、定製度、謀產業,引導群眾破陋習、除陋俗,實現新民居、新村寨與新風氣、新生活協調統一。數據顯示,通過黨建引領促脫貧,下勐劈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1486元,提高到了2017年的6100元,今年預計將突破9300元。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盈江县下勐劈村蜕变为“幸福村”

記者瞭解到,下勐劈村是盈江縣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盈江縣圍繞“生態綠色、和諧旅居”的發展理念,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民族文化資源,將原始古樸的民族建築風格融入特色村寨建設項目,統一規劃、合理設計,使村寨整體佈局、民房特色保留了本地世居少數民族的傳統建築風貌,展現了山、水、林、田、湖、草為一體的如畫村莊。同時,串點聯線成片,打造各具特色的旅遊村莊,建成了太平鎮石梯村、勐弄鄉龍門寨村、支那鄉澡塘寨村、銅壁關鄉松克村、盞西鎮廣麼村等213個特色村寨,2017年全縣實現旅遊收入69億元,帶動2000餘戶建檔立卡戶如期脫貧,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盈江县下勐劈村蜕变为“幸福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