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紅色故事—臨朐「劉胡蘭」

臨朐紅色故事—臨朐“劉胡蘭”

“山西有個劉胡蘭,臨朐有個劉秀英,革命意志堅如鐵,寧死不屈女英雄。”在冶源鎮南楊善一帶,至今傳頌著劉胡蘭式的女英雄劉秀英的光輝事蹟。

劉秀英是冶源鎮南楊善村人,出生於1930年,她的家鄉是臨朐黨組織的“搖籃”,她從小就受到黨的教育,革命的種子早早在她幼小的心靈深處生根發芽。她7歲時,抗日戰爭爆發,日本鬼子將戰火燒到了她的家鄉,小小年紀的劉秀英參加了村裡的抗日兒童團,勇敢地和大人們一起為八路軍站崗、放哨、送情報。1945年,家鄉解放了,年僅15歲的劉秀英因為思想進步、革命熱情高,被推選為婦女識字班班長,她帶領婦女晚上學文化、演節目,白天碾米、磨面、做軍鞋,支援前線。縣委號召村民參軍支前,劉秀英就和村幹部一起,挨家挨戶宣傳黨的政策,動員群眾參軍,常常忙得顧不上吃飯。1947年7月,臨朐戰役打響後,解放軍某部駐進她家所在的村莊,村裡的男勞力都去抬擔架、上前線,她就組織婦女護理傷員、為戰士縫洗衣服,日夜忙個不停。那些日子,是劉秀英最忙碌、最興奮的時光。

臨朐戰役後,人民解放軍和地方武裝暫時轉移,國民黨黨政武裝人員及逃亡在外的地主惡霸及偽頑分子組成“還鄉團”竄回臨朐,反攻倒算,進行瘋狂的階級報復,一時烏雲翻滾,腥風血雨。這期間,黨組織安排黨員劉丕增和劉秀英擔當收藏武器、文件的任務,他們連夜把11支步槍藏到麥糠囤裡,感到不放心,又把槍支轉移到水井裡。夜裡,劉秀英和弟弟在荒郊野外露宿,仍念念不忘所藏的槍支,翻來覆去不能入睡,便冒雨回村觀察動靜。返家途中,不幸被還鄉團頭子劉興起、衣瑞三所帶的還鄉團捉住。殘暴的敵人先是將她踢倒在地,用槍亂搗,後又剪去她的辮子,反揹著把手綁起來,吊在村外棗樹上拷打,逼問她:“你把解放軍的槍支和文件藏到哪兒了?”她斬釘截鐵地回答:“不知道!”敵人又問她:“你為啥要給解放軍做事?”她回答道:“解放軍是老百姓的軍隊,和老百姓心連心!”敵人把她打得遍體鱗傷,也沒有從她口裡逼問出收藏槍支、文件的地方,氣急敗壞的敵人就用鐵絲穿著她的上身押至臨朐縣城。

臨朐紅色故事—臨朐“劉胡蘭”

9月9日,還鄉團把她吊在樑上,對她百般摧殘,拷問她:“你們村裡誰是共產黨?”她的回答依舊是“不知道!”敵人又引誘她:“只要你說出槍支彈藥藏在哪裡,就馬上放你回家。”劉秀英說:“槍支彈藥是解放軍用來打你們的,我能告訴你們這些壞蛋嗎?”敵人又問:“以後你還給共產黨辦事嗎?”她答道:“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跟著共產黨革命到底!”敵人又用盡了各種酷刑,劉秀英昏死數次。但不管敵人如何威脅利誘、嚴刑拷打,她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敵人萬萬沒有想到,一個花季少女,竟如此勇敢、堅強!9月10日,還鄉團又用鐵絲穿著劉秀英的上身遊街示眾。最後,還鄉團將劉秀英等96名中共黨員、幹部、民兵分三次殺害,填入縣城新華路文廟井(今縣糧食局院)中,井內三層人三層石頭,上面再用土石填滿砸平,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文廟慘案”。劉秀英時年僅17歲,是死難者中最年輕的一位。

臨朐紅色故事—臨朐“劉胡蘭”

劉秀英和山西省文水縣劉胡蘭犧牲在同一年份,年齡僅比劉胡蘭大2歲。毛澤東主席親自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秀英的事蹟同樣感人,同樣偉大和光榮,被譽為臨朐的“劉胡蘭”。正如她的弟弟劉仲文在回憶錄中所寫:“為黨為國秉忠心,氣節堅貞為人民;頭顱雖斷英名在,雨露永沾億萬人。”

臨朐紅色故事—臨朐“劉胡蘭”

劉丕增於1947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從部隊回家探親時,組織人員將藏在高祿家東側水井裡的11支步槍取出來,送交區公所。

依據《臨朐先驅頌》整理:衣明新,縣檔案館原副館長

劉傳黨,《臨朐縣軍事志》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