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紅色故事—寶屏山地雷戰

臨朐紅色故事—寶屏山地雷戰

1996年7月,因解決高崖水庫庫區問題,經山東省政府批准,臨朐縣白塔鄉北段等37個行政村劃歸昌樂縣管轄。寶屏山是位於今昌樂縣白塔鎮北段村北的一座小山,高不過百米,是嶺地與窪地的分水嶺,山的東、北是嶺地,山的西、南是窪地。

寶屏山本無名,很早以前有懂地質的南方人(北方人稱其為“南蠻子”)到山東遊玩,站在泰山之巔,就看到魯中某地有寶物閃現靈光。“南蠻子”一路尋來,把寶物目標鎖定在了這座小山。“南蠻子”在北段村駐紮下來,整日圍著山轉悠,探明有一金蛙在山前棲息修煉。某天,黑風高夜,“南蠻子”偷挖金蛙後連夜回南方去了。“南蠻子”走後,村人才如夢初醒,正式為此山起名為“寶屏山”,並在山上修起了一座關帝廟,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香火日”,燒香跪拜,祈求平安。

1946年,蔣介石對山東解放區發動了猖狂進攻。北段村民兵遵照毛主席關於“人民得到的權利,絕不允許輕易喪失,必須用戰鬥來保衛”的教導,拿起抗日戰爭時期用過的土槍、土炮和地雷,同進犯解放區的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駐紮在附近的國民黨軍經常騷擾老百姓。蔣匪營長張兆德發誓要掃平北段村,消滅北段村的民兵。敵人7天之內,連續9次出兵,結果都被英勇的北段村民兵打了回去。

張兆德連吃敗仗之後,他的便衣隊長張布文獻策說:“先送一封信嚇唬嚇唬他們,然後潛入村內放火燒房,待民兵出來救火時,趁機一網打盡。”張兆德馬上依計而行。民兵們看過恐嚇信後說:“這事嚇不倒我們!”大家聽說這封信是張布文送來的,都異口同聲地說:“非收拾這小子不可!”

原來,張布文就是本村的一個富農分子,曾在日軍手裡當過漢奸,後又成了蔣匪的便衣隊長。敵人每次到解放區燒殺搶劫,都是他親自引路,幾次攻打北段村,也是他當的嚮導,氣焰十分囂張,北段村的民兵早就想把他除掉。

臨朐紅色故事—寶屏山地雷戰

怎樣除掉張布文這個禍害呢?臨朐縣第七區武裝部部長劉兆吉前來同民兵一起研究辦法。北段村北有一座寶屏山,山上有一個關帝廟。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香火日”,估計這天張布文少不了要出來搗亂。因此,大家決定採納爆炸能手王同祥出的點子“寶屏山巧布地雷陣”。接著便詳細研究了佈雷方案。

農曆六月二十三日晚上,區武裝部部長劉兆吉帶領民兵爆破班,摸黑來到北嶺佈雷。嶺北坡有一條小溝,是張布文的必經之路。爆破班在溝口兩旁布上雷之後,有經驗的王同祥左右察看了一番,指著一個大墳包說:“再在這裡給張布文準備上個‘大西瓜’!”於是,大家一起動手,挖好坑,埋上地雷,細心偽裝好,留下警戒人員,才回到村裡。

第二天黎明,村民兵指導員王同勝帶領民兵悄悄來到北嶺,隱蔽起來,等到天亮時,張布文帶領的匪軍幾十人,果然順著溝底向嶺上走來,待敵人進入了雷區,王同祥“乒乓”打了2槍,敵人聽到槍響,亂作一團,四散躲藏。一個匪兵踏響了地雷,“轟”的一聲,坐了“飛機”。張布文趴在一個坑裡,咋呼著機槍手搶佔前面的墳包。

臨朐紅色故事—寶屏山地雷戰

敵人的機槍響了,瘋狂地向嶺上掃射。指導員王同勝果斷地命令:“集中火力,打敵人的機槍手!”於是,民兵們一齊用步槍射向機槍手,用手榴彈轟,傾刻間就把敵人的機槍打啞巴了。張布文慌了手腳,從坑裡爬了出來,弓著腰往前跑。民兵們的槍又響了,嚇得他慌忙向左側的一個大墳包躲藏。指導員王同祥和大家眼看張布文進入了雷區,心裡樂開了花。只見張布文滾著滾著,“轟”的一聲巨響,震得山搖地動,墳包後面一股黑煙夾著黃土沖天而起。這時,民兵們一齊高聲歡呼:“坐飛機了!坐飛機了!衝啊!”敵人見隊長炸飛了,慌忙逃竄。民兵們齊上陣,奮勇殺敵,將匪軍全殲。

依據《山東民兵革命鬥爭故事》整理:劉傳黨,《臨朐縣軍事志》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