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 10億人都在找「茬」的APP

“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這句今年以來頻繁洗腦的廣告詞風靡中國,然而劇情在今年夏天發生反轉,這個號稱3億人都在用的APP,近日卻變成了“10億人都在找茬”的APP。

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價開盤跳漲39.45%,市值340億美元,創始人黃崢個人財富138億美元,躋身全球百大鉅富之首。

拼多多 10億人都在找“茬”的APP

這樣的成績,對於一個2015年9月創立的公司,本該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然而,拼多多上市的短短几天,可謂是“納斯達克說上市,聽取罵聲一片。”

納斯達克說上市 聽取罵聲一片

各微信群中流傳給拼多多的賀電:“以下品牌恭祝拼多多美國上市成功: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於媽、粵利粵、雷碧、康帥傅、娃娃哈、大白免……”

接下來幾天,創維發佈嚴正聲明要求拼多多停止售價,極米無屏電視官方也開始“聲討”拼多多,鄭淵潔舉報拼多多一商家銷售盜版書侵犯其著作權,這件事還上了熱搜。

國內媒體口誅筆伐,質疑聲一片,大量針對拼多多的文章報道覆蓋在社交平臺。

國外媒體也沒有放過,《商業內幕》直接在標題毒舌:“一個被指賣著粗製濫造廉價商品讓消費者失望到只能把東西扔進垃圾桶的熱門網站,現在市值超過200億美元了哦。”

截至昨天收盤,拼多多股價下跌8.54%,市回249.3億美元,較上市首日蒸發了50億美元。

今天,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告稱高度重視媒體反映的拼多多平臺上銷售侵權假冒商品等問題,要求上海市工商局開展調查。

抓住用戶心理 遊走灰色邊緣

拼多多以拼團為名,向用戶灌輸“因為團購所以便宜”的理念,但許多產品的價格根本無法回本。

看起來越拼越省,實則越買越虧,低價看似損失不了多少錢,但假冒偽劣的產品買回來不好用,成為了閒置。

不僅低收入人群在拼,很多一線城市人士也在拼,拼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拼得的瞬間無法自抑的情緒,在剁手的那一瞬間感覺自己“佔了便宜”。

在拼多多上,存在著大量的“名牌”,但實則卻都是假冒商品。利用相同的中文名稱不同的中文LOGO、在品牌後加小字、利用字形相近等,打品牌的擦邊球,落地於法律空白。

拼多多 10億人都在找“茬”的APP

(Vivo變vivi)

拼多多 10億人都在找“茬”的APP

(Adidas變abodisi)

拼多多 10億人都在找“茬”的APP

(YSL變YSN)

拼多多 10億人都在找“茬”的APP

(日文全部換中文)

拼多多 10億人都在找“茬”的APP

(OMO變CMC)

拼多多 10億人都在找“茬”的APP

(威猛先生變“威猛幫手”)

▲以上圖片來自“範兒姐”

假貨裡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

拼多多三年上市,到底是消費升級還是產能過剩?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很簡單,抓住用戶心理,利用微信流量,主要目標客戶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野蠻生長。

主打低價,公然售假的拼多多的崛起,正是切合了當下中國廣大低收入人群的需要,3.4億的活躍用戶正是一線城市白領們“不想看見”卻又真實存在的中國。

1

80%中國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過3000元

2

2017年年末,農村貧困人口為3046萬人

3

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中國人,不超過6%

國家統計局在2018年2月28日發佈的《中國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月均2164元。

對於收入2000元的人群來說,他們的消費需求不在於買得好,而只是買得起。拼多多上的五星好評都並非水軍,而是來自真實評價。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也給人造成一種錯覺。

存在即合理,拼多多下的中國,殘酷而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