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 10亿人都在找“茬”的APP

“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这句今年以来频繁洗脑的广告词风靡中国,然而剧情在今年夏天发生反转,这个号称3亿人都在用的APP,近日却变成了“10亿人都在找茬”的APP。

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价开盘跳涨39.45%,市值340亿美元,创始人黄峥个人财富138亿美元,跻身全球百大巨富之首。

拼多多 10亿人都在找“茬”的APP

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2015年9月创立的公司,本该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然而,拼多多上市的短短几天,可谓是“纳斯达克说上市,听取骂声一片。”

纳斯达克说上市 听取骂声一片

各微信群中流传给拼多多的贺电:“以下品牌恭祝拼多多美国上市成功: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于妈、粤利粤、雷碧、康帅傅、娃娃哈、大白免……”

接下来几天,创维发布严正声明要求拼多多停止售价,极米无屏电视官方也开始“声讨”拼多多,郑渊洁举报拼多多一商家销售盗版书侵犯其著作权,这件事还上了热搜。

国内媒体口诛笔伐,质疑声一片,大量针对拼多多的文章报道覆盖在社交平台。

国外媒体也没有放过,《商业内幕》直接在标题毒舌:“一个被指卖着粗制滥造廉价商品让消费者失望到只能把东西扔进垃圾桶的热门网站,现在市值超过200亿美元了哦。”

截至昨天收盘,拼多多股价下跌8.54%,市回249.3亿美元,较上市首日蒸发了50亿美元。

今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称高度重视媒体反映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要求上海市工商局开展调查。

抓住用户心理 游走灰色边缘

拼多多以拼团为名,向用户灌输“因为团购所以便宜”的理念,但许多产品的价格根本无法回本。

看起来越拼越省,实则越买越亏,低价看似损失不了多少钱,但假冒伪劣的产品买回来不好用,成为了闲置。

不仅低收入人群在拼,很多一线城市人士也在拼,拼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拼得的瞬间无法自抑的情绪,在剁手的那一瞬间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在拼多多上,存在着大量的“名牌”,但实则却都是假冒商品。利用相同的中文名称不同的中文LOGO、在品牌后加小字、利用字形相近等,打品牌的擦边球,落地于法律空白。

拼多多 10亿人都在找“茬”的APP

(Vivo变vivi)

拼多多 10亿人都在找“茬”的APP

(Adidas变abodisi)

拼多多 10亿人都在找“茬”的APP

(YSL变YSN)

拼多多 10亿人都在找“茬”的APP

(日文全部换中文)

拼多多 10亿人都在找“茬”的APP

(OMO变CMC)

拼多多 10亿人都在找“茬”的APP

(威猛先生变“威猛帮手”)

▲以上图片来自“范儿姐”

假货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拼多多三年上市,到底是消费升级还是产能过剩?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很简单,抓住用户心理,利用微信流量,主要目标客户在三线及以下城市,野蛮生长。

主打低价,公然售假的拼多多的崛起,正是切合了当下中国广大低收入人群的需要,3.4亿的活跃用户正是一线城市白领们“不想看见”却又真实存在的中国。

1

80%中国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3000元

2

2017年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046万人

3

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中国人,不超过6%

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月均2164元。

对于收入2000元的人群来说,他们的消费需求不在于买得好,而只是买得起。拼多多上的五星好评都并非水军,而是来自真实评价。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给人造成一种错觉。

存在即合理,拼多多下的中国,残酷而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