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維斯慘遭被賣 休閒服飾品牌出路在哪?

真維斯慘遭被賣 休閒服飾品牌出路在哪?

“真的更精彩”的休閒服裝品牌真維斯,在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後的第25個年頭,並沒有像廣告語所說的“更精彩” ,也沒能看到業績回暖的曙光,最終迎來被賣掉的尷尬結局。

近日,真維斯母公司旭日集團發佈公告稱,擬以8億港元將連年虧損的內地服裝零售業務即真維斯品牌出售給集團創始人、大股東楊釗和楊勳兄弟,預計出售事項將產生收益約3133.3萬元。出售事項完成後,集團將不再參與任何虧損的業務,並以室內設計、裝修服務以及金融服務為重點。

服裝行業分析師馬崗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990年創立旭日集團的香港人楊釗和楊勳兩兄弟收購了澳大利亞主打牛仔系列品牌真維斯,3年後,真維斯進軍中國內地市場,並在此後十年多時間裡強勢擴張,佔據了整個內地休閒服裝市場的半壁江山。因此,楊氏兄弟對真維斯可謂是充滿感情,此次收購,他們或將重新打造真維斯品牌,這對於真維斯品牌而言是好事,將迎來新的轉機。”

針對本次交易將會對其產生的影響以及市場業績表現等方面的問題,記者致電真維斯方面,電話均無人接聽。

真維斯慘遭被賣 休閒服飾品牌出路在哪?

1

真維斯被賣

公開資料顯示,旭日集團始創於1974年,由早期一間製造牛仔褲為主的小型加工廠,發展為以中國香港地區為中心的多元化跨國企業集團,業務範圍包括貿易、零售、成衣生產、地產及金融投資等,其中內地業務以真維斯品牌為主。

旭日集團在公告中稱,儘管過去數年,公司通過重組零售網絡及提升供應鏈效率,令產品供應更靈活、更準確;為產品設計及市場推廣投入更多資源及宣傳;推出在線業務以把握中國不斷擴張的電商市場。但是,由於市場競爭愈趨激烈,電商崛起打擊實體店業務,時至今日,單憑“物超所值”聲譽,真維斯難以吸引客戶。因此,管理層的一切努力,並未為真維斯內地業務帶來實質性改善。

旭日集團方面還表示,截至2018年5月31日的前5個月、2017年12月31日的前12個月、2016年12月31日的前12個月,真維斯中國內地業務分別錄得稅前利潤-4532萬港元、-5045.3萬港元、3119.9萬港元;稅後利潤-4594.2萬港元、-4509.6萬港元和6674.7萬港元。

事實上,經記者梳理發現,從2013年開始,真維斯綜合營業總額持續呈下滑趨勢,2013-2017年同比下降的幅度分別為0.7%、13.32%、25.91%、23.98%和4.37%。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此次旭日集團剝離真維斯內地業務,與之前出賣澳洲業務如出一轍。業績欠佳、連年虧損、業務難以重振等因素均是促成這筆交易的根本原因

無獨有偶,2017年7月旭日集團以2.2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了連續虧損兩年的澳洲真維斯業務,而接盤人正是楊釗和楊勳兄弟。

對於真維斯在中國市場失利的原因,馬崗對記者表示,過去10年的消費環境變化超過以往30年的變化,大量線上零售崛起,線下快時尚崛起,消費分層,形成不同的消費特徵,顯然真維斯並沒有適應內地消費環境的變化。

2

出路在哪?

根據旭日集團年報,截至2017財年末,真維斯在國內共運營1298間門店,相較2014年末的2284間門店,

真維斯在過去三年裡關閉了986家門店,以平均一天將近一家店的速度消失

真維斯慘遭被賣 休閒服飾品牌出路在哪?

“與美特斯邦威相同,真維斯同為中國20世紀90年代的‘街服’品牌,而如今鮮有過往的消費者再選擇這一品牌,新興消費者對這個品牌又較為陌生,所以,真維斯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如何讓新興消費者重新認知和接受這個品牌。”馬崗如是說。

作為曾經的行業龍頭,如今卻深陷嚴重虧損,難逃被賣的命運,真維斯的興衰是整個服裝行業當前困境的縮影。值得一提的是,

真維斯虧損的背後,美特斯邦威、班尼路、佐丹奴等昔日在國內輝煌的休閒服裝品牌近年均遭遇了和真維斯一樣的困境

馬崗向記者坦言,目前國內整個休閒服裝品類都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市場競爭過於激烈,快時尚+淘品牌對市場份額的嚴重蠶食;二是品牌與新興消費的連接較弱,導致品牌的忠誠度下降;三是經營團隊思維僵化,與市場嚴重脫節,創新能力差,產品同質化嚴重。

對於真維斯等休閒服裝品牌未來的發展,多位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重中之重是找準品牌消費群,然後再做產品和營銷的分解,以實現產品升級化、個性化、IP化的“三化”目標。

來源: 國際金融報 見習記者 馬雲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