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字經(慈恩宗)

佛教三字經(慈恩宗)

(慈恩宗又名法相宗、唯識宗)

唐玄奘,遊西域,學瑜伽,祖彌勒;

傳戒賢,大論師,親傳授,歷年時。

歸長安,傳窺基,通因明,善三支;

《成唯識》,作《疏記》,破邪宗,伸正義。

有現量,有比量,究竟依,聖教量。

遍計執,依他性,二者離,圓成證。

此一宗,號慈恩,先談相,後顯真。


唐玄奘,遊西域,

玄奘大師,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俗姓陳。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備歷艱苦,遊歷西域。

學瑜伽,祖彌勒;

《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創作。

傳戒賢,大論師,親傳授,歷年時。

戒賢音譯“屍羅跋陀羅”。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論師。唐玄奘在貞觀十年( 636)至那爛陀寺從其學法。

歸長安,傳窺基,

歷時十七年,回到長安。傳法於窺基。窺基(632---682),字洪道,鄯陽人(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尉遲恭之侄。

通因明,善三支;

因明學是佛教用來詮解哲學思想的形式方法。三支者:宗、因、喻。

《成唯識》,作《疏記》,

《成唯識論》是佛教論書。又名《淨唯識論》,簡稱《 唯識論》。 玄奘糅譯印度親勝、火辨、 難陀、德慧、安慧、淨月、護法、勝友、勝子、智月等 十大論師分別對《 唯識三十頌》所作的註釋而成。10卷。傳說玄奘留學印度時,曾廣收十家註釋(每家各10卷),並獨得玄鑑居士珍藏的護法註釋的傳本。回國後,原擬將十家註釋全文分別譯出,後採納窺基建議,改以護法注本為主,糅譯十家學說,由窺基筆受,集成一部。

破邪宗,伸正義。

此書一出,破除邪宗,正義全伸。

有現量,

無分別智,了法自相,名真現量。有分別智,於義異轉,名似現量。

有比量,

藉相觀義,有正智生,名真比量,虛妄分別,不能正解,名似比量。

究竟依,聖教量。

所說的現量比量。印證無違,方可自然。

遍計執,

遍染淨法上,執我執法,故名遍計所執性,屬非量。

依他性,

依他眾緣而起,故名依他起性,屬比量。

二者離,圓成證。

遠離遍計執及依他性,識心圓明,入圓成實性,屬現量,即是真如自性也。

此一宗,號慈恩,

因玄奘大師住在慈恩寺得名。

先談相,後顯真。

相不自相,全從識變。識不自識,全依性起。相識俱空,不真何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