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刘鑫与江妈妈见面是否影响判决?证词对审判有多大影响?

江歌案:刘鑫与江妈妈见面是否影响判决?证词对审判有多大影响?

最近一直在关注江歌案,11号开始庭审,到现在一周多,各种反转,对峙,总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庭审第一天,沉默了一年多的陈世锋一语惊人,他说刀是刘鑫给的。

这么长时间大家关注的焦点一直是刘鑫有没有锁门,我想江妈妈也是听了那段录音才坚定地认为刘鑫锁门了,所以她的每一句“我没有锁门”在江妈妈眼里都是狡辩,所以她才会对刘鑫如此痛恨。

当然,事实是怎么样的大概除了当事人,谁都不会知道了,但这对案情本身是没有影响的,刘鑫在是否关门这件事上法律上没有责任,甚至道德上也不应该被谴责,但辩方在她身上找到了突破口。

我们觉得陈世锋故意杀人板上钉钉,只要等法律的严惩就可以了。然而他一句“刀是刘鑫递的”使案件似乎发生了惊人的反转。

日本的司法程序,被告是能够看到几乎所有的证据以后才开始陈述的,这也体现了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即使他是嫌疑犯,他也有他的权利,知情,辩护,这些权利似乎比在中国更完整一些。反过来说,陈世锋完全可以在了解证据的前提下,为自己编一个故事,自圆其说,而这一招出的干脆,利落。

他应该是了解到刘鑫现在的社会评价比较低,他这话自然会有人信,就算大家不是百分百相信也没关系,只要这个疑虑埋下对他就是有利的,然后可以往激情杀人甚至防卫过当辩护,毕竟凶器没有找到,无法鉴定指纹。

我不太能理解的是他们最后“杀人未遂”的辩护,个人觉得有些荒唐,江歌鲜活的一条生命逝去了是既定的事实,竟然能往未遂上去辩!因为陈世锋知道哪一刀是致命伤,然后狡辩说起杀意的时候其实江歌已经是尸体了,不算故意杀人。漏洞百出!

对于陈世锋,其无耻可见一斑;对于其律师,只能说其切入点稳,准,狠,却无可指责。律师就是要维护当事人的权利,尽一切合法的可能去找到案件中的漏洞击破它,只要没有利用不法的手段,比如制造伪证,贿赂证人等等,其实也不应该被指责。

江歌案:刘鑫与江妈妈见面是否影响判决?证词对审判有多大影响?

第一天庭审结束,甚至有人说是江妈妈非要和刘鑫见面才导致辩方找到这样的突破口,在刘鑫身上做文章,牵头双方见面的《局面》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我看来,辩方找刘鑫作为突破口几乎是必然的,她之前的证词陈世锋及其律师应该是过目了的,从她含糊的证词中寻找突破,易如反掌。舆论的浪潮,不过是将这个口撕开的时候再次掀起了一阵风浪罢了。

陈世锋指刀是刘鑫递的,刘反驳,似乎陷入了一种僵局,让我想到了一部电影,《梨泰院杀人事件》,故事也是由真实案件改编,而且也涉及到了跨国的问题。

故事讲得是1997年在梨泰院汉堡店发生的一个杀人事件,大学生赵宗毕在汉堡店内被残忍杀害,而凶手杀人的理由仅仅是为了取乐,"come on,let me show you something cool!"

然而,案发现场只有两个人,他们互相指证对方才是凶手,案件一度陷入僵局,因为没有别的证据,检察官因此陷入了一个反“囚徒困境”。后来两人因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受害人的母亲痛哭,“如果他们都没有杀我的儿子,那么到底是谁杀了他?”

电影里嫌疑人之一pearson的原型在时隔16年后的2015年9月被押解回韩国,接受韩国司法机构的审判,今年年初被确定判处有期徒刑20年,

而这个案件,从判决的结果来看,刘鑫证词是被采信的,或者说是陈世锋的证词根本没有可信度,法官没有采信。

幸好!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