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他宛若驚鴻,尋影歸來

他見證一個民族文化的尋覓和苦難

但他的藝術成就

卻彷彿孤行在這一切之外

年少時學養在東方

青年時眼界在西方

湖山,飛鳥,清荷,煙雨

這是他畫中的江南

簪花,古琴,仕女,臨妝

那是他夢裡的深情

他的藝術是孤獨的苦味的詩

他的畫被稱為“風眠體”

他是林風眠

年少時一身孤勇

年老時一身如霜

他半生孤獨似飛鴻

卻一世溫良如君子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一、風眠,風眠,孤勇如少年

1900年11月22日,光緒廿六年,一個男孩誕生於廣東梅州閣公領山村一家石匠家庭,七八歲的時候,林風眠的童年生活,看祖父在石頭上雕刻出各式花鳥圖案,照著畫譜開始學畫。村前石橋隱隱,橋下流水潺潺,四野蓮花如雪,一望蘆葦似翠,這是少年林風眠眼中的故鄉。小時候,母親帶他到染坊裡,那有有各種各樣的色彩吸引著他,藝術的種子,在心裡生根發芽。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廣東梅州林風眠故居

1911年,11歲的林風眠上小學,教育總長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林風眠所在的小學也呼吸著這股新鮮風氣。

1915年,15歲的林風眠考取梅州中學,他與同學組織了“探驪詩社”,在此他認識了李金髮、林文錚,還有詩友葉劍英。

1918年,18歲的林風眠從梅州中學畢業,便決定離開家鄉,這一念想,將林風眠吹到天涯之遠。

1919年,19歲的林風眠收到赴法勤工儉學的消息,隨後便偕同李金髮、林文錚一同遠走法國求藝,這一去,就是五年。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梅州中學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1920年在法國留學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時間,它從來不說謊。

誰也不曾想到,當年赴法勤工儉學的人中,會有一個林風眠,成為蜚聲國際的一代大師、中國美術教育的奠基人。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23歲在柏林(中),好友林文錚(右),李金髮(左)

二、才華兼備,總免不了佳人賞識

林風眠一生中有兩段婚姻。一個是德國的羅拉,一個是法國的阿麗絲。前者是纏纏綿綿的牽掛,後者是隨他天涯兜轉的伴侶。

1923年春天,林風眠在德國邂逅羅拉,一位貴族後裔,有著極深的文化修養,成為他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羅拉懂繪畫、音樂、文學,紅顏知己大概說的就是這般模樣。

兩人語言不通,傳情靠字典翻譯,而有時候拋開語言,也可以眉目傳情。心有靈犀,縱世間山高水長,林風眠和羅拉,在浪漫中相愛了。

1924年春,是歡喜。林風眠攜心愛的羅拉回巴黎,在一所公寓內與羅拉築起愛情和藝術之巢。

1924年秋,是悲涼。一幅名為《摸索》的作品,讓他初露鋒芒,偏於當年的秋天,感受到人間悲涼。他的夫人羅拉在分娩時不幸染疾,與剛出生的嬰兒同亡與法國巴黎,林風眠悲痛萬分,以祖父所授技藝,手刻墓碑,以立思念,那一個秋天,如不速之客。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林風眠第一位夫人羅拉

林風眠穿越人潮,於萬千紅塵中期待一份曠世持久的愛情,可事總與願違。

聯想到自己的母親,連同相繼去世的祖父和父親,這一切恍如驚夢,親情和愛情,轉眼皆消失成空,悲傷與孤獨像巨大的暗影吞噬著他。

人事無定,死生別離應是世間最大的傷痛,在時間之外,誰也撫慰不了他的悲痛。

林風眠的藝術,是苦味的詩,安放著他無處安頓的悽楚,悲涼,寂寥,甚至無盡頭的詩意。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前妻羅拉去世後,林風眠一直沉浸在悲慟之中。直到林文錚做月老,牽線巴黎第戎美術學院的阿麗絲,才讓林風眠漸漸從傷痛之中走出來。

1925年秋,林風眠與阿麗絲結婚了。阿麗絲後來隨林風眠回國後,陪伴了林風眠的半生風雪。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林風眠與阿麗絲在法國故居

三、林風眠在杭州

1926年,林風眠受胡適之邀回國,任北京國立藝專校長。1928年,在杭州籌建國立藝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在杭州國立藝專,在林風眠的門下,培養出了一大批的藝術家,吳冠中、李可染、趙無極、朱德群、蘇天賜、席德進

等,撐起了中國近代美術史的半壁江山,這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光。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林風眠 約1926年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林風眠一家 約1932年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位於杭州的林風眠故居

抗戰期間林風眠去內地,妻子阿麗絲則留守上海,這一別便是八年,直到抗戰結束才夫妻才得以共享天倫。1956年,由於教育理念的差別,林風眠辭掉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的體制職務,隨即物質壓力增大。夫人和女兒、女婿離開上海去巴西投奔親戚,歸來無期。這一次,林風眠又一次成了孤鴻隻影。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林風眠 約1950年

四、人生大夢,盡在幾度悲歡起伏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在風暴之中,他親手讓自己的上百張畫歸於零,以木心的記憶說,是他最好的一批畫,超過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他的畫,他說像花一樣香,像酒一般醉,像死一樣靜。

1972 年底,林風眠迴歸平靜的生活,後來,他出國探親看望妻子和女兒。曠世之別,潸然淚下。晚年林風眠客居香港,憑記憶重畫之前的作品,一直畫到生命中最後的一刻,1991年8月他心臟病突發,病逝香港,享年91歲。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晚年林風眠

林風眠曾說:“我是睜著眼睛在做夢,我的畫確是一些夢境”。林風眠似乎一直在紙素之間構築著孤寂而清冷的詩意,他是畫裡逍遙的詩人。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林風眠:半生孤鴻,一世溫良

他年少時一身孤勇,他年老時一身如霜,看過山長水闊的繁華,也見過時過境遷的落寞。林風眠的父輩在沉重的石頭上消磨了一生,而林風眠在輕薄的紙上消磨了一生。只要一支畫筆,他便能澄澈如清溪。

風眠,風眠,聽風成眠。

他半生孤鴻,寒枝不棲,卻如君子,一世溫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