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和騰訊爭奪東南亞市場,或分別聯合軟銀和谷歌!

在東南亞市場,兩大陣營似乎正在形成。軟銀和阿里巴巴的陣營和谷歌和騰訊的陣營勢必將有一番龍爭虎鬥。

阿里巴巴和騰訊爭奪東南亞市場,或分別聯合軟銀和谷歌!

阿里巴巴集團與騰訊的爭鬥由來已久。但現在,雙方的戰爭不再侷限於中國。近年來,兩家公司都將自己的網絡和佈局擴展到了東南亞市場上的一些最有發展前景的科技初創企業。

兩大陣營似乎正在形成:軟銀和阿里巴巴vs谷歌和騰訊。鑑於兩個陣營都資源豐富,財力雄厚,很難說哪一方會獲勝。更有可能的是,兩個陣營將會在市場上展開長期的較量,共同改變東南亞地區的科技生態圈。

軟銀+阿里巴巴

18年前,軟銀創始人孫正義(Masayoshi Son)慧眼識珠押注了阿里巴巴,結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儘管曾因為螞蟻金服的所有權問題發生了一些小衝突,但軟銀仍是阿里巴巴IPO(首次公開招股)時的第一大股東。

也許是受到軟銀大膽而敏銳的決策文化的影響,阿里巴巴比大多數中國同行都更加果敢。2016年4月,該公司正式收購了Lazada的控股權,拉開了中國科技巨頭對東南亞展開大舉投資的序幕。

之後,軟銀讓阿里巴巴投資Tokopedia(阻擊了京東),阿里巴巴將其在Lazada的持股比例提高到了81%。現在,有傳言說阿里巴巴可能會入股軟銀和滴滴共同持有控股權的Grab。

谷歌+騰訊

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巨頭,谷歌也渴望在中國和東南亞市場獲得一席之地。谷歌6月投資了京東。京東在印尼有不錯的業務,在泰國也有一家大型合資企業。

騰訊和谷歌均投資了Grab的主要競爭對手Go-Jek。

因此,很難相信兩者之間沒有發生協同作用。

另外,上週有消息稱,谷歌正尋求與中國的主要雲服務提供商合作,以提供雲盤和文檔等服務。據稱合作公司包括騰訊和浪潮集團。

物流、支付和電商戰場的正面交鋒

隨著兩個陣營在東南亞的物流服務、支付解決方案和電子商務平臺上都佔據一席之地,一番龍爭虎鬥在所難免。讓我們來具體分析展望一下兩大戰場的情況。

1.在線電商平臺和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Lazada和Tokopedia vs京東和Sea(Shopee)

阿里巴巴和騰訊爭奪東南亞市場,或分別聯合軟銀和谷歌!

軟銀+阿里巴巴陣營和谷歌+騰訊陣營在東南亞電子商務領域的佈局都很聰明,但也都面臨著當地的一些基本層面的障礙。

隨著人口的增長以及互聯網和手機普及率的提高,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可以說具有無限的潛力。這包括為在線商店產生流量和通過成功的支付解決方案實現銷售目標。

軟銀和阿里巴巴正在利用螞蟻金服把控東南亞的支付通道。它們的戰略很明確:阿里巴巴給Lazada的支付服務品牌HelloPay更名,大舉投資總部位於泰國的Ascend Money和總部位於菲律賓的Mynt。它們還在提升自己在該地區的品牌知名度,同時對支付服務市場進行教育。

然而,該地區的一些障礙可能會阻礙這些服務廣泛普及,比如政治不穩定、文化和宗教差異以及經濟發展不成熟等等。

2.移動出行服務平臺:Grab vs Go-Jek

阿里巴巴和騰訊爭奪東南亞市場,或分別聯合軟銀和谷歌!

在Uber撤出東南亞以後,Grab和Go-Jek之間的競爭升溫。

客觀上,這兩家企業擁有相似的優勢:靈活性、強大的投資、高企的市場估值以及在各自的細分市場有著巨大的成功。

但誰將主導或壟斷東南亞的打車服務還不好說。儘管Grab的市場份額更大,但整個亞洲地區的打車公司都非常依賴折扣和促銷活動來吸引乘客和司機。從長遠來看,這種情況將會導致用戶的流失,並壓低利潤率。

此外,Go-Jek的服務更加多樣化,涵蓋網約車服務、快遞服務、食品配送、家政/清潔和食品雜貨配送。所有的這些服務都有助於將供需雙方留在它的商業閉環當中。

在快速增長的物流市場,企業應加快步伐來克服法規和技術上的障礙,滿足當地的需要。

阿里巴巴和騰訊爭奪東南亞市場,或分別聯合軟銀和谷歌!

兩個陣營滲透到東南亞市場的策略是不同的:軟銀和阿里巴巴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更有野心、更積極、更大膽,而谷歌和騰訊則主要針對前者的決定進行反擊。

在經歷了該地區的一系列談判和併購交易以後,Momentum Works向進入該市場的科技企業集團和尋求潛在融資的本土初創企業給出以下的建議。

對於科技企業集團來說,要大膽且積極地尋求合作伙伴。根據Momentum Works之前的談判和在印尼的商業運營經驗,瞭解不同行業領域的領先者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對於當地的創業公司來說,除了完善現有的服務和產品以外,還要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投資者。此外,要尋求業務多樣化,以便擴大你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拓寬你的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