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位大咖闭门研讨数字资产交易与投资前沿问题

8月3日,丝绒智业和一条财经举办了第十三期闭门会暨区块链创新应用沙龙,沙龙以“数字资产交易与投资前沿问题探讨”为主题,围绕数字资产投资与创业现状,数字资产投资与交易安全,数字资产产业政策观察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次沙龙邀请的嘉宾有根源链创始人王立仁,Themis创始人孟宏伟,库神钱包创始人&COO张玉,Ifoods chain食安链创始人卡隆,众享互联CEO季程晨,赛智区块链创始人赵刚,数字货币基金平台InvestDigital联合创始人&COO蔡茗轩, LIC语言链创始人彭志红,农银人寿副董事长赖观荣,火币大客户负责人唐嘉骏,分布式资本副总裁张涵,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系主任、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刘晓蕾,全球德友区块链基金执行主席谢伟,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志勇,中国企业家博士俱乐部副主席杨运成,中关村大河资本管理合伙人陈剑峰,币虎全球生态基金首席运营官秋云,联合天成网络COO吕雯,薪太软创始人、CEO李昭君,庄凌控股&丝绒智业创始人张映光等。本次沙龙由资深区块链媒体人、一条财经总编辑李召主持。

20余位大咖闭门研讨数字资产交易与投资前沿问题

现在区块链产业处在还争议不断,混乱不堪,云遮雾绕的阶段,FCoin创始人张健曾言,现在是区块链的“战国时代”,或者是“丛林时代”。真正的领跑者很有可能还没出现,未来的竞争格局远未确定。参加本次沙龙的20多位区块链项目创始人、投资人、交易所负责人、意见领袖、技术大咖和研究专家站在数字资产产业的高度,就数字资产交易与投资前沿问题,进行了一场高水准的思想碰撞。

以下为部分嘉宾观点摘录(因为本沙龙是闭门会,部分内容不便公开):

20余位大咖闭门研讨数字资产交易与投资前沿问题

▲ 根源链创始人王立仁

王立仁:技术在演化,不会阻碍区块链发展

在区块链中技术是本质,技术会自己创造自己并逐渐演化,核心是只要有需求。以互联网例,八十年代初的骨干网带宽只有64K而已,那个时候互联网很难有什么实际上的用途,但是因为信息传递的需求存在,大量的资金会投入进来去研发技术,最后才有现在骨干网络400G左右的带宽,是以前的几千万倍。

以前人们诟病比特币交易速度每笔需要六、七秒,说了很多年了,但现在这个问题早就已经解决改进了。通过隔离认证,闪电网络,比特币可以实现一万笔每秒、十万笔每秒的交易速度,加一些设备的优化做到百万笔每秒,这个是一个正常的演进过程。

对于区块链来讲,摩尔定律目前还在起作用,区块链不会受限于容量问题、空间问题、速度问题。决定区块链发展速度的是机遇,要看做哪方面的公链。

卡隆:“污名化”成技术、资本进入的阻碍

区块链三个字本来是一个技术前沿的东西,现在再很多的场合都反而变成了“传销”的代名词,和很多各种各样的负面的词汇联系到了一起。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家,谈及区块链首先是不靠谱,其次是害怕。

在这样的环境里,区块链的圈内人心里也都很惶恐,去扩充技术团队的时候发现开发人员很难招到,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区块链本身的开发都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区块链驻足不前,技术开发的人不进来,资本进不来,所有的都进不来。

这种全社会层面的认知需要所有人去改变,如果这种“污名化”可以扭转,区块链的产业和市场就将打开。大家应该不仅仅去想怎么ICO,而是需要在去“污名化”的领域做很多的工作。

季程晨:链圈的资本困境,币圈的短暂繁荣

专注于“链圈”的创业技术公司,还能不能拿到传统VC的投资,是一个大问号。VC目前也在分化,古典VC看不懂区块链不碰,与之相对的另外一类是“不发币不投”。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原来链圈的一些竞争对手,要不然发币去了,要不然就是走资本道路。

链圈走下去该怎么办?不知道,因为这个东西都是一个要摸索的。绝大多数后起来的玩家想再进入“链圈”,会发现门全部被打死,这个是我们作为一个技术公司的人来讲,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来讲的一个困境。

整个市场乱,乱有乱的好处,乱有乱的道理,因为没有人管,乱就是很多人浑水摸鱼,其实一大堆涌现出来各种各样的东西。“币圈”现在是繁荣市场,但是其实不长久,你看到现在包括之前一大堆明星项目都是废在那里了。

张玉:Token的生产、存储、交易都存在安全问题

区块链本身实际上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代表的新金融行业,这个行业以数字资产为投资现金或者投资法币,从一个网络安全从业者的视角看,在数字资产行业初步分三个环节,分别是生产、存储和交易。

而目前这三个环节都存在安全问题,生产中底层技术、智能合约、加密方式都有可能存在问题;存储环节中有权限管理、财务系统以及个人存储和企业存储的差异等问题;交易环节中资金托管、市场风险、攻击网络等问题。

看区块链的问题不能再从技术角度看,从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没有新的技术,而是要从金融属性的角度去看待,考虑和所有行业的结合,相当于重新换一个思路从新来做金融行业。

20余位大咖闭门研讨数字资产交易与投资前沿问题

▲ 分布式资本副总裁张涵

张涵:传统的二级市场架构,在区块链中是缺失的

投资项目的标准或者未来的标准,希望能够建造一个比较健康的可循环的,而且互相之间会促进的生态体系,投资的布局更多要考虑长线的价值,回归到商业本质。

但从数字货币交易方面看,传统金融中二级市场的构成部分有很多,监管层、交易所、托管机构、交易策略等,但当这套思路放到区块链世界中很多是缺失的。比如没有托管行和清算行,现在这两个身份都由交易所担任。

基于区块链本身去中心化的角度来讲,在未来长期看是不需要有交易所,因为交易所本身代表了一个中心化的概念,既然去中心化就不应该有交易所,投资人可以在整个的网络上完成交易。分布式资本的一个核心思路是基于去中心化的概念,去投资一些对区块链行业长期发展有意义的事情。

20余位大咖闭门研讨数字资产交易与投资前沿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志勇

孙志勇:行业肯定要监管,需要考虑的是制度衔接

交易确实需要监管,监管有这么几个理由:首先,是ICO的形式目前还有争议,第二,对于传统金融可能会造成的冲击。第三,是交易的信息对称程度还不够。区块链作为一个新事务,其发展必然要嫁接在原有的传统和制度上,现在需要面对的是怎样衔接的问题。

没有监管就没有虚拟货币的发展,没有监管也不会有大量社会投资人进来,所以行业应该期待、希望、呼唤监管的到来。哪怕是困难一点,哪怕成本高一点,没有监管就没有发展,没有监管没有一个正规的市场。目前币圈的混乱,以及导致的一些“污名化”都是没有监管的结果。

另外,区块链解决的是交易共识的问题,通过技术的方式降低我们对人的征信成本,降低对于人的主观意愿,主观能力的成本,从而平滑交易提高效率。区块链共识是一个行为共识,不是一个人的共识,一定要向着去信任的方式做,而不是按照征信的方式做。

唐嘉骏:所拥抱监管,传统资金进场需要透明托管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对于传统的一些大的机构,或者传统的资金进场的话,必须有一个合规或者是比较透明的托管。交易所也是拥抱监管,现在全球各地想办法做规划,必须要拥抱监管,才能做的更大。

20余位大咖闭门研讨数字资产交易与投资前沿问题

▲ Themis创始人孟宏伟

孟宏伟:当监管来临,数字托管将有更丰富场景

在Themis之前我们做了很多链圈项目,但其中部分项目都不是“非区块链”不可的,但后来我们发现没有代币的区块链是被“阉割”的区块链,没有一个没有Token的链是活不长的。

在Token里面交易所是信息发布、交易撮合过程中的资金池,包括托管、交割、资金清算等,现在之所以做成中心化交易所,因为这些东西集成起来以后效率高。就目前现状,交易所有一万多家,本身还处在一个演进过程当中。

而且相比传统交易所而言,现在数字资产的交易所没有人帮其托管数字资产,交易所只能自己干。但未来随着监管的介入,如何才能符合监管,保护投资者利益?数字托管则是行业成熟后应该具有的一项功能。数字托管还存在于场外交易OTC、项目ICO、数字资产理财等多个场景。

刘晓蕾:区块链去中心化可以降低传统的金融成本

A股市值排名最前的十大公司中银行业最多,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市值越大,意味着中介机构把钱赚走了,多数的资金流通都交了中介机构做手续费。存钱的人没有赚钱,贷款的没有赚钱,真正的钱被中间提供金融服务的中间商赚走了,这个不是一个好事。

应该把金融机构的中介层打掉,减少交易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区块链业务很有潜力,区块链的去中介化等于我们用技术方法实现较低的交易成本,这样的话降低过来的交易成本相当于把资金的能效放大。

目前看,现在的区块链行业连好项目都非常少,连最底层的还需要发展一段时间,整个社区或者行业还是一个非常早期的。别人“黑”他有理由的,确实太乱,有很多项目都不靠谱,一个普通的投资人来分辨其中的差异是比较难的,区块链技术实际上也给监管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过程监管工具。

赖观荣:ICO在去中介上有价值,但要深挖场景

ICO是不能乱用,如果用好是有去中介的价值。股票交易早期时候是没有中介的,是企业自己来做股票发行,投资人愿意买就买去,而交易所从出现走到现在的电子化,主要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现在ICO的环境是有一点乱,一定是这么一个过程,就像早期的股票市场,早期的互联网行业,要相信市场的力量会把这些淘汰掉。

金融现在最难解决的是还是信任的问题,一个企业一般有三本帐,一本给老板看,一本给税务局看,一本给银行看。给银行看的营收、利润都很好。所以区块链如何从根源解决现在的金融问题,可能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比全世界的应用还要广泛。

从区块链的技术来讲,还需要挖掘更多的场景。一定要有场景,然后场景再来发ICO发币,随着企业、项目的业务增长,代币也会增值这才是合理的。

陈剑峰:区块链是新的中介体系,对金融重新解构

现在的金融交易所、银行、证券这些金融中介机构,它是工业文明的基础设施,为什么是工业文明,这些中介机构的存在是因为不相信我们,所以银行介入,银行又让国家介入,工业文明是陌生人社会。

而传统的农业文明,就是以前农村里面,人们的家宅相邻,喊一声知道你们家有多少只鸡、几头猪,你跟我借钱的时候白条都不打,那个时候有非常完整的信用机制的,农业文明是一个熟人社会。

而区块链会形成一个新的中介体系,是新熟人社会,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重新解构,可以放在这样的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

区块链到现在为止还是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相信在未来真正落地的时候,如果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看,现在是开春了,还是在酝酿的过程,由于一些骗子进来,我觉得这个是好事情,因为以前经常说有骗子在的地方,一定是有钱的地方。

赵刚:区块链要先做好自律,不能仅等待监管

区块链这个事情上面,数字货币是热闹,但事实上数字资产发展靠着一些玩儿数字货币的人来制定金融规则行不通。所以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就是主流的金融领域的专家们,大量的加入到了区块链行业中来。

数字货币需要一整套规则体系来自律,现在等待监管肯定不行,如果是靠市场化的自主制原则,参照原来传统金融行业整套规则体系,等把自律做好再迎来监管,这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国家再来接管规则制定也就变的非常合理。

所以说工信部、发改委会有这个方面的专项课题,包括银监会也会有这样的课题研究,这些说明了政策风向会慢慢的转,但是转之前肯定大家还是要靠行业自律,等行业和政策的风向一同转变,依靠这个正能量区块链就可以翻身,所以坚持和等待是有意义的。

李昭君:自律是伪命题,区块链需要场景支撑

自律,自律是伪命题,背后都是枪杆子。为什么保险保险再保险,再保险的背后还要有再保险基金,这个背后是什么?一定是法律、政策、制度,这个东西要出来,而不是我们谈自律,没有意义。

区块链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解决问题,然后实现一个好的商界逻辑。我本身就在运用区块链这个事情,但是我没有发币,做的事情和薪酬相关,目前是整个细分行业里面第一名,也是做的非常的快。因为这个业务有广泛的场景。

大家都在谈技术,而没有谈场景,如何考量一个项目的好坏?在互联网时代真正的优秀的项目,都有大量场景支撑,大家要潜入下去,深入下去,而不是说平地起高楼,空对空最后自然都是空的。

吕雯:区块链很难做到完全的去中介化

如果做区块链的话,可能不是单纯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因为这个里面有一个网络,这个网络有更丰富的含义和更有生命力的意义在里面,是区块链早期的从业者脚踏实地做出来的。

像区块链这种去中介化、去中心化都有特定的实施的时间,原来的网络中的阿里、滴滴等为例,里面起五个作用,交易前身份的确认,交易中信息的匹配,交易的组织,第四个是交易的结算,第五个是交易的记账,这个里面区块链可以用在不同阶段,根据客户现有的系统和实施情况,可以逐渐取代原有的一些功能,但是不是区块链网络中就不用中介了?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包括央行的法定数字货币的整体架构设想,还是有中介机构在里面的,最起码业务规则,智能合约的编写还是需要人或者机构,这个秩序的维护需要人吧?这个物理身份和公钥地址对应需要人的。

20余位大咖闭门研讨数字资产交易与投资前沿问题

▲ 全球德友区块链基金执行主席谢伟

谢伟:要用中心化的东西来做去中心化的事情

区块链行业的产品有问题,代币有问题。从代币的角度看是设计问题,现在是技术人员来做社会学家、金融学家的事,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生产的这些数字资产90%以上没有价值,没有价值怎么托管呢?它怎么交易呢?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需要用中心化的手段、力量,逐渐帮助区块链这种新生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价值形态提供孵化环境,所以实际上还是需要很多中心化的产物来做这个区块链这个“去中心化”的产业。

真的要把区块链这项互联网革命往深处带,目前的困境还是参与的人太少了,应该是一批有远见、有建设精神、有牺牲精神的人,首先要建立起来区块链的社区,怎么建社区战略,怎么建社区共识。

蔡铭轩:数字货币适合量化投资和高频套利

数字货币是一个全球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市场,这个市场适合各种量化投资的策略执行,尤其高频交易和套利策略。在传统金融市场中,有很多量化策略,我们将这些量化策略应用到数字货币市场,做数字货币的量化交易,进行无风险套利。

同时,我们也会做数字货币资产的主动管理,利用趋势策略、反转策略、多因子策略等,获取主动交易的收益。InvestDigital的总体策略就是,牛市主动管理,赚取超额收益;熊市理财,获得无风险套利收益。

彭志红:区块链+人工智能支撑语言服务

现在很多的语言翻译比如从俄语到西语都是通过英文来进行转换,我们希望把中文作为中间语,有了这种信息流会带来现金流、物流等,中文的经济价值会提高,也会提升整个民族的自信。

传神语联网能够提供60多个语种的翻译服务,我在中国最大翻译公司传神公司担任五年的首席运营官,我在思考,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如何在区块链时代有它的活力,想通过区块链来使翻译价值的创造和发现相匹配。

今年4月创办LIC语言链,将LIC打造成区块链时代的语言服务基础设施,通过深度结合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语言服务的底层支撑,打造语言服务生态,为不同场景下信息传播和沟通协作的全球化赋能,成为信息传播全球价值的入口和Token经济的价值放大器,实现“母语链通世界”的愿景。

另外,会议上杨运成博士结合众安在线市值变化,从"

稀缺、刺激、可控"三个角度对区块链技术、纯货币类数字货币走势和公链迭代作了即兴发言。秋云女士就众声喧哗的区块链媒体的权威性谈了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