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禾书友会征文|高考失利反助梦想成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30年前的高考,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味和领悟。

曹雪梅

普禾书友会征文|高考失利反助梦想成真

1988年那个炎热的7月,17岁的我走进高考考场,开启人生新旅程的闸门。记忆中的校园,气氛和平日别无二致,门外如炽的阳光下没有翘首以待的家长,马路上依旧人来车往;记忆中的自己,心情和往常一般平静,没有丝毫的紧张、焦虑,也没有满心的欢喜、期盼。

普禾书友会征文|高考失利反助梦想成真

当时,我所在的县一中毕业班只有四个,两文两理,每个班50多人。按现在的说法,那时的我可以归入“学霸”,基本排在年级前几名。高三那年一直吃住在学校,每个月回一次家,没有任何与父母联系的工具,完全是自己管理自己。为了提高升学率,班主任在最后半年搞了个“分类推进”,释放了一些高考的硝烟。好在成绩一直很稳定,而且父母从不耳提面命,直到高考试卷摆在眼前,我都不清楚“压力”二字究竟是何滋味。

普禾书友会征文|高考失利反助梦想成真

“人生,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经历的唯一一次高考,令我咂摸出了这段话的力量。那个年代,按规定我们在高考前填报志愿。对文字尤其是古诗词的酷爱,对未来成为一名记者或者律师的执著,让我在志愿表“专业”一栏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汉语言文学”和“法学”。

普禾书友会征文|高考失利反助梦想成真

轻轻松松走进考场,其他科目的作答没有点滴印象,只有数学,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考卷简单得不可思议,120分的题,我用时不到40分钟便一挥而就,拿下满分。平日里以数学见长的自己,在高考中这一优势并没有显现,我的总成绩与平时大相径庭,虽然达到了本科线,但还是与报考的第一志愿无缘,最终被调剂到根本没有填报的陕西师范大学,修了一个从未想过的专业——哲学。

普禾书友会征文|高考失利反助梦想成真

美丽开阔的大学校园,来自全国各地的友善同学,如春雨般滋润着一颗高考失利的心。没多久,我便从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里找到了阅读的方向,也逐渐从所选的哲学专业中寻到了生活的乐趣。白天,我沐浴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里,尝试着用哲学思维咀嚼人生;晚上,我在台灯下翻看朱光潜的美学、席慕容的诗歌、叶永烈的人物传记,默默地用缤纷佳作陶冶情操。加盟系里的文学社团,参加中文系举办的散文讨论会……大学四年,我依然保持着对文字的痴迷;毕业后,我如愿迈进报社大门成为一名记者,曾经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普禾书友会征文|高考失利反助梦想成真

仔细想想,正是无法预料、无法复制的特性,才让人生变得分外生动有趣。当初的高考失利,暂时搁置了儿时的心愿。但正是大学里不得不受的哲学思维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将原本浪漫、感性的我,慢慢雕琢成感性、理性并存的模样。曾经的自己,落笔便追求唯美华丽的词句,生怕“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今的自己,写东西更愿与朴实平和为伴,偏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道德经》里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最初并不入眼的大学和专业,竟给我提供了全新的做文和做人视角,成就了至今无悔的工作和人生。

感谢高考失利,真的。

延伸阅读

普禾书友会征文|高考失利反助梦想成真
普禾书友会征文|高考失利反助梦想成真

普禾书友会征文|高考失利反助梦想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