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形成了县(区)级公立医院医改的特有模式,要不要了解下?

丰城医改新气象

江西日报《健康》 记者

钟金平 特约通讯员 熊学义 报道:

医疗收入同比下降6.1%、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同比下降7.1%、门诊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7.4%、住院人均费用同比下降8.1%……这是丰城市公立医院深化医改后今年1至6月份的主要数据变化。

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为切实解决医改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丰城市勇趟改革“深水区”,以问题为导向,经过多方调研,并结合本地实际,形成了县(区)级公立医院医改的特有模式。

丰城市全面深化医改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见,其操作可行,效果明显。

探索新模式■

一切围绕健康转型

医改事关民生大事。

近年来,丰城市在深化医改中把工作重心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重点做好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医药服务等工作,将防病治病的关口前移,从源头做好预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去年,丰城市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83.1%;高血压和二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为75.6%;家庭医生普通人群签约率达36.1%,重点人群达68.3%;基层卫生院全部建立了中医药服务区,成立了治未病科,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达30.2%。

从未病先防,小病诊治,再到大病手术及康复,丰城市健全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以更加科学的机制作保障和更加专业的医生作指导,有效地保障了该市广大市民的健康。

在这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丰城市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并成立医管会。医改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和推动医改工作,同时将各部门办医权力收归市医管会,统一研究、统一决策。

为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该市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总原则,量化考核指标,医、护、技根据政策进行二次分配,打破平均主义,激发工作热情,该市将公立医院医生下派帮扶以双倍的报酬纳入绩效考核,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从事健康服务。同时打破编制限制,县乡公立医院职工基本工资按核定岗位数纳入财政预算。

打造“医共体”■

“通过医改,我们与10个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的互动性有了明显加强,而医保预付制度还倒逼我们加强内部管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医改,门诊和住院人数增加,患者费用明显下降。”丰城市中医院一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与2017年同期比,丰城市在住院费用上,今年的人均住院费少了400多元,应该说医改已初见成效。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围绕全生命周期大健康理念,丰城市以组建医疗服务共同体(医共体)和推进医保总额预付制度为抓手,积极推进医改纵向深入。

今年1月,丰城市按全市人口数约7:3的比例,丰城市人民医院与22个乡镇卫生院结成丰城市人民医院医共体;丰城市中医院与10个乡镇卫生院结成丰城市中医院医共体。此举建立了市级医院与乡镇街道卫生院的紧密关系,通过医共体云平台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视频教学、专家下沉、远程会诊等服务。

…………

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不仅促进了丰城市市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还有效提升了该市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建立“云平台”■

改革成效“一键掌握”

在丰城市卫计委全民健康信息中心,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看到“医共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培训带教、医疗卫生服务等数据,尤其是医疗费用、药占比、耗材比、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变化,都是实时收集、实时分析,可以精确到个人的医疗诊治情况以及每个品种的药物器械使用情况。

为深入推进医改工作,丰城市在建立两大医共体和推进医保总额预付制度同时,建立了市、乡、村三级高集成度的医共体“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丰城市全民健康信息中心。通过系统优化整合,实现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医生培训、教学查房、健康档案、政府监管等功能。

根据云平台监测显示:今年1至6月,丰城市市级公立医院呈现“五升五降”的良好运行态势。“五升”:今年三家县级公立医院门诊人次543176,同比去年增长19.6%;出院人次45033,同比去年增长13.1%;乡镇卫生院向市级公立医院上转病人466人,同比去年增长46.5%;市级公立医院向乡镇卫生院下转病人92人,同比去年增长187.5%;医务人员收入同比去年增长17.8%。“五降”:该市市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门诊次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同比去年均有下降,经市级公立医院向市外医院转诊病人同比去年下降18.9%。

随着丰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丰城人有了越来越多的健康获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