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和祝枝山,谁才可能点中秋香,谁的人生才更开心

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里,陈百祥饰演的祝枝山,形容猥琐,被唐伯虎百般捉弄,十分狼狈,一塌糊涂。两个人一强一弱,拿现实来比,就是王思聪和林更新,黄渤和王迅。真实的历史中,唐伯虎和祝枝山,是怎样的关系呢?

唐伯虎和祝枝山,谁才可能点中秋香,谁的人生才更开心

现实恰恰相反。

一四七〇年,唐寅出生于苏州一户“屠酤”之家,“屠酤”之家就是经营小酒馆的,每日忙于屠宰牲畜和买卖酒浆。唐家也是诗礼簪缨之家,奈何在唐寅祖父辈,家道中落,生计日蹙,而且人丁不旺。所以唐寅小时候,也没少帮父母做事,据自述:“计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

唐伯虎和祝枝山,谁才可能点中秋香,谁的人生才更开心

还好其父唐广德也曾是读书人,知道晋身之阶要从书中求,将唐寅送去学习举业,意外收获了一个少时就能作科举文,十几岁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府学生员的少年天才,才成就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佳名。

但这个才子的命真的不算好。唐寅生性狂放,每日最开心的事是和狂生张灵等人纵酒放荡,科举什么的,根本不放在心上。一晃到了二十五岁,陡升变故,先是父亲暴病,后是母亲忧劳过度,也随着去了。

唐伯虎和祝枝山,谁才可能点中秋香,谁的人生才更开心

父母尸骨未寒,自己的妻儿又撒手人寰。“不行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没;丧车屡驾,黄口嗷嗷。加仆之跌宕无羁,不问生产;何有何无,付之谈笑”。人生如此无常,让本来就性情狂放不羁的唐寅诞生了抛尘弃世的念头。

唐伯虎和祝枝山,谁才可能点中秋香,谁的人生才更开心

但远离人世纷扰哪有那么容易,还是有几件事必须要做的,比如科举。父母寄予厚望,不能让它落空。这是不是唐寅的真实想法不得而知,但或许这正是祝允明(也就是祝枝山)劝勉他时所说的话。二十八岁,唐寅走进了科场,遭遇了又一个重大打击。

唐伯虎和祝枝山,谁才可能点中秋香,谁的人生才更开心

唐寅乡试考得不错,一举中式,得应天府第一名解元。座主梁储惜才,向学士程敏政举荐唐寅,程敏政亦奇其才,将唐寅招入自己门下,带他拜会了不少名流,就招致了别人的嫉妒。第二年会试,和唐寅同赴京城参加会试的江阴生员徐经,行贿程敏政的家僮取得考题的事被人揭发,不知谁去告了黑状,将唐寅也牵扯其中。

唐伯虎和祝枝山,谁才可能点中秋香,谁的人生才更开心

实际情况可能是,唐寅没有参与过此事,只是用金币向程敏政乞文,徐经也未曾买题,坊间有流言蜚语污蔑二人罢了。但为了稳定民心,明孝宗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将几人各打五十大板,平息民声。但这件事的确影响了唐寅的声誉,也断绝了他跻身仕途的希望,从此恃才自负,狷介狂放,寄情山水,性情大变。

后来,除了在宁王府入幕为僚,后发觉宁王谋反意图,佯疯裸奔以求脱身外,唐寅绝意仕途,与祝允明、张灵等人在一起纵情声色,饮酒赋诗,狎妓作画,或作乞儿鼓节唱“莲花落”状,颇多放浪形骸、颠狂肆慢之举。对人世一切经济都不感兴趣,以卖画为生。晚年沉迷佛学,一意颓放,晚年生活困顿,五十四岁即病逝。死后,还是祝允明出资将其安葬在旧庐桃花庵旁。

唐伯虎和祝枝山,谁才可能点中秋香,谁的人生才更开心

相比之下,祝允明的人生虽然也历经波折坎坷,但总体上比唐寅平顺得多。祝允明考运不佳,五次乡试,七次会试,儿子祝续早自己一年中举,从此绝了希望,不再参加科举。五十五岁时得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衔,任职八年,官声颇佳。后转任京兆应天府通判,旋即辞官。

其余的人生中,他和唐寅一样,都靠卖字鬻画为生。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市场行情比唐寅好,收入也比他好得多,不然也不可能在晚年广纳妾侍。唐寅的感情生活就很惨淡了,第一任妻子因难产而死,续弦之妻在他仕途无望之后,趁机作细软跑,从此再无音信。传说中唐寅坐拥八美,点中秋香,是祝允明才有的生活。

唐伯虎和祝枝山,谁才可能点中秋香,谁的人生才更开心

祝允明好酒色六博,善新声,形骸放荡,有多少钱花多少钱,没钱了才写几笔应付一下求书者,若是急求,只能贿赂他身边相熟的妓女才可得:“求文及书者踵至,多贿妓掩得之”。电影里守在唐府门口等着收垃圾的买家,现实中怕是要守在祝府门口了。

在一点上,祝允明和范曾有点像。范曾是画熟的画,一次画几十张,人物、服饰、景物稍有变化而已。祝允明是但凡有人求书,就为其书《古诗十九首》:“允明喜为书《古诗十九首》,大获声价。以修承谲得此书,为艺苑一谵。海内索书,贽币踵门,辄辞弗见。”写得熟,写得快,名声还响,以致于本人去世没多久,伪作就泛滥开了,人气可见一斑。

唐伯虎和祝枝山,谁才可能点中秋香,谁的人生才更开心

唐寅就不一样了,他卖画以求生,只将它当作谋生的玩意儿,有人求春宫,他也给画,藏于日本的《小姑窥春图》据说就是他的作品,古籍中还留下几首清人题唐寅春宫画的诗作可以为证。画得多,就难免潦草:“既复为人请乞繁杂不休,遂亦不及精谛。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请门征索文辞书画,子畏随应之,而不必尽所至。大率兴寄遐邈,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自己想到什么画什么,也根本不管作品的质量和口碑。

唐伯虎和祝枝山,谁才可能点中秋香,谁的人生才更开心

加上他骨子里有一番执拗,又狂傲,毫无稳重可言,加上痴爱佛学,一意出家离世,因此除了相熟的几个朋友,几乎再无人际,名气虽大,却少人捧他,自己又不善经营,卖画的生意自然不会太好。“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就变成了“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性格和家学,决定了唐寅和祝允明不同的人生命运。但以唐寅为人物创作的传奇、小说、话本,要比祝允明多得多,因为唐寅的一生真是传奇,当的起“风流”二字。久而久之,9527不就能架着祝枝山画老鹰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