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進化圖譜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進化圖譜

這是一個圍繞宗族展開的故事。

凝聚、一致、向死而生,是《白鹿原》中對於宗族文化最完美的表述。

無論偉光正的白嘉軒和陰狠毒的鹿子霖如何敵對,當宗族面對問題,陷入困難的時候,兩者總能很好地融合起來,共同走過一個個坎。這就是宗族的力量!中國鄉土宗族意識在《白鹿原》一作中完成了自身的反省與爆發。這一百年宗族意識的進化鉅變,在《白鹿原》儘可看到。

生活在白鹿原上的白姓與鹿姓屬於同宗,原上大小事務都由族長統領,爭老大自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鹿家與白家相愛相殺,在諸多人物糾葛之間,逐漸刻畫出了一幅宗族進化圖譜。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進化圖譜

為何這裡的鄉約家訓被大家視若神明?

為何白嘉軒親手送葬自己的兒子時,還能感到“幸福”?

為何這個宗族能夠在混亂的時代保全性命,乃至不斷地適應新的時局?

當白狼出現在了這個村落,威脅全族人的利益,族人們能夠真正凝聚起來,共同面對;當小娥死後引發瘟疫,引發族中動亂,全族人能夠凝聚起來修塔鎮邪;當大旱來臨,身為族長的白嘉軒能夠挺身而出,手持燒紅的鐵鏵穿透自己的腮幫,完成“伐神取水”。

一幕幕情節的背後,好似一池包容與共進的泉水,傾瀉而下,澆熄了人性原本的利己與殘忍。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進化圖譜

鹿子霖為了成為族長陰謀百出,為了金錢,聚賭禍害鄉里。但是這些人性本身的缺陷,在宗族觀念的大是大非面前最終還是敗下陣來。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進化圖譜

以“白嘉軒”為代表的族長雖然沒有姐夫朱先生那般的魄力和智慧,但是那種單純為了族人嘔心瀝血的奉獻非常值得人們尊敬。

族人們自覺熱情、緊張有序的勞動場面充分體現了家族制度在社會歷史進程中所起到的凝聚作用和向善的力量,給家族賦予了一種激昂的生命底蘊。這也正是家族制度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進化圖譜

中國鄉土民間根深蒂固的宗族意識,一直以來都是宗族文化賴以生存的根本,而這種意識得以長久保留除卻經濟等外部因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其具有自省的文化特徵,而《白鹿原》中展現出來的正是這種自省。這一切可以從中國鄉土宗族的傳統社會結構說起。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進化圖譜

從部落到村落,實現這個跨越的是社會生產力的變革,但是由於傳統觀念的侵染,《白鹿原》中村落所表現出來的文化氛圍,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傳統部落的延續。

從中國傳統哲學層面來看,“寡民小國”是一種完美的人類族群生存狀態。但是那是基於都是美好人性的世界,換言之,那是人人為“聖”的烏托邦。但烏托邦是不存在的啊。

在現實中,人性中“惡”的一面,決不可忽視,在相對封閉的村落中,這一種“惡”又很有可能不斷放大,並植入我們的精神或是制度之中。

從《白鹿原》中我們不難發現,白嘉軒對孝文、孝武教育的缺失,過於寵溺女兒白靈,都是造成人物以悲劇收場的潛在因素。身為族長的白嘉軒是合格的,但是身為父親的白嘉軒是失職的,而且過於看重族人評價,不去考慮這些觀點本身對錯也是白嘉軒最大的缺點。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進化圖譜

田小娥,這個陳忠實最愛的人物——可恨,可憐,可悲,可嘆,可喜,可贊!陳忠實說把田小娥寫死時,眼前一片黑。

如果要說從當時宗族文化透露出來的“惡”的話,小娥這個人物的刻畫可以全面概述。

當被七十歲的郭舉人當做性玩具一樣生存著時,她與黑娃有了關係,當她是黑娃的妻子時,她跟白子文上了床,最後成為了鹿子霖的玩具,又死在了鹿三刀下。就算這樣,當時的宗法禮教仍然沒有放過她,白嘉軒親自修塔鎮壓她早已破碎不堪的靈魂。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進化圖譜

傳統的倫理綱常和森嚴的家族宗法,讓感性活潑的田小娥無法為社會世俗所容,白鹿原鄉民難以對田小娥的不幸遭遇給予充分同情,他們甚至還以絕對的倫理原則為刀斧,來戕殺田小娥那血肉豐滿的鮮活生命。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進化圖譜

她可恨,對於自己的命運太過懦弱;她可憐,性格惹喜的她最終倒在了族人手上;她可悲,這個世界給了她太多的惡意;她可嘆,她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當時宗族文化黑暗的一面;她可喜,這樣的死亡開啟了宗族文化的自省;她可贊,她用人之本性最有力地打醒了朦朧中的中國宗族文化,開啟了它的全新發展方向——對於人性的重視!

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宗族制度所帶來的“善”的那一面。例如白嘉軒對於“做一回真正的人”這一諾言,銷燬了自己種植的罌粟田,在造反行動東窗事發後,他用自己換回死對頭鹿子霖與鹿三……這正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性光輝。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缺席,善良可能會隱匿,但終會到來!這種大氣、包容、仁義的氣度,才是以宗族文化最為重要的生存土壤。

看《白鹿原》,如同看一幅宗族進化圖譜

有不足不要緊,有“惡”也不要緊,好的制度或文化是能夠讓人去自我完善,自我反省的。被封建思想荼毒侵染的陳規舊習需要丟棄,以善為根基的仁義、寬容需要保留,人性與現存制度衝突產生的火花需要重視。

我相信,經過了自省的宗族制度、宗族文化在今天依然存在著,並仍然是絕大多數中國人賴以生存的精神土壤,是一直被人忽視卻真實存在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