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重溫經典《泰坦尼克號》然後心生疑慮,如果現在的航母不幸撞到的冰山,會發生什麼?

March--third


絕對不會沉沒。

從以下幾點討論:

1:軍用船舶使用的鋼材遠遠強於民用船舶,其許用應力數倍於民船,軍艦的船殼多為雙殼結構。十分堅固。

2:民用船水密劃分遠不及軍艦。大型軍艦幾乎所有艙室都是水密結構的。整個船體被劃分為數以千記的水密區域。

3:軍艦的損管是民船無法比擬的。軍艦上都有專門的損管隊負責修理軍艦。

眾多歷史事件可以說明軍艦的頑強生命力:曾有德國巡洋艦(記得是沙恩霍斯特號)在二戰中被炸穿(船水線以下部分被炸開一個幾十平米的大洞,徹底開了隧道)而自行回到港口。

還曾有美國某重巡洋艦由於武備過重在臺風中軍艦從艦首5/1處完全折斷,沒有沉沒。

二戰後美國曾經在比基尼環礁測試原子彈威力,曾有軍艦在近距離上承受了原子彈而沒有沉掉,可見軍艦是相當結實的。(有的軍艦被衝擊波掀翻卻依然沒有沉沒,還有幾艘軍艦甚至有部分鋼板被燒化都還在水上飄著)

事實上在戰鬥中,軍艦動輒進水上千噸,左傾或者右傾十幾度甚至幾十度更是家常便飯,撞到冰山遠遠不能令一般軍艦沉沒,更不要說大型航母了。當然,指望航母撞碎冰山也是不可能的。


白鷺hl


“泰坦尼克號”(又譯:鐵達尼號)沉沒的原因是建造鋼材低劣的原因所導致的!從鋼鐵冶金的角度來解釋,就是“泰坦尼克號”的鋼材當中含磷、含硫太高,建造它的鋼材當中有害物質夾渣太多,導致了鋼材質量很差、化學性能和物理耐衝擊性能都很低!
“泰坦尼克號”是1909年開始建造,1911年下水的,這個期間世界鋼鐵工業以“平爐法”為主要鍊鋼工具,平爐就是上面圖片裡的那樣,這種鍊鋼爐可大可小,最小的在2噸以下鍊鋼能力(主要的鋼鐵研究部門試驗用的)最大的有300噸以上,這種鍊鋼爐是以重油和煤氣為主要鍊鋼能源,也可以吹氧助燃和氧化掉鋼水當中的有害物質...以現代鋼鐵冶金標準來看,平爐生產效率一般,冶煉出來的鋼液質量也一般,是早已經淘汰了鍊鋼爐,但是在1910年代它卻是主要的鍊鋼工具。

那麼,磷和硫對於鋼鐵到底有啥危害呢?這是“灰口鑄鐵”的高倍顯微金相照片,橙色箭頭所指的就是鋼鐵當中的磷化物,像一個蝌蚪。磷在鋼鐵當中的危害就是使得鋼鐵在低溫環境下“冷脆”!通過測試含磷高的鋼板在–40°(含磷量超過0.1%)就開始出現容易脆裂的現象,–60°後變得相當的脆,輪一把大錘都能敲裂,早年間科技人員通過打撈上的“泰坦尼克號”鋼板進行化驗,得出的結果是它所用的鋼板含磷量超過現代普通船板數倍之多(16Mn標準)!所以,造成了“泰坦尼克號”的船板經受不住冰山的撞擊,而破裂...但,磷對鋼材也存在著一定的好處,比如說:高壓線的鐵塔,需要使用耐大氣腐蝕鋼(08Cupvxt鋼)裡面就用加磷鐵,進行磷化處理、再比如:槍械的表面也要進行磷化處理,以適應惡劣環境,雖然這類鋼材當中加了磷,但是有其它合金成分,抵消了磷冷脆的危害,可問題是1910年代時對鋼鐵研究不深入,沒有這類鋼材,使得磷成為了有害物質。
顯微鏡下的鋼材內的硫化物(箭頭所指),硫在鋼材當中的危害性要比磷大的多,它會使鋼變得“熱脆”,特別是硫化物,夾在鋼材當中使鋼在受熱過程中開裂,抗衝擊性能嚴重下降,並且含硫化物過多的鋼坯在軋製過程中邊緣“飛刺”很多,成材率嚴重下降,如果說磷即對鋼鐵有害又對鋼鐵有好處,那麼硫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只有害處!

建造“泰坦尼克號”的鋼材,就是因為在冶煉過程中脫磷脫硫工作沒有做好,更可能是因為含硫高的鋼材便於鉚接加工,是有意不進行脫磷硫的。


1910年代還沒有工業焊接技術,“泰坦尼克號”建造時鋼板採用鉚接工藝,由於需要對兩塊鋼板進行鑽孔後才能用鉚釘固定,如果鋼材脫磷硫比較徹底,會使鋼材的硬度和韌性變得很高,這樣就不利於鑽孔工作,當時造船業也不怎麼規範,有可能是有意識的在鍊鋼過程中不對磷硫徹底清除,這樣便於鑽孔和鉚接...同時現代科技人員也對“泰坦尼克號”的鉚釘進行了化驗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和船板一樣磷硫夾渣物太多,在寒冷的氣溫下像玻璃那樣的脆!

總之,“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是建造材料低劣,導致了郵輪的整體結構強度很低!碰到冰山之後船體像玻璃那樣被撞開了一個大洞,並且當時該船水密門也沒有,更使水勢向其它艙室蔓延,最終導致沉沒。

“泰坦尼克號”標準排水量46000噸,如果它的鋼板質量好,船體結構結實,那個冰山對它不構成多大的威脅...。

這個事情具體到現代航母因為有各種探測裝備,會繞開冰山不會與之相撞,就算是真的與冰山相撞,也不會出現“泰坦尼克號”的結局,因為現代航母的建造標準已經百倍與1910年代了,圖片上是美軍“里根號航母”進行抗水下兵器打擊試驗,距離“里根號”500米遠爆炸了1噸的炸藥,所釋放出來的水下衝擊波能量相當於一枚魚雷直接擊中了航母!但“里根號”安然無恙,一切正常!這也表明“里根號航母”的水線以下部分建造標準非常高。
圖片裡是美軍常用的建造戰艦和潛艇的鋼材。




這兩張圖表當中HSLA–100型鋼就是製造“里根號航母”的鋼材,其中≤152毫米就是水下部分鋼板的厚度,第二張化學成分表格當中,磷(P)的上限值是0.011、硫(S)的上限值是0.003,非常的低!

現代造艦所用的鋼材是低合金高強度鋼,其理化性能要高於100多年前的鋼板十幾倍...所以,現代航母撞到冰山之後有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傷害,但總體來說很輕微,問題不大不會出現“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情況發生,就算是有進水也會有水密門的阻隔不使沉沒,那水密門真能阻擋洶湧的海水嗎?

這張“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都被炸成兩截了,由於有水密門阻擋海水,仍然
沒有沉沒,8000噸的驅逐艦沒問題,那麼十萬噸的航母就更不會有問題了。
這是美軍核潛艇參加北極演習時從水下破冰上浮時的情景,“海狼級核潛艇”指揮台上面那塊冰有2米的厚度,而航母球鼻艏的鋼板厚度與製造核潛艇指揮台的鋼板厚度基本相當,核潛艇沒受到傷害,航母艦艏部分也不會有問題。

現在是21世紀10年代末,鋼鐵工業已經非常成熟了,人類已經在顯微鏡下觀察鋼鐵的內部晶體了,研製新型鋼材也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現在的軍用造艦用鋼板性能是二戰期間3~4倍以上,也就是說:現代航母最厚處鋼板是150毫米,已經相當於二戰期間450~600毫米厚的鋼板了,這樣高的強度只能是使用重型彈藥才能擊穿...所以,區區冰山對航母不會構成多大的威脅。


皇家橡樹1972


現代航母的抗打擊、抗衝擊和抗撞擊能力比絕大多數普通人想象的要強悍的多,絕對不是普通民用船隻,尤其是八九十年前民用船隻所能媲美的。

舉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試驗案例吧,2005年美國海軍利用退役的小鷹級航空母艦之一的CV-66“美國號”航空母艦進行了一次真實的實彈打擊試驗,以獲得最寶貴的航空母艦艦體抗打擊能力數據。

美國號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達到6萬噸,滿載排水量達到8萬噸,雖然採用蒸汽鍋爐常規動力,但也能跑出30節以上的高速,擁有搭載60-80架各類噴氣式艦載機的能力,即使不退役,服役到今天,在全球海軍中也算是一流水平的,比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戰鬥力還要強悍。

面對這樣的一艏航空母艦(機庫內還裝滿了A-7型艦載攻擊機),美國海軍出動了水面艦艇、艦載機和潛艇輪番上陣,對其發動實彈攻擊,可謂是驚心動魄。

連續搞了一個月,這艘航空母艦被打的遍體鱗傷,船艙進水,艦尾下沉,但是居然沒有沉,沒有沉。

最後沒辦法,美國海軍出動爆破小組,搭乘海軍直升機前往這艘航空母艦,在其船艙內部裝填炸藥,通過遙控爆破方式才將這艘航空母艦送入海底。

通過這樣的試驗就可以體會到,航空母艦的艦體強悍程度了。

對於常見的冰山,大型航空母艦的抗撞擊能力應該要比泰坦尼克號要強得多。況且,憑藉優異的水下探測技術和雷達技術,冰山這樣的移動物體應該早就被提現發現,不可能發生碰撞。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對航空、軍事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關注老鷹航空吧。


老鷹航空


網友們都說的很好。


首先這個問題僅僅是假設,需知現代航海作業,有三點技術保障恰似一百多年前的《天方夜譚》。

這三點是:衛星定位導航、衛星即時監測照相、導航警戒雷達。


除非是人為事故,譬如說前不久在日本海,菲籍貨輪與美國導彈驅逐艦相撞事故。

哪怕是十萬噸級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甚至更大的超級油輪。仍然會有足以摧毀它們的自然力量~~超級颶風、海底地震造成的巨大海嘯、南極大陸因為世界氣侯變暖造成的斷裂冰原形成的漂浮冰山。


但是這些海上(怪獸),因為它的形體巨大,根本逃不出人類時刻凝視著海洋的《火眼金睛》~~海洋監測衛星。任何在海上航行的船舶,因為能夠很快知曉前方航線上出現了什麼,難道還會有哪個傻瓜船長,艦隊指揮官,拿雞蛋往石頭上碰?

剛才我看到有網友斷言,因為現在的冶金技術進步,船舶的鋼板結構可以抗得住冰山的撞擊,這點我可不敢苟同。


除非是專用破冰船,它的設計製造結構就是專門對付冰山、冰脊、和冰封海面的。其它任何船舶都不會對攔阻在航線上的巨大冰山漫不經心地閒庭信步!

一座冰山水面上露出的只是它的十分之一不到,也許它的體積是以立方公里來計算的。幾十億噸級的冰山,任何船舶,如果全速衝撞它的話,大致結局都是船毀人亡吧。


所以,放心好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不可能有船舶撞上冰山的事故發生。


手機用戶崔永方


船體撞擊處破損, 水位以下部分漏水 , 但是不會危急整艦的安全 ,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瞭解下倆艘船的工藝設計和材質就知道了, 現代的軍用大型船舶特別是航母採用的都是特別加工過的特種鋼材, 各方面性能碾壓普通鋼材 ,而且在設計上艦體的水密艙多到嚇人, 打個比方 ,泰坦尼克號的水密艙相當於一根竹子從頭到尾一節一節隔開 ,那麼現代的航母就相當於把一捆竹子綁一起 ,那水密艙到處都是, 當年泰坦尼克號沒有轉向直接撞冰山都不會沉 ,但是一個轉向導致冰山從側面把前面一排水密艙都割開了, 最後船頭下沉船尾太重直接折斷成倆截,而現代的的航母就側面被割開一條口子也不會馬上沉因為被割開的水密艙附近還有完整的水密艙在保持浮力, 同時通過計算航母會在另一側的部分水密艙注入水來保持艦體的平衡 ,當年美軍曾把退役的航母當靶子輪番轟炸什麼魚雷導彈都用上也沒打沉 ,最後還是工兵上去放炸藥給炸沉的,說完這些在補充一點就是, 現代航母想要與冰山相撞那種事情也就YY一下了 ,就是普通輪船撞冰山都是奇蹟 ,更別提到哪都帶侍衛的航母了


劇終35518791


你好,是不會的。我們僅從正常情況下去討論:

1.航母作為一個海上作戰平臺,用遼寧艦舉例:艦長304.5米,吃水線長270米 舷寬75米,吃水線寬38米 吃水:10.5米 排水量:54,500噸(正常)60,900噸(滿載) 。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得需要多大的冰山才行!就算有這麼大體積的冰山,各種監測雷達也早就發現了,官兵當靶子都給你轟爛了。

2.航母堅固的結構,以及科學的水密倉結構。就算有這麼大的冰山和這麼好的運氣冰山撞擊到航母。幾個倉進水也根本不足以使航母沉船,軍事航母不同於民用的船舶,每個艙室都會有水密結構。即使被撞擊漏水,也可以密封保持整體的安全。

3.除了在戰爭中,航母沉沒的可能性基本為0,發生大事故的幾率都是很小的。航母是一個國家的軍事能力的綜合體現,除了阿三會發生航母建造廠糞池爆炸以外。航母每次出行配套都會配備,多用途驅逐艦,護衛艦,綜合補給艦等。視任務大小,還會有潛艇,空中巡邏機等等配合出行。這樣一個完整的"大家庭”,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


軍迷聚集地


首先得看撞成啥樣,其次實際上航母很難撞到冰山的。

我們先說後一個的原因吧,戰艦的設計實際上比民用船隻的設計要高端的多,這體現在動力,機動性,抗沉性,使用的材料等方方面面。這還是和如今的船隻比,和泰坦尼克號這種一百多年前的東西想比那就根本不用比了。雖然前些年美軍老撞船讓人覺得船軍艦很容易撞,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美軍撞船那是各種武備廢弛的原因撞在一起了,如果你去看看調查報告你會發現這些船上的大量設備都已經壞了,比如麥凱恩號上的雷達就根本沒有用,機器壞了也沒人管他們用個膠布把斷掉的操作把手封上就當沒事了,而且連放哨的人都沒有當時艦員在後甲板上搞燒烤大會,人事管理也是一塌糊塗當時根本就沒人在重要崗位上當差,所以美國軍艦被撞並不能作為現代軍艦的典型。其實現代軍艦的在感知能力和機動性上是很強的,軍艦的聲吶可以對水面之下進行測繪的,所以冰山即使藏在水下也不存在看不到的問題,其次即使這個冰山真的有什麼秘密裝置會對聲吶隱身,那在人眼能看得到的地方航母也能躲過去,航母的機動能力比商船強的多甚至比一些小型商船還強,所以我想說的是在正常情況下航母不可能撞到冰山。

自己看看遼寧號的調頭半徑才多大,這機動性別說躲過去就是掉個頭都綽綽有餘。

最後再來說說撞上會怎麼樣,其實我真的不相信會撞的上的,既然題主問了那專門就當有朝一日美國的航母上也出現了驅逐艦上的這種情況然後就撞上了。那會怎麼樣呢?實際上也不會怎麼樣,泰坦尼克號上只有隔倉並沒有水密艙(隔倉不封頂只有牆壁防水),隔倉這種東西只需要進的水足夠多就能漫過一個隔倉的上限從而湧入下一個隔倉,而且泰坦尼克號上的隔倉也不多就16個,如今驅逐艦的水密艙都比她多,也就是說如果破口過大泰坦尼克的隔倉只能延緩沉沒的速度並不能阻止沉沒。

加粗的黑線就是泰坦尼克號的隔倉壁

但現在的航母就不同了,比如尼米茲的水密艙就有兩千五百個以上,如果不是重磅炸彈或者導彈鑽到了航母裡面爆炸摧毀了大量水密艙(或者引發航母彈藥油料殉爆也行),使得航母大量進水導致儲備浮力不夠用那航母才會沉。但如果只是冰山在表面劃了一個口子,那航母基本上啥事都不會有,只要將進水的艙室封閉,然後在另一邊對稱的艙室裡注水將船的平衡恢復,這船就能靠著自己開會去修理了(發動機艙室在最裡面除非受到敵軍的武器打擊冰山基本上是傷不到的)


開著皮卡打坦克


泰坦尼克號6.6萬噸的排水量和今天中國海軍的兩艘航母噸位相似,如果是真撞上冰山能不能保住還得看損管人員給不給力,因為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受的傷其實是很嚴重的,甚至是比被命中幾顆大航彈、比基尼環礁核試驗造成的損害還要嚴重(核彈空爆對軍艦沒有致命影響),因為冰山的撞擊直接將水線下的船體掀開一道93米的長的口子,這就這基本上相當於被命中幾顆魚雷。來自水線下方的攻擊對軍艦來說才是最致命的,作戰當中沉沒的軍艦70%以上不是受到了來自於水線的攻擊。


所以如果是同樣的傷害轉移到航母身上,其實也很難受,因為它受傷的是位置是右舷前部,而這塊地方剛好是無裝甲區,哪怕是軍用標準也扛不住這傷害。而水線下受損區域的大量進水對補救工作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個時候能用只有兩招,排水、關水密隔艙,想要堵漏是不可能的了,因為這93米的口子實在是太長了,面對洶湧的海水,根本沒辦法堵漏。所以這樣的傷害對於的軍艦的損管人員來說也非常困難。

不過,航母上的水密隔艙要比商船多的多,像大型航母上的水密隔艙普遍都有幾千個,而泰坦尼克號上只有16個水密隔艙,所以相比之下航母能的水密隔艙的空間的緩衝空間要比泰坦尼克號要大得多。所以這就是需看損管人員的本事了,要是擁有美國那樣逆天的損管來拯救的話估計是沒什麼大問題,但是要指出的是,就算是美國人來弄,其難度也並沒有降低。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現代?已經是不可能了!

如果非要假設現代航母能不能在海面上撞到冰山,所要求的條件還是蠻多的!

1、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航母在海面上遭遇冰山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大西洋上,畢竟不會有哪個國家的航母編隊會跑到經常封凍的北冰洋上,更不會跑到南極去探險,冰山也不可能神奇般的繞過眾多大陸進入印度洋或太平洋,那與冰山親密接觸的最佳地點只能在大西洋,1912年轟動全世界的泰坦尼克號事件就是在大西洋上出的事!

那問題就來了,大西洋上能出現航空母艦的國家,又能有幾個?



從上面的圖片就可以看到,我們、印度泰國阿根廷的航空母艦根本不會有多大幾率出現在大西洋,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國家的航母才有幾率出現,考慮到歐洲的北約與俄羅斯一直處於互防狀態,海軍的重心往往在波羅地海黑海等歐洲內部海域附近,大西洋並不是重點,所以能夠經常在大西洋上出現的航空母艦,最大的概率恐怕也就只有巴西和美國,或者相對靠向大西洋的英國。

去掉大洋和國家概率的一面,那著剩下的國家的航空母艦,在大西洋上航行的時候又有多大可能會撞到冰山上?答案恐怕是完全沒有可能!

當年的悲劇為何發生,最直接的原因莫過於沒有遠程觀測設備,當年的遠洋航行只能依靠瞭望塔的瞭望員用眼鏡來觀看,即便配備望遠鏡並且在天氣絕佳的時段,也只能觀測到周邊幾十裡的範圍,而泰坦尼克號的慘劇更加悲催,由於調配失誤未帶遠程望遠鏡,加上當時處於夜間,當冰山距離自己只有幾百米的時候船上的人員才看見,幾十秒的反應時間自然來不及躲避冰山的撞擊。



而現如今則徹底不同了,先不說衛星這些高級探測設備,光是目前航母編隊的探測距離就已經足以避開冰山的危險,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航母和周邊軍艦的雷達探測,都可以達到幾百公里的範圍,可以說即便在現代戰爭條件下,航母編隊也可以順利察覺到方圓數百海里之內的敵情和危險情況,一個小小的冰山豈能會避開航母編隊的各方偵測?

或者退一步講就算運氣不好,各種偵測設備未能察覺到冰山的到來,如同泰坦尼克號一樣直到衝到眼前的時候才發覺,那航空母艦是否會遭遇大難?筆者認為可能性的幾率仍然不高,先不說航空母艦是最高等的軍艦,堅硬度和防護力遠強於普通的商業輪船,光從航空母艦以及周邊軍艦的武備上來說,不算艦對艦導彈,光是軍艦上的大口徑火炮,以及射速高達每秒至少數百發以上的、可以對空對地射擊的高射炮,就可以在瞬間組成一道強大的火網,冰山想撞擊航母?恐怕在一瞬間就會被這樣的火力打回冰沙狀態!


遼寧資深球迷


現代航母的抗打擊、抗衝擊和抗撞擊能力比絕大多數普通人想象的要強悍的多,絕對不是普通民用船隻,尤其是八九十年前民用船隻所能媲美的。

舉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試驗案例吧,2005年美國海軍利用退役的小鷹級航空母艦之一的CV-66“美國號”航空母艦進行了一次真實的實彈打擊試驗,以獲得最寶貴的航空母艦艦體抗打擊能力數據。

美國號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達到6萬噸,滿載排水量達到8萬噸,雖然採用蒸汽鍋爐常規動力,但也能跑出30節以上的高速,擁有搭載60-80架各類噴氣式艦載機的能力,即使不退役,服役到今天,在全球海軍中也算是一流水平的,比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戰鬥力還要強悍。

面對這樣的一艏航空母艦(機庫內還裝滿了A-7型艦載攻擊機),美國海軍出動了水面艦艇、艦載機和潛艇輪番上陣,對其發動實彈攻擊,可謂是驚心動魄。

連續搞了一個月,這艘航空母艦被打的遍體鱗傷,船艙進水,艦尾下沉,但是居然沒有沉,沒有沉。

最後沒辦法,美國海軍出動爆破小組,搭乘海軍直升機前往這艘航空母艦,在其船艙內部裝填炸藥,通過遙控爆破方式才將這艘航空母艦送入海底。

通過這樣的試驗就可以體會到,航空母艦的艦體強悍程度了。

對於常見的冰山,大型航空母艦的抗撞擊能力應該要比泰坦尼克號要強得多。況且,憑藉優異的水下探測技術和雷達技術,冰山這樣的移動物體應該早就被提現發現,不可能發生碰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