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法院」甘心奉献贴心服务 “最后一公里”不再远

诉讼服务中心作为人民法院接待来访群众的第一道窗口,对外担负着为来访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的责任,在法院内部承担着整个诉讼流程“发动机”的角色。

「潜山法院」甘心奉献贴心服务 “最后一公里”不再远

潜山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大厅共有四名工作人员,包括一名法官助理和三名书记员,负责全院立案、分案移送、立案卷宗扫描、诉讼费用收取、执行款发放、法律咨询等诸多工作。前7个月,已立案近5000件。

「潜山法院」甘心奉献贴心服务 “最后一公里”不再远
「潜山法院」甘心奉献贴心服务 “最后一公里”不再远「潜山法院」甘心奉献贴心服务 “最后一公里”不再远

放弃休息时间只为分案“不迟到”

公开审判流程信息工作的提档升级对立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案卷宗扫描已经成为立案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区设置的两个窗口每天都要接待来访群众,八小时工作时间两位工作人员都必须在岗,因此立案卷宗扫描工作都是利用午休时间和晚上完成,经常是上午立的案件安排专人午休时间扫描,下午立的案件由另一名工作人员利用晚上进行扫描。诉讼服务中心负责立案的工作人员均按要求将每天所立的案件当日扫描完毕,于第二天清早八点半之前分送到各个业务庭,从未拖延。

「潜山法院」甘心奉献贴心服务 “最后一公里”不再远

合理“错峰”让群众不再空耗时间

几乎每个月诉讼服务中心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一名诉讼代理人一次立几十甚至上百个系列案件,有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等。系列案件立案程序会占用一个立案窗口相当长的时间,为合理错峰,不让其他来立案的群众等待太长时间,工作人员每次都先仔细审查系列案件起诉材料,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收下起诉材料,在完善起诉材料清单和送达地址确认书等手续后,利用休息时间将立案手续全部办结再通知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来院签字缴费。“错峰”立案既为诉讼代理人和群众省去了大量等待时间,又让系列案能够在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中呈现连号状态,分案后业务庭法官能够清楚辨识系列案件,大大提高了业务庭承办法官的工作效率。

耐心解答让群众有更多的认同感

随着法治进程的全面推进,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权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在诉讼服务中心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老百姓拿着一张身份证走进立案大厅,对中心工作人员说: “法官,别人欠我钱怎么办?”“老板黑心,我的血汗钱都不给,我没钱打官司”等等,潜山法院诉讼服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当事人可以通过电子自助设备查询相关法律文本格式、案件进展情况等诸多信息,但很多群众来自山区乡镇,并不能熟练操作这些自助设备,一些上了年纪的群众连书写诉状都有困难。每当遇到这些朴实的老百姓,工作人员都会先了解来访人的基本情况,提供纸笔让其记下起诉要准备的基本材料,并提供起诉状格式版本让其参考,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由其口述,工作人员予以记录。按照相关规定,立案过程中只能回答形式上的问题,对涉及案件实体问题不能予以答复,在这个环节,要想化解群众心结,业务能力是基本功,工作态度和作风更能赢得当事人的理解和认同。细节决定了司法服务的品质,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让司法为民在这里成为一种实实在在、注重细节的体现。

「潜山法院」甘心奉献贴心服务 “最后一公里”不再远「潜山法院」甘心奉献贴心服务 “最后一公里”不再远
「潜山法院」甘心奉献贴心服务 “最后一公里”不再远「潜山法院」甘心奉献贴心服务 “最后一公里”不再远
「潜山法院」甘心奉献贴心服务 “最后一公里”不再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