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开“同股不同权”先河,什么是“同股不同权”?

小米于7月9日正式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规模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创下了全球散户规模最大的IPO。同时小米也创下了“同股不同权”的先河,“同股不同权”为更多有意向注册香港公司、有意向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提供了更好的选择,那到底什么是“同股不同权”呢?

小米开“同股不同权”先河,什么是“同股不同权”?

什么是“同股不同权”?

所谓“同股不同权”,是企业的一种股权结构形式,就是同一类型的股份享有同样的权利,又称双重股权结构或者AB股结构。而“同股不同权”跟“同股同权”是相对的,“同股不同权”常见于创始团队具有优势的企业刚上市时使用。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股权融资是通过向公众投资者发行企业股票来募资。

例如,一家企业在创立之初就具备了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优势。企业生意越做越大,需要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向外界募集资金。但是问题来了,投资的人越多,意味着攥在手里的股权会越少,如此下去,企业的老板就就失去了掌控权。于是企业的老板与外界的投资者商量发行两种股票,企业管理者手中的股票是超级股票,投票权一股算10票,其他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是普通股票,投票权一股只算一票,此外,超级股票和普通股票的收益都一样。

“同股不同权”需要同时满足3个条件:

1、同次发行的股票;

2、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相同;

3、单位或者个人所认购的股份,每股支付的价格相同。

只有在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的前提下,才能享有同样的权利。

“同股不同权”带来哪些影响?

①保护了公司创始人和管理者的利益

股份公司的出现,意味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但对创始人而言,当公司发展壮大,发行的股票越来越多时,自己手中的股权会被逐渐稀释。当出现被外界恶意收购,创始人很有可能会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如果企业采取“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后,保证了企业的决策权掌握在企业的管理者手中。

马云只有阿里不到8%的股份,但对阿里却有着绝对的控制权。这还要得益于阿里当年上市时,选择了允许“同股不同权”的纽约证券交易所。

②增加了港股市场的吸引力和企业的上市渠道

港交所“同股不同权”政策的实施,会吸引更多企业到香港申请上市。尤其是很多大陆企业,比起去不熟悉的国外进行上市,无论是从IPO成本、文化相近程度,还是从市场熟悉度及投资者沟通的便利等方面来看,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去香港申请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