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王妃择校观:教育要有一颗平常心

以往英国王室都是为孩子选择传统贵族学校,威廉和哈里上小学之前都是在韦瑟比男校,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

然而新时代不一样了,凯特努力为她的孩子争取更自由的教育环境。或许看到威廉和哈里艰难的人生,凯特未必信任传统的精英教育。她相信,小幼儿园的精细和个性化教养,更能够照顾到不同品性的孩子。

妈妈给夏洛特小公主挑选的“威尔科克斯幼儿园”,离家特别近,步行只需要11分钟,就在著名的圣三一大教堂里面。

学费每学期大约4080美元(约2.6万人民币,一年三个学期的话,学费也就7万多,比中国贵族学校真是便宜),有法语、陶艺和诗歌等课程。

凯特王妃择校观:教育要有一颗平常心

但看着有点简陋,入口在教堂边上一条小巷子,铭牌也很简单。

有个封闭的户外玩耍区。

虽然威尔考克斯幼儿园看似毫不起眼,甚至有些破旧,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自己的教学优势,而且占据着优越的地理位置:附近就是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和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地,老师会定期组织孩子们参观。

这个幼儿园从校长到老师,全是女性,一共只有5位老师,所以也只有32个孩子。专业杂志对这所幼儿园的评价是:“暗藏的宝藏”,老师有着超高的课程设计能力,基于孩子的年龄和特性,有着长远的规划能力。

老师在以下四个方向,支持孩子发展:

·

文学、数学、认知和理解世界、表现艺术。表现艺术,可以多说一些,主要是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自己,可以是诗歌、音乐、绘画、舞蹈、雕塑、故事等各种艺术形式。

通过艺术活动表现自己,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表达方式,只是现代社会的孩子更多被责任和智性发展所绑架。

所以英国每日邮报,直接用“夏洛特公主将接受黏土课程和诗歌课程”作为标题,认为凯特为公主选择了一种更为感性和温和的教育。这种教育更倾向于对孩子细微感受的保护和人格的塑造。

以往的王室都是为孩子选择传统贵族学校,威廉和哈里上小学之前都是在韦瑟比男校,这所学校一半以上的孩子后来都去了哈罗和威灵顿这样的顶级私校就读,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和传统贵族教育。

然而精英教育是培养了一批精英人士,但是却很难培养出幸福的人。《越成功的人,越不容易快乐吗?| 4种和优秀有关的陷阱,你掉下过几个?》这篇文章中中引用了一个概念:“高表现者陷阱”,优秀的人,会有一些独特的、更容易落入的陷阱。

文章列举了很多陷阱,环顾四周的“人生赢家”,我们还能发现有一些其他共性,比如:

凯特王妃择校观:教育要有一颗平常心

看不到自己真正的需要

特别在意他人的评价,害怕让他人失望

对外在形象过分苛求

对无知的恐惧,过分追求知识

社交恐惧,追求三观和特性过于一致的人脉圈

信息恐惧,特别害怕过时与落伍

这些负面的能量很容易让精英陷入一种“无力和抑郁”的心理状态,也很难成为一个温暖和有爱的人,“爱无能”、“爱匮乏”在精英阶层非常典型。

当我们指责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有没有反思过,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孩子逼到这种痛苦的境地?

“有能力和才华的人,是需要为国家牺牲的”,古今中外,最传统的精英教育几乎都秉承着这一原则。

李光耀的儿子李显龙,虽然只有65岁,却已经被癌症和妹妹李玮玲的人身攻击弄得身心俱疲,心生退意。

我们都知道财富和权力是伴随着牺牲的,能力和财富有多少,与之相随的责任和牺牲就有多少。

传统的精英教育是需要财富和权力去支持的,同时也是需要家族和孩子做出牺牲的。

在我们拼命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的时候,我们先要想清楚教育的目的:我们是要孩子成为“行业精英”、“国家精英”、还是一个完整的人?现代教育方式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趋同,也都有负面影响。

凯特王妃择校观:教育要有一颗平常心

凯特王妃择校观:照顾孩子个性,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这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在我们有了更好的条件,更多的选择的时候,我们不应该选择那个最好的,最能给我们争面子的学校,而应该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学校,并且在家庭教育中修正和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论是何种“精英”,更细腻的感受,更健全的人格,更包容的性情,更确定的自我,通达和开放的思维,都是在7岁前的早期教育中奠定基础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我们的天性决定了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人,过早的精英教育多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抹杀我们的天性,优秀和伟大是在牺牲孩子部分的天赋基础上造就的。

这也是为什么精英教育下的孩子,不管成功或不成功,不管是不是伤痕累累,很可能并不幸福。

西方教育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在早期教育做了大量的修正,无论是何种流派,在早期教育中已经达成共识:就是尊重孩子感官的发展,感性和智性的平衡。

“活出自己”做起来并不容易,不仅仅是靠意志能完成的,需要童年时期就打下良好的感官基础。所以教育要有一颗平常心,教育并不是越贵的越好,而应该选择那个尊重孩子感受,充分开发孩子感官世界的环境。

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看见并接纳孩子的感受,给孩子更多体验社会、探索世界的机会,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方式充分的表达自我,让孩子的自我充分伸展、壮大,这样在成年后他才更有可能活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