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高质量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省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

瞄准高质量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省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银昭 张萍 杨璐

瞄准高质量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省

陈新有代表在全国两会上 梅超 摄

“从刚刚过去的一年来看,四川工业增速高于全国,好于预期,实现量质双升,正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面对记者的采访,如是概括了四川工业发展的态势。

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

四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增速居全国十个经济大省之首;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4%,高出全省规上工业增速5.9个百分点,新项目新企业新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超过50%;

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10.6亿元,增长29%,同比提高23.6个百分点以上;

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15%以上。

“三升一降”,折射出四川工业既“有量”,更“有质”。这4组数据,可谓来之不易。

陈新有说,这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快先进制造强省建设所取得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经信系统上下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多重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考验,四川工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理念,推动出台一批重大政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办成一件件‘可圈可点’大事,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突破,先进制造强省建设开创崭新局面。”陈新有说,下一步,四川工业战线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推进先进制造强省建设,为四川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提供坚强支撑。

把握一个总基调——

坚持稳中有进 实现量质并升

量质并升,四川工业何以形成如此良好局面?

“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陈新有说,坚持调存量与优增量“两条腿”走路,扎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陈新有说,过去5年来,四川工业战线始终围绕“五个坚持”,即,坚持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中保持工业稳中向好,坚持在高点起步中实现产业结构历史性突破,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实现重大产业布局崛起,坚持在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提质增效,坚持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中实现新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工业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过去的三年,正是四川工业走出“止滑—触底—回升”发展轨迹的三年,也是四川工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三年。对四川工业量质并升的态势,陈新有认为:“这是四川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的集中体现。”陈新有进一步从以下层面进行了阐释。

从“稳”的格局看,五年来全省工业投资连跨3个千亿台阶,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总额分别达3.9万亿元、2.7万亿元。京东方绵阳6代线、通威太阳能、中电子8.6代液晶面板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成都京东方、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等6000个项目竣工投产和达产达效,一批新增长点也正加快形成。

从“进”的动能看,“三去一降一补”“一提一创一培”取得新进展。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在前年提前完成粗钢“去产能”420万吨的5年目标后,2017年又自加压力压减粗钢产能77万吨、淘汰炼铁产能37.5万吨,“地条钢”彻底取缔。停产水泥产能超过150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500万重量箱。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四川航空与燃机、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石墨烯等一批重点产业加快崛起;汽车产量由2012年的不足40万辆提高到150.8万辆,计算机整机超7000万台,集成电路产量由34亿块扩大到58亿块,手机产量突破3000万台;白酒、食品、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全省工业实现多点多极,竞相发展。

从“好”的态势看,全面创新改革稳步推进,“降本减负”成效明显,四川已成全国少数实现省定政府性基金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均“零收费”的省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核能与核技术应用、电子信息等军民融合产业。在核技术、智能制造、轨道交通、工业大数据等关键领域高水平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6户,居中西部首位。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度达71%,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16个,居中西部第一位。

定而有谋,稳中有为。近几年来,四川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呈现积极向好变化,实现了“稳中有进”“量质并升”。

明确一个新方位——

瞄准高质量发展 建设先进制造强省

“四川工业经过这些年高速发展,成绩显著,但‘短板’也不容忽视。”陈新有说。

总体看,四川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国的排位与全省经济总量的排位仍有差距,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产业层次看,尽管四川已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但产业初级化低端化特征仍较明显,虽然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成长较快,但总量还偏小。从企业发展看,一方面龙头企业带动不突出,与中东部兄弟省份差距明显;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偏少,引领新经济新产业的“独角兽”企业较为稀缺。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一系列新判断、新论述和新部署,为四川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陈新有说,四川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要加快建成现代化经济强省,这是在我省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作出的关键“定调”,必将引领开拓一个先进制造强省建设的新时代。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四川建设先进制造强省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在陈新有看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先进制造强省,既是时代赋予全省工业经济战线的重大使命,也是全省工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陈新有分析说,从宏观环境看,持续改善。当前国际宏观形势呈现新的变化,世界经济有望持续复苏。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进,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支撑我省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

从产业发展看,变革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突出特征的新一代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兴起,产业模式再造、商业模式演变、创新模式重构带来价值链的颠覆性重塑,为我们乘势转型,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重要机遇。

从四川发展方位看,战略机遇前所未有。中央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成渝城市群建设,推动实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军民深度融合、培育数字经济、加强产融合作等战略部署,四川布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事关长远的战略性工程,都为我省推进先进制造强省建设、实现工业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四川工业发展态势看,近年来,全省经信系统狠抓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突出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增速排在全国十个经济大省首位,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11亿元,增长29%,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稳’的格局进一步巩固、‘进’的动能更加充沛、‘好’的态势更加突显,这都为四川加快建设进制造强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陈新有强调说。

保持一种转型定力——

“五个更加注重” 推动实现“三大变革”

建设先进制造强省,四川“特色”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更大、更优、更强。”陈新有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工业战线将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加快建立综合实力提升、结构层次优化、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竞争力强、绿色循环发展、产业生态优良的先进制造强省,推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

瞄准“高质量”,建设先进制造强省,2018年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突出制造业主战场地位、更加注重聚焦质量效益、更加注重依靠创新驱动和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的过程,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过程。如果说以前主要是‘铺摊子’,今后则主要是‘上台阶’。”在陈新有看来,“五个更加注重”是结合四川工业经济发展实际,对新时代新要求的积极响应,将推动四川工业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借鉴东部沿海先进经验,以‘亩产论英雄’,我们正在制定企业分类评价制度,重点培育一批行业和领域‘航空母舰’‘单项冠军’。”陈新有说,“我们还将大力实施‘万千百亿工程’,打造一批万亿集群、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对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等9个重点领域‘一业一策’分类培育,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陈新有进一步透露说,最近由省经信委牵头,正在制定全省的市州产业发展指南。“培育新产业,要选择最适合的区域,不能遍地开花;对全省21个市州,鼓励瞄准优势,重点突破,而不是面面俱到。希望通过省级层面规划,科学引领,为四川打造更多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全面小康,不忘老乡。攻坚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工业要挑起大梁。”陈新有说,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提高农产品深加工,助推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

在刚结束的四川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上,已明确2018年十一项重点任务,并一一给出具体目标和行动指南。包括推进先进制造强省建设、推进“项目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工业领域全面创新改革等。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

“蓝图绘就,使命如山。”陈新有表示,要把战略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集中力量打硬仗。

以担当求突破 用实干创实绩。“四川工业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实省委‘一个愿景、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四项重点工程’战略谋划,着眼构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深入推进先进制造强省建设,奋力开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崭新局面,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陈新有说。

总体看,四川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国的排位与全省经济总量的排位仍有差距,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产业层次看,尽管四川已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但产业初级化低端化特征仍较明显,虽然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成长较快,但总量还偏小。从企业发展看,一方面龙头企业带动不突出,与中东部兄弟省份差距明显;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偏少,引领新经济新产业的“独角兽”企业较为稀缺。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一系列新判断、新论述和新部署,为四川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陈新有说,四川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要加快建成现代化经济强省,这是在我省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作出的关键“定调”,必将引领开拓一个先进制造强省建设的新时代。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四川建设先进制造强省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在陈新有看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先进制造强省,既是时代赋予全省工业经济战线的重大使命,也是全省工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陈新有分析说,从宏观环境看,持续改善。当前国际宏观形势呈现新的变化,世界经济有望持续复苏。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进,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支撑我省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

从产业发展看,变革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突出特征的新一代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兴起,产业模式再造、商业模式演变、创新模式重构带来价值链的颠覆性重塑,为我们乘势转型,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重要机遇。

从四川发展方位看,战略机遇前所未有。中央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成渝城市群建设,推动实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军民深度融合、培育数字经济、加强产融合作等战略部署,四川布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事关长远的战略性工程,都为我省推进先进制造强省建设、实现工业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四川工业发展态势看,近年来,全省经信系统狠抓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突出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增速排在全国十个经济大省首位,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10.6亿元,增长29%,同比提高23.6个百分点以上。“‘稳’的格局进一步巩固、‘进’的动能更加充沛、‘好’的态势更加突显,这都为四川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陈新有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