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御林军,张灵甫的74师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领玻游俊


中国人历来对排名就有着狂热的爱好,例如五虎上将、十三太保、一百单八将等等。而在解放战争期间,赫赫有名的国民党五大主力就是最著名的一个。这五大主力分别为: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第18军和整编第74师。



解放战争中张灵甫统帅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解放军一战歼灭。却没想到这场败仗得益于小说电影等广泛的宣传,张灵甫和74是莫名其妙的大火特火。虽然对张灵甫颇有争议,但七十四师的确是名副其实的王牌部队,更是在日本投降时,74军被空运至南京受降,74军御林军之名名副其实。


整编第七十四师前身为第74军,最早成立于抗日战争爆发初期,1937年8月,国民革命军58师师长俞济时被国民政府委任为第74军军长,74军下辖两个师,分别为冯圣法的第58师和王耀武的第51师。此时的张灵甫不过是王耀武麾下的一名团长。

成立于民族危难之际的第74军,成立之初就参与了惨烈的淞沪会战,并几乎打满了抗日全场,作为主力参与了徐州会战、兰封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抗战八年,第74军几乎始终位于抗日前线,是经过战火淬炼的钢铁之师。著名的万家岭大捷和上高会战,都是74军作为主力打出来的。


74军不仅作战意志顽强,作战经验丰富,同时,作为蒋介石的亲信,中央军嫡系中的嫡系,它的装备在国民革命军中也是最精良的,兵员是最充足的。到解放战争之时,改编为整编74师后,更是全副美械装备,被誉为天下第一师。

拥有了这些,并不能代表这支部队就是最强大的,俗话说的好:“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一支部队的军事主官,也是一支部队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74军首任军长为俞济时。俞济时是典型的蒋介石亲信,他是蒋介石浙江奉化的老乡,同时也是黄埔一期生,因此极受蒋介石信赖,俞济时本身也精明能干,带领七十四军转战各地,屡立战功。


而真正奠定74军王牌军地位的,是1939年接替俞济时担任74军军长的王耀武。在极重资历的国民党内部,黄埔三期的王耀武能够力压众多资历雄厚的前辈,后来居上,所凭借的就是他的赫赫战功。王耀武率74军转战全国各处战场,打出了抗日铁军的称号。

到张灵甫继任74军军长时,他已经是第四任军长了,时间也已经到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5月,第74军被更改番号为整编74师。张灵甫担任师长刚过一年,就在进攻山东解放区时,被粟裕大将指挥的解放军在孟良崮战役歼灭。他本人也被击毙。


鸢飞九天2018


与其说是张灵甫的74师,不如说74师成就了张灵甫。74师全称是整编74师,前身是74军,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军,也是完全靠硬仗打出来的抗日铁军。

74军的辉煌历史,真正的抗日铁军

说来奇怪。解放战争时期的整编74师,除了被我军团灭全歼,毫无亮点,名头却大得很;他的前身74军,作为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军,名符其实的抗日铁军,却很少为人所知。

74军系抗战前期由51师(师长王耀武)、58师(师长俞济时)、57师(师长施中诚)三个师合并而成,三任军长恰好分别是3个师的师长——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这几位都是黄埔军校出身,也都是鼎鼎大名的抗日名将。

74军是国军五大王牌主力之首,几乎参加了抗战时期正面战场上的所有重大会战,特别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突出名,被称为抗日铁军、中国唯一能打仗的军队,因此荣获国民政府最高集体军事荣誉——飞虎旗。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战役)中,国军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原74军军长)指挥以国军74军为主力的9个军参战,对抗 5个师团10万余人的日军,最终以日军伤亡2.7万人,国军伤亡2万人的代价,取得湘西会战的全面胜利。


湘西会战是抗战期间最后一次大型战役,也是日军发动的最后一次大型会战,74军打出的巅峰之战,它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整编为74师,全套美械装备

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军被空运至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这便是“御林军”的由来(古代以拱卫京城皇城的精锐军队为“御林军”,南京时为国民政府所在地)。

1946年4月,国军进行整编,整编原则如下:

整编师由军改建,下辖2-3个整编旅;整编旅又由师改建,下辖2-3个团。

按照这个原则,第74军的番号改为整编第74师,下辖3旅6团,全师3万余人,张灵甫任师长。由此可见,整编74师本质是一个军,师长实质是军长,军衔是中将。

张灵甫能担任整编74师师长,主要还是74军前军长王耀武给他说的好话。

整编后的74师,编制减少了3个团,但装备却提升了,因为美国人提供了全套美式装备。

1947年4月,全师共装备105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54门,37毫米战防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96门,60毫米迫击炮108门,火箭筒36具,火焰喷射器54具,重机枪108挺。此外,还有1080挺7.62毫米1918A2轻机枪、2400支9毫米美制M1汤姆森冲锋枪和加拿大斯太令卡宾枪、4800支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枪,军官配9毫米勃朗宁M1911A1手枪。无线电报话机配备到连,共有机动车约300辆、骡马1000匹。

如此精良的装备,绝对是当时国民党第一流的军队,称为“亲儿子”一点都不过分。

孟良崮战役,遭遇全歼

整编74师原本在南京担任警备任务,驻扎在孝陵卫,但随着战争形势发展,不得不投入战场。

1947年,国民党在全面进攻失败后,改为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还形象地比喻成“两个拳头打人”。此时,整编第74师被调往山东战场,担任主要突击任务。


蒋介石对整编74师寄予厚望,还专门为其扩编,恢复为74军时候的3旅9团制,但新增的3个补充团因为新招募兵员,一直在后方休整训练,始终未能投入战场,因此参加后来参加孟良崮战役的74师实质上还是3旅6团,约3万人。

其实这个时候的74师并非战力巅峰,因为抗战末期以及内战的前两年,74军在作战时损失了高达7000多名富有作战经验的抗战老兵,后来新补充的兵员还没有形成足够战力。

孟良崮战役的过程就不详细叙述了,整编74师被全歼。究其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是国民党军队内部矛盾重重,外围援军见死不救,实则是蒋介石指挥失当,冒险决策所致。

我军的策略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掉整编74师;国军的策略却是利用整编74师吸引我军主力决战,妄图里应外合,一举奏功,但这只是蒋介石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如意算盘。

“顾司令祝同兄北恩伯、灵甫兄勋鉴: 今已得知灵甫之74师被围孟良崮,甚惊,又甚喜。其惊之因是灵甫被困,随时有危险发生。其喜之因是灵甫给我国军寻找了一个歼灭共军陈粟部于孟良崮的大好机会。因为我74师战斗力强、装备精良,且处于有利地形;再之,有恩伯、敬久、欧震三兄兵团大军云集,正是我国军同陈粟决战的好机会,现命令74师灵甫部坚守阵地、吸引共军主力,再调10个师之兵力增援74师,以图里应外合,中心开花,夹击共军,决战一场,歼陈粟大部或一部之兵力,一举改变华东战局。总之,一切均仰仗诸位精诚团结,协同作战,为党国大业献身出力,乃千秋之荣也。”

此计不可不谓高,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可惜他遇到的对手是毛泽东,是人民解放军。

至于我军“以多欺少,胜不足骄”的论调实属搞笑。当初国民党以十几倍乃至数十倍五次重兵围剿,却被红军冲出重围,彻底甩掉,又该当何论?

何况数千年前的老祖宗已通过《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如何打胜仗的秘诀: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所以整编74师被全歼,蒋介石的最后覆灭一点都不冤,四个字:技不如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能被蒋介石钦点为“御林军”的,岂是寻常队伍?74师是一只传奇的队伍,它有着灿烂的历史,有着顽强的拼博精神,有着良好的装备,更有着杰出的指挥。

七十四师,有着灿烂的历史



七十四师的前身是七十四军

,是在抗战初期,有国民党第五十一师和五十八师合编而成。第一任军长是俞济时,最后一任军长是张灵甫。

在淞沪会战中,74军表现出色,特别是其麾下的五十一师,更是顽强阻击、重创敌人,师长王耀武为此升为中将,名声传遍海内外。

其后的南京保卫战中,74军在湖熟镇、汤山镇、熟化镇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南京沦陷后,51师奉命突围,全师撤至浦口时,仅有三四千将士了。



1938年的万家岭战役,74军51师153旅长(兼305团团长)张灵甫,带领突击队,奇袭占了张古山,为突破日军防线,立下首功。日军106师团,其后几乎被全歼。张灵甫因为在此战中战功出众,被授予四等云麾勋章。

1941年3月,74军参加上高会战,战况空前惨烈,历经7次肉搏战,为友军的前来争取了大量时间,并且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又是冲锋在前,最后让日军33、34师团遭受重创,其34师团长岩永少将被击毙。

1943年,在常德会战中,又是74军57师8000人,顽强抵御日军海陆空的进攻,坚守城池16天,城破之日,除了师长余程万带领180人突围外,其他600人在城内顽强和日本人作战,最终全部为国捐躯。

在抗战八年中,74军和日军对战无数,尤其在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常德会战中,表现更为突出,其顽强、坚韧、铁血的特点,给兄弟团队,给日本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名副其实的“抗日铁军” 。

74师,有着顽强的拼博精神



从抗战以来,74军经历无数战役,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徐州会战、德安会战、上高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等,都是74军参加的战役。

在每次战役中,74军都是尖刀队伍,在战役中总是承担重要的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有着其它团队不可比拟的特质。

他们秉承“守土有责,永不放弃”的精神,他们勇敢、顽强、硬朗、不服输。

正是这样的特质,让他们获得了“抗日铁军”的美誉。这种特质,形成了74军独有的团队文化,并且传承到了后来的74师。

正因为如此,74军才成为国军五大主力团队;也正因为如此,74军才成为了南京守备,成为了蒋介石最信任的部队。

74师,装备极其精良



74师,做为蒋介石的警备部队,历史灿烂,能打硬仗,是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之一。

其装备非常精良,

全师装备,
计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卡车牵引)、36门75毫米山炮(吉普车牵引)、108门105毫米迫击炮(骡马牵引)、108门81毫米迫击炮(骡马牵引)、108门37毫米战防炮(吉普车牵引)、486门60毫米迫击炮。
255具火焰喷射器、324具M1“巴祖卡”火箭筒、324挺7.62毫米勃郎宁M1917水冷式重机枪、1080挺7.62毫米1918A2轻机枪、2400支9毫米美制M1汤姆森冲锋枪和加拿大斯太令卡宾枪、4800支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枪,军官配9毫米勃郎宁M1911A1手枪。
无线电报话机配备到连,共有机动车约300辆、骡马1000匹。

这样强大的装备,再加上丰富的经验,真是国军王牌中的王牌。

指挥张灵甫



74师的师长是张灵甫(1903-1947),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优等生。

其人很帅,能力非常突出,最关键的是打仗很灵动,不死板。在抗战中,离下无数功劳。

特别是1938年9月,在万家岭战役中,更是立下奇功。在74师中,张灵甫是从基层军官一步一步起来的,具有非常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这样的指挥,配上这样的王牌军,再配上精良的装备,实力强的可怕。

但不幸的是,1947年五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粟裕将军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四面合围,经过四天四夜的激战,整编74师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1.3万人被击毙,1.9万人被俘虏),师长张灵甫也在此战中丢了性命。



74师虽然骁勇善战,但历史的选择,百姓的选择,最终让其成为了历史。

唯有74师那段“抗日的篇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蓝风破晓


解放战争时期,国军号称有“五大主力”,分别为: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第七十四军,第十八军。这五大主力,一水的美式装备,战斗力十分强悍,当时有说法叫做:新1军是装备出来的,第74军是打出来,第5军是练出来的,第18军是宠出来的,新6军是孪生出来的。

其中的七十四军就是后来张灵甫的七十四师!

七十四军在抗战时期战斗力就十分强悍,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都能看到七十四军的身影,号称“抗日铁军”,连日本鬼子都十分忌惮,美国顾问就说过:国军只有七十四军能打!

1947年七十四军改编为七十四师,张灵甫出任师长。

七十四师能打出来,与他本身超一流的素质是分不开的。抗战后期,七十四军的火力配置就已经十分强悍:全军共8个团,2.1万人,每个连有勃朗宁轻机枪六挺、汤姆森冲锋枪三支、掷弹筒四只,剩下来的士兵全部使用春田步枪。火箭筒是到营才有,团部另外还会配备四门迫击炮。其中第58师炮兵营有6门105毫米榴弹炮,在当时可是相当具有威力的重炮了。

此种配置,与日本鬼子硬抗都不吃亏,加上七十四师60%的军官系军校毕业生,军人素质很高,战斗力强也就不在话下。


而其师长张灵甫虽然犯有杀妻之罪,但在当时绝对是顶级的将才,他出身黄埔四期,30岁出任团长,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可谓身经百战,武汉会战的时候,张灵甫亲率敢死队在万家岭飞夺张古山;上高会战与余程万的57师死战日军11天;长沙会战其所辖58师伤亡超过40%。客观的说:张灵甫在抗战时期于中华民族是有大功的。

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将领,偏偏在孟良崮遇到了粟裕,当时的七十四师,虽然经过整编,但是人数不降反增,达到3万多人,火力较抗战时期更有增长,对华东野战军有绝对优势,张灵甫想将计就计,来个中心开花,为击溃山东共军主力创造良机,蒋介石当然明白得意弟子的心意,责令其他部队抓住时机,赶快救援!

可惜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最近的不对相隔不过十公里,张灵甫原本计划坚持两天就能见到援军,结果坚持了4天连援军的毛都没有看到,国军83师李天霞近在咫尺,就是不救,其他人更是磨洋工,眼看着七十四师被粟裕吃掉,事后总结会,顾祝同汤恩伯一帮蠢材把责任一股脑推给张灵甫,反正死人也不会讲理!

如此国军,焉有不败之理!



日慕乡关


74师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的一大王牌主力,全面仿照美军武器配备,战斗力极为惊人,是当时国民党最强大的战斗力,受到了中外极大的赞誉,但是在说起74师之前,我们得说一下74师的前身74军。



74军成立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期,当时蒋介石深感日本军队战力的强大恐怖,所以迫切的想要打造一支可以和日本军队正面对抗的强大部队。

所以他把中央军中战斗力比较强悍的第51师、第57师和第58师整编在了一起,将这三支部队打造成一支钢铁大军,配备上了国军当时最精锐的武器,至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最强大的一支军队出现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74军。



74军的军长是由原本第58师的师长俞济时接任,在他的带领下,74军转战当时的全国各大战场,通过强大的战力粉碎了日军势无可挡的前进动力。


当时国内的多场大战都是由74军为主力打下来的,因为74军强大的战力,他们受到了日本人的敬畏,每当提起74军的时候,他们都会称74军为“支那第一恐怖军”,正是因为74军每每对日本人造成的迎头痛击,导致了日本人在对74军怀恨入骨的时候却不由得感到敬佩,因为日本人对强者是有着尊敬的,无论是友是敌。

74军的第二任军长是原本第51师的师长王耀武,在抗战的前期时间里,王耀武所带领的第51师战绩极其的辉煌,在他的带领下51师狠狠的重创了日军的主力,王耀武因为巨大的功劳在后来被升为了74军的军长,荣登军长的宝座。



74军最辉煌的时期就是在王耀武带领的时期,74军强大的战力在王耀武的带领下发挥的淋漓尽致,王耀武成就了74军的威名,74军的强大战斗力成就了王耀武“军中阎王”的称号,也是在此期间,王耀武被蒋介石授予了国民党的最高荣耀青天白日勋章,以及当时只有最大功劳者才能赏赐的中正剑。


在抗日战争期间,74军一共有三任军长,在这三任军长的带领下74军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不世的功劳,成为了抗日战争期间最大的功臣部队。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内战爆发,74军被降级改编成74师,虽然在名号上等级变低了,但是其实很多实际上的东西未减反增,首先装备上精良了无数倍,全面照搬美军的武器,在当时来说,74师就是全国武器最精良的部队,也是武力最强大的部队。


这个时候74师的师长就变成了张灵甫,在他的带领下,74师彻底的成为了蒋介石手中的一把利剑,狠狠的为蒋介石扫荡着国内的障碍。

1947年张灵甫率领3万大军在猛攻华东区孟良崮的时候,被20万解放军团团围住,原本张灵甫以为自己在猛攻孟良崮的时候会有援军来支援,但是在他被20万大军团团围住四天之后,无一人来救援,所以最终张灵甫以及国民党最强大的魔鬼部队74师被全歼。


虽然后来也有组建,但是战力却也无法比拟原本的74师,在失去了最强大的战力之后,蒋介石的部队节节败退,最终以退往台湾告终。


这就是蒋介石的御林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最强大的部队74军,在抗日战争期间,74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虽然后来化身为74师参与了内战,但是我觉得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功劳不应该因此被人们忘记,因为他们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而我们应该对英雄的付出感到敬畏与尊重。


孤客生


74师的全称是“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它与第18军、第5军、新1军、新6军并称为国军五大主力部队,而其中整编第74师又以其被称为“御林军”而著名,74师的长官就是张灵甫,一个民国时期经历过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国军将领,最后在孟良崮战役中战死,也因为张灵甫的传奇经历使得整个74师的经历也非常富有传奇色彩。

整编74师的前身为第74军,相比于其他部队,74军是一个相对年轻的部队,抗战前才刚刚成立,该军的首任军长是蒋介石的浙江同乡俞济时,俞济时是蒋介石信任的为数不多的军官之一,曾任蒋介石的侍卫长,也正因为这层关系,所以74军又被时人成为御林军。74军成立后就参加了淞沪抗战(在淞沪抗战中蒋介石几乎投入了国军的所有精锐部队,因而74军自然也在其中),从淞沪战场撤下来后,74军又接着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在艰难险阻之中,74军从南京突围,后来的抗战中,74军也有不俗的表现,在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中都为阻击日寇做出了贡献。

1940年王耀武出任74军军长,王耀武治下的74军因为能征善战,一度获得国民政府的最高奖旗-飞虎旗,74军也被誉为“抗日铁军”,王耀武也因为治理74军有功所以被称为抗日名将。

后来74军还参加过常德会战,在会战中毙伤日军万人。

抗战胜利后,国军整编部队,74军也因此被整编为74师,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李延年一度吹嘘“有10个74师就能够统一中国”。但是在解放战争中,74师因为师长张灵甫贪功冒进,所以在1947年5月被华东野战军彻底歼灭,张灵甫也在战斗中身亡。


青年史学家


蒋介石手下五大主力之首74师,战功无数,被敌人称为虎之师。曾有人言:有74师就有国民党。74师打满了抗日全程,是阻挡日军挺进川黔的主要战斗力。在抗战期间,七十四师的人甚至直言不认蒋委员长只认师长,何其彪悍风光。

74师成军与淞沪会战时期,刚开始只是51师和57师的合并,首任军长是后来老蒋侍从室主任俞济时。俞济时另一个身份就是老蒋的表弟,所以74师算是老蒋的嫡系部队了。后来58师调入,74师成为三师甲种军,在南京保卫战之中伤亡惨重。此时74师还没有什么卓越的成绩。

1938年,在薛岳将军的指挥下,74师成为了万家岭大捷的主要功臣。在这场战役之中,张灵甫喋血张古山,升到旅长。被薛岳臭骂两次的俞济时终于打了胜仗得以高升,由王耀武接任军长。

上高战役,74军打败日军33师团,获飞虎旗。常德战役分外凶险惨烈,74军57师8000军士歼灭日军万人,最后突围活下来的不过二百人。长沙会战74师重挫日军,让日军恨得牙痒痒。74师从抗战之中浴血成长,成为一支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在雪峰山战役之中,74军一身美式装备,大败日军116师团。此后,张灵甫成为了74师军长。

抗战之中,74师团给了全国抗日爱国人士希望和力量,可以说是中国全民族抗战之中最为战功显著的部队,他们作为主要战斗力参与了绝大部分的抗日重要会战。从这点上看74师是一支为了华夏民族做出了巨大牺牲的部队,值得我们尊敬。

内战之中,74师在苏北战场将华野主力打得连连败退,一直撤到了山东。此后蒋介石更有十个74师拿下中国一说。

1947年,74师作为主力在山东与我军抗衡,张灵甫冒进骄横,和汤恩伯的保守打法相悖。74师放弃了坦克和装甲车,上了没有水的孟良崮,最后全军覆灭,张灵甫被击毙。74师覆灭之后,蒋介石痛心疾首,依旧不愿意取消74师的番号。甚至将留下的少数兵士重新集结,重建了74师。然而彼时的74师已经失去了灵魂,在后来的淮海战役之中,再次被歼灭。

陈毅元帅曾写诗记录下孟良崮这一战役,曾经英才辈出、所向披靡的74师也从历史长河之中彻底消失了。

以上


木剑温不胜


蒋介石的御林军,整编74师,是抗战战场上百炼成钢的铁军,其抗日功勋,可以说是五大主力之首!

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是:

1,新一军。

新一军前身是宋子文创办的税警总团,一开始清一色的西点军校弗吉尼亚军校毕业的军官。1942年,孙立人在税警总团5000残兵基础上组建38师,后来参加滇缅会战,屡立奇功,受全世界瞩目。

滇缅会战失利后,38师和撤入印度的22师改编为新一军,装备优良,战力雄厚,被称为“蓝鹰部队”、“天下第一军”。

2,第五军。

第五军是1938年成立是第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第五军创建之初,军长徐庭瑶,副军长杜聿明, 第二○○师,师长戴安澜;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 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郑洞国和戴安澜分别称为新一军和新六军军长。

就是说新一军和新六军都是第五军分化出来的。

3,新六军。

新六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成立最晚的,1944年5月,国民政府将第54军第14、50师和新编第1军新编第22师合编组成新编第6军,由廖耀湘任军长。

新一军和新六军是印缅战场的双子星座,因为接受国际援助较多,装备和训练都不是一般军队可以比拟的。

4,第十八军。

第十八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历史最悠久的军队,诞生于1930年8月。18军和他的骨干11师,被称为“土木系”。薛岳、罗卓英、黄维、方天、胡琏都是第十八军的优秀军官。

5,第74军。

74军成立于1937年的淞沪战场,历任主官为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邱维达。74军先后参与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战役、兰封战役、万家岭战役、上高战役、第二次长沙战役、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74军是国民党军队中抗战功绩最高的军队。

整编74师,是在74军基础上建立而来,表面上看军缩编为师,其实实力不降反升。

1946年5月之后,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装备,师长张灵甫兼任南京警备司令,下辖整编51旅(陈传钧)、57旅(陈嘘云)、58旅(卢醒)。驻扎在 南京孝陵卫,拱卫首都,被誉为天下第一师。
到1947年4月,全师下辖3旅6团,共装备105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54门,37毫米战防炮36门,81毫米迫 击炮96门,60毫米迫击炮108门,火箭筒36具,火焰喷射器54具,重机枪108挺。此外,还有1080挺7.62毫米1918A2轻机枪、2400支9毫米美制M1汤姆森冲锋枪和加拿大斯太令卡宾枪、4800支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枪,军官配9毫米 勃朗宁M1911A1手枪。无线电报话机配备到连,共有机动车约300辆、骡马1000匹。

这样的一个整编师,估计碾压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普通一个集团军没问题。可是,孟良崮一战,整编74师全军覆没,这些全成了泡影。

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进犯我山东解放区的总兵力为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师),约45万人。其中整编74师、第5军和整编第11师,五大主力来了3个!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我山东解放区陈毅、粟裕等领导人,沉着应对,在运动中寻机消灭敌人。

整编74师,自以为装备精良、战斗力高,孤军升入,吸引我军围攻,准备进行反包围实现中间开花。张灵甫登上孟良崮,自以为固守孟良崮就能打击我军,没料到这里成了张灵甫最后的坟墓。

整编74师,这只军队覆亡,究竟该让谁来负责呢?

第一责任人:张灵甫。

张灵甫不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在战斗中与其他部队脱离,从而被穿插包围,覆亡完全在情理之中。

张灵甫在1939年9月的 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3月的上高会战和1941年9月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张灵甫作壁上观,未能展现英勇杀敌一面。因此为同僚所鄙视,无法处理好与同僚关系,终于遭到了报应!

第二责任人:蒋介石。

蒋介石对张灵甫的这只军队太有信心,当张灵甫登上孟良崮时,蒋介石居然以为只要固守孟良崮,就能实现集中优势兵力与华东解放军进行大决战,然而,张灵甫在孟良崮上面只守了2天就全军覆没!

本质来说,张灵甫74师的覆亡,是人民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


历史知事


74师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应该叫整编第74师。虽然是师的编制,但是加了整编两个字之后,实际上是相当于军的编制!

整编第74师的由来

抗战结束后,饱经战火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希望和平建国。然而,蒋介石可并不那么想,他想要建立一个独裁政府。

但是,当时国内和平建国的呼声很大气,在舆论压力下,蒋介石并不太敢直接撕破脸。同时,蒋介石也需要时间来进行部署。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还是要做一些掩人耳目的东西。

对军队进行整编便是蒋介石一手策划的幌子。

表面上,蒋介石打裁军的幌子,将集团军整编成军(整编军),将军整编成师(整编师),将师整编成旅(整编旅)。

但是实际上,蒋介石也就是象征性的进行裁兵,裁的都是老弱病残,而且对装备进行了强化。也就是说,整编军和整编师虽然在规模上略小于之前的集团军和军,但是在战斗力和原本的集团军、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整编第74师便是一支由军整编而成的队伍,它的前身是第74军!


抗日战争时期的74军

整编第74师的前身便是第74军了,于1937年9月1日在淞沪战场组建,由第51师和58师组成(后来又加入了57师)。

74军从组建的第一天开始,就注定了它不是一支普通的军队。74军的第一任军长俞济时,是蒋介石的心腹,长期担任着蒋介石侍卫长的职位。由此可见,74军从组建开始就属于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


俞济时在74军军长的位置上待了大概两年的时间,于1939年6月调离,期间74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等战役,表现相当出色。特别是当时王耀武的51师,在兰封会战和万家岭大捷中表现抢眼!

1939年6月,王耀武接替俞济时成为军长,从此74军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刻。在王耀武的率领下,74军先后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保卫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战役、常德会战、雪峰岭战役。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在上高会战中,74军击毙日军数千人,还顺带击毙了一个日军的少将;而在常德会战中,74军的57师在师长余程万的带领下,8000勇士坚守孤城常德,面对4万日军,坚守了16天,最终只有数百人生还!

74军从1937年的淞沪会战一直到1945年的雪峰山战役,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军这个编制上,74军的战绩冠绝群雄,是对日战绩最好的一个军,因此又被称之为“抗日铁军”!


抗日战争时期的张灵甫

首先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张灵甫在抗日战场上表现确实勇猛,但是并非现在网上吹的厉害!

早在1937年74军组建之初,张灵甫就是74军的一份子,担任的职位是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张灵甫跟随着71军一路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在1938年徐州会战时因功提升为旅长。

在武汉会战的万家岭大捷中,74军锋芒毕露,张灵甫同样表现出色,率部强攻张古山,取得德安大捷,获得国民政府褒奖。此后,张灵甫声名鹊起!



在1941的上高会战中,张灵甫已经晋升为58师的代理师长。在这场战役中,张灵甫再次有亮眼发挥,他和他的58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

上高会战,也是张灵甫的巅峰之战了!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中,张灵甫依旧发挥出色,但是没有超过上高会战时的表现!

总的来说,抗日战争时期的张灵甫是员猛将,但他的最高职位就是师长,从来没有指挥过师以上的队伍,其指挥能力并未体现!



解放战争时期的张灵甫和他的整编第74师

雪峰山一役之后,日军已经穷途末路了。随后74军奉命调往南京,张灵甫担任74军军长。

由于抗日战争时期,在王耀武的带领下,74军发挥出色,因此在抗战结束后,74军成为了国民政府的五大王牌之一。

接任74军军长的张灵甫,自然也是沾了74军的光,成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74军因为驻守在南京,兵强马壮,被称之为“御林军”,而张灵甫则是“御林军统领”!

整军之后,74军成为了整编第74师,张灵甫任师长,兵力在3万人左右,装备全美式武器,是国民政府精锐之中的精锐。

在解放战争的初期,张灵甫率领整编第74师和我军作战,让我军吃了不少的苦头。

接连的胜仗可能让张灵甫有些飘飘然,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孤军深入,加之附近的国民党军队见死不救,结果被我军以优势兵力围歼,整编第74师全军覆灭,张灵甫亦死于战场!



此后,国民党虽然重建了整编第74师(后又重新扩编为74军),但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沦为了三流队伍!


小镇月明



张灵甫与林彪、刘志丹等人同级,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之后作为74师的将领,负责守卫南京,被外人称作是蒋介石的御林军。也是蒋介石旗下最能打的一支部队,全部配备有美式装备。

在抗日战争中,作为国民党方面的主力,几乎参加了所有的正面战争,打得日寇闻风丧。被外人称作是“抗日铁军”,美国来的顾问也称:“中国军队只有七十四军能打”。

七十四军全军总共有八个团,每个连都配备有美式武器。再加上74师一半以上的人都来自军官类院校,战斗力之强。而将领张灵甫参加过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重大战役,在抗战时期对中华民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于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战死。张灵甫率领3万部队因为太过冒进,与主力部队拉开了十公里的距离,对孟良崮展开猛攻。之前一直寻求与华野主力军一决雌雄,以为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丢弃大部分淄重后,最后以全军覆灭,张灵甫被击毙结尾。


蒋介石对于七十四师的损失痛心不已,曾经试图重新恢复编号,但是军心已经散了,早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气势。在这之后又被全歼,至此74师也成为了历史。

从抗日战争的角度来看,张灵甫是个抗日英雄。但是在解放战争中,张灵甫是不可能胜利的,因为人民的军队不可战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