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势深度」为何通证经济沦为韭菜农庄?

前方高能,目测代币归零大潮来临……(省略一万只Grass Mud Horse)

区块链现实世界:“资产高速公路”无资产,“价值互联网”无价值,“通证经济”不经济。不少人被这条“资产高速公路”带入沟里,为什么通证经济沦为韭菜农庄?

有人跟小编说,自从进了币圈,每次看到韭菜,就想起微信群里的那些人。堂堂币圈投资人,竟然变成韭菜,这是为何?

一个疑问:白皮书开道,项目方收钱,全民风投?

记得上半年,很多人嘲讽只要PPT做得也能成为贾某某,情怀也能圈到几百亿。币圈倒好,一份白皮书就能圈钱。很多人会说,创业者弄个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不也融资吗,为何白皮书不行?用个白皮书发币圈钱,实际上是全民风投,全民支持创业,大大降低了创业者融资成本,普通投资人还能分享创投红利。有什么不好?

风投:刀尖上起舞!风投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也不是全民一起干的活。所谓风投风投,就是风险投资!全民风投意味着什么,全民疯投!

「区势深度」为何通证经济沦为韭菜农庄?

首先,风投是圈内贵族游戏。很多创业者没有入圈不了解,以为有个好项目、好团队、好技术、好BP就能拿到风投,这样去创业九死零生。风投是一项高风险活动,比赌博稍微好一点。著名的日本软银押宝对了阿里巴巴,但另外一边确实大量的失败投资,甚至需要出售阿里股份来偿清债务。深创投投资了100多家上市公司,却错失了腾讯。风投,是一项高失败率的投资活动,一旦成功享受高回报。反过来的例子是,飞机的事故率很低,一旦失事多数机毁人亡。

为了降低风险,风险投资演变成圈内之间的专业游戏。全国这些连续创业者,与风投都很熟,属于圈内人。圈内人之间投资,可以增加信任度,大大降低风险。其次,风投也是非常专业的工作,他们每天飞来飞去,每年看几万份BP,听无数人讲演,对风险和项目的识别远远超过普通人。

我们再来看看区块链,白皮书就像BP,不能保证内容真实,大多数人无法像风投一样直接与创业者面谈,彼此之间更加不认识、不了解,如何降低风险?其次,人人做风投,是个伪命题。普通人参与风投,几乎与赌博无异。

一个矛盾:项目方募集的资金应用于项目还是炒币?

我们知道,大多数风投在发生在高科技领域,为什么?高科技领域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周期长,另外高科技创业者主要是技术人才,他们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比较低。为了能够专注于技术研发而转嫁资金风险,创业者选择向风投机构出让股份而募集资金。这样,创业者做专业的技术、经营的事情,风投做好资金风险管控的事情,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但是,这种事情在全民风投的区块链中却成了一个矛盾,项目方募集的资金应用于项目还是炒币?这是一个难题。按照风投规矩,项目方、创业者应该把资金用于项目开发、运营,把项目做好,风投的资金才能够退出进而获利。但是,在区块链中,很多投资者手上持有项目方的代币急于套现,希望项目方把钱投到二级市场上炒币,然后拉高价格让其获利退出。这里可以看出,投资者这种短期获利的预期实际上违背了风投长周期(有短期但流动性是问题)、高回报的客观规律。如果项目方把钱投入炒币,那么就没有钱支撑项目,项目做不好如何支撑币价,如此陷入炒空气币的恶性循环。

这个矛盾的本质上是,投资人用PE(Private Equity 即私募股权投资)的思维,干了VC(Venture Capital的缩写,即风险投资)的事。

PE和VC虽然都属投资范畴,但是投资的对象、阶段、预期、资金规模和风险管控都是不同的。投资阶段,一般认为PE的投资对象主要为拟上市公司,而VC的投资阶段相对较早,但是并不排除中后期的投资。投资规模,PE由于投资对象的特点,单个项目投资规模一般较大。VC则视项目需求和投资机构而定。投资理念,VC强调高风险高收益,既可长期进行股权投资并协助管理,也可短期投资寻找机会将股权进行出售。而PE一般是协助投资对象完成上市然后套现退出。

「区势深度」为何通证经济沦为韭菜农庄?

一个还处于白皮书中的项目,本属于VC的阶段和对象,却被架上PE高度,要求在二级市场中让资本退出获利。这实际上是两步合为一步,违反了经济规律和生物规律。就相当于,你给孩子钱让他吃饭、上学,孩子还没长大就要他去赚钱回报你。

一个缺位:谁拿出钱来在二级市场上操作?

那就看看按PE的办法能否走通。正常情况下,对拟上市公司的PE,有私人,也有专门的PE机构或基金公司。公司上市时,券商负责承销证券,一些投资公司认购成为其投资机构。PE机构和投资机构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会成为这只股票的机构投资人。机构投资人会使用专项基金、专业市值管理团队管理这笔投资,做好操盘和风控,我们所说的风格切换、机构对决就是这个意思。而上市公司拿到私募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和日常运营,这是脱虚入实。但是,成熟的上市公司也可以做市值管理,从二级市场上获利。

区块链项目方能否像上市公司一样从二级市场上获利?上市公司能够上市,在管理、盈利等方面都比较优秀,一般而言度过了创业艰难期、不存在生存危机。而区块链项目方还没打个“桩”,处于创业初期,有限的资金、资源和人力用于研发和运营,基本无力在二级市场上操作。

那么,是否有投资机构像PE机构一样接手二级市场做市值管理?区块链项目私募对象很多都是个人、VC和小私募,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和资金操作市场。这就相当于,在整个区块链项目环节中缺失了一非常关键的角色:在二级市场上操作的机构投资人。为什么没有大型机构做二级市场上的机构投资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上面所分析的,VC阶段的娃要干PE的事违背了经济规律,机构投资人在二级市场上操作的风险很大,主要针对具有一定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即使如此也常常遭遇“黑天鹅”,比如前段时间的长生疫苗事件,几乎打击了A股整个生物医药板块。对于,VC阶段的区块链项目,没有信息披露,没有监督,机构投资人断然不敢接手。二是通证(TOKEN)没有股权,机构投资人没有保障。阉割的男人,还是男人吗?你给钱我,我给你通证,这个通证哪儿都比股权强,就是没有股权,你会答应吗?如果你脑袋没问题,你肯定会觉得我是骗子。机构投资人的钱也是客户的,如果投资于没有股权的通证,客户可以控告机构投资人诈骗。

项目方不拿钱出来,私募方不拿钱出来,机构投资人没有,这就意味着这里的参与者都是满仓,都希望卖出获利,都是做空者。市场上,货大于钱,卖出动力大于买入动力,不发破都很难。

一个出路:明星、网红、大佬、造假割韭菜

机构投资人缺失,项目方不拿钱操盘,私募方没钱,怎么办?最理想的情况是,项目方技术实力强,资金用项目开发和运营,险资进入承担了机构投资人角色,关键是项目具有明星效应被广泛看好,再加上不错的外部行情。以太坊有这个缘分,EOS差一些但也成功了。这样成功概率很低,但是大家也发现了一条路,那就是明星、网红、大佬、造假割韭菜。

正常项目,给私募方价格比较低,如4折。上市之后,私募方如果出货,项目方不接则容易破发,接则相当于低卖高买,亏了私募的钱,更没有资金做项目。这个时候怎么办?锁仓!一般会对私募方进行锁仓,定期解锁一部分。但是,解锁之后,还是面临私募方砸盘,更何况项目方本身自己还想捞一把,怎么办?韭菜来顶。所以,很多项目方找明星、网红、大佬站台,要不伪造白皮书,炒作项目,吸引韭菜进来,自己先割一把,然后项目方解锁之后再割一把,破发、归零……

大家发现没有,整条链中,韭菜成了唯一的出口,唯一的接盘侠。

「区势深度」为何通证经济沦为韭菜农庄?

股市里不也割韭菜吗?股市也割韭菜,但是性质不同。一个是博弈,一个是硬割。区块链项目只有找韭菜接盘才有出路,这是一笔明账,里面满仓都想卖出,韭菜不来无人接盘。而股市不同,机构投资人操作需要资金,机构之间对决需要技术,有资金进入、有成本、有技术,就有博弈,博弈就有输赢。虽然韭菜也常常被割,但多数是资金量和技术不如机构。所以,不管怎么被割,依然很多人参与股市,这就是博弈的魅力。

这里我们可以从交易挖矿来理解,交易挖矿本质上是交易所用没有价值的平台币换取了你的比特币(20%手续费),你亏损的20%手续费必须从平台币卖出中弥补,如果平台币跌的厉害你就容易亏损。而交易所拿到你20%手续费,如果不操盘平台币,那平台币崩盘大家也就不玩了,这是一笔明账,你肯定亏。如果操盘,那就是一种博弈,就看彼此的操盘水平和资金量,如果平台币软着陆,有人亏有人赚。

金融市场的灵魂是博弈,缺乏博弈,硬割韭菜成了一笔明账,自然失去活力和魅力。

一个悖论:没有股权的通证,相当于白纸换黄金

ICO模仿IPO而建,一些人想不通,通证明明是比股票更好的东西,有更好的流动性、更多权益,为什么就沦落到这般地步?这事不能怪网红、骗子,而是通证存有一个悖论,这个悖论成了骗子的取款机。

通证比股票赋予投资人更多权益,却没有关键的所有权(股权)。证券在世界各国证券法的保护下构成了一道禁区。如果通证涉及证券范畴,都可能涉嫌非法发行证券。即使发行证券型代币,也要符合该国证券法,并接受监管当局管理,如此相当于阉割了通证经济。这道禁区使通证经济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为通证提供财产权可能面临法律风险,而一些不给任何权益保障的ICO反而名正言顺地沦为骗局。

至今,通证经济都无法摆脱这一质疑,我给你钱,你给我空头支票。从经济学角度,通证如果不代表财产权,不符合生产函数和交换定律,这种交换是一种完全不对等交易,很容易沦为骗局。

在金融市场上,股票、期货、债券、期权、承兑汇票以及其它金融合约,都对应相应的公司股权、资产所有权或现金。如果对方购买的是一张空头支票,几乎都可以判定为欺诈。区块链项目中,投资人用钱购买了通证,没有股权、没有分红权、没有监督权、没有经营权。项目成了、死了都跟你没有关系,本质上是用钱换白纸。这种事如果说不清楚,建立不起正常的商业逻辑,建立不起法理依据,不但违反经济规律,还涉嫌违法。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古典金融思维。不管是,通证金融还是古典金融都必须符合基本的常识,符合基本的规律和法理。有人会说,只要有人认,有共识,就能玩得转,比特币和以太坊不是玩的挺好吗?一批人愿意吸毒,不代表吸毒合法;一批人联合自杀,不代表值得效仿。这里不是否定比特币和以太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肯定比特币和以太坊,否定ICO,是有道理的。比特币和以太坊,特别是比特币与代币、ICO存有根本区别。这里可以回顾之前的文章。

如果白纸可以换金钱,你还会去工作吗?二级市场上操作需要资金,需要承担风险,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选择一级市场发币、私募,用白纸换金钱来得稳定,风险小、回报大。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越来越多资金流入一级市场,一级市场制造的代币远远大于二级市场上的资金,形成严重的“货币超发”,进一步打压二级市场价格。有人会说,问题是谁能把币卖出去。如果卖不出去,基本上就不玩了,而不会把钱投入到二级市场上操作。这次比特币上涨,其它币基本不涨,比特币下跌,其它币暴跌。这基本就说明问题。

但是,这个市场不是无解,只是没有构建好通证经济的经济逻辑。重构通证经济的逻辑才有出路,大家可以阅读《通证经济学:通证价值源于货币属性,通证经济源于权益赋能》。

区势传媒是一家“研究型媒体”,专注于区块链经济和数字货币理论研究,旨在让一部分人先看懂“区势”,更多区块链信息请关注区势传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