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解決了一個看似不可解的方程

經歷了10年的鑽研,明斯特大學數學研究所的Raimar Wulkenhaar教授,與牛津大學的Erik Panzer博士,解決了一個被認為是不可解的數學方程。這個方程是用來

解答基本粒子物理學提出的問題的。在本文中,我們將跟隨著Wulkenhaar教授,一同回顧在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驚喜。

他們解決了一個看似不可解的方程

△ 一個看似不可解的方程。| 圖片來源:WWU/Raimar Wulkenhaar

這是一個包含兩個變量非線性積分方程。這樣的等式非常複雜,很難相信會存在任何公式作為問題的解。單是兩個變量本身就是一個挑戰,更何況,數學家並沒有明確的方法來尋找非線性積分方程的解。

然而,在過去的十年中,希望之光一次又一次閃現,最終Wulkenhaar與合作者排除萬難,終於確信,找到問題的明確解決方法(通過已知的函數來表達)實際上是可能的。

方程表達的是對量子場論的數學理解,屬於物理領域,可以應用於大尺度實驗,例如CERN進行的粒子對撞實驗中。目標是從數學上描述基本粒子。然而,問題非常複雜,以至於事情不得不反過來進行,也就是說,用實際粒子的確定屬性來對構想的粒子進行數學描述。希望有一天,實際粒子可以利用通過這種方式確立的方法來描述。

在五月末,Wulkenhaar嘗試了一個新的想法,這個想法決定性的靈感來自於他的博士生Alexander Hock。他解出了一個新的方程,比之前的方程更為簡單,然後開始逐層求解。這意味著,一步一步,循環迭代,將上一步計算所得的方程的左邊,在下一步代入方程的右邊。

在第四層循環迭代時,需要計算46個積分的和,其中包含多重對數函數(polylogarithm)。這些多重對數函數在每一次循環中都變得更加複雜。幸運的是,在最終求和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部分都抵消掉了,剩下的只是簡短的普通對數函數的指數之和。他立刻意識到,這其中蘊藏著寶藏。

他們解決了一個看似不可解的方程

△ 多重對數函數是一種特殊的冪級數,也可以表示為自身的積分,形成一種迭代的結構。在量子力學中,多重對數函數表現為費米-狄拉克分佈與玻色-愛因斯坦分佈的積分的封閉形式。圖中顯示的是複平面上幾種不同的多重對數函數。| 圖片來源:Wikipedia 。

第五層循環迭代求解起來不那麼容易,但這次幸運仍然伴隨著他。在法國阿爾卑斯山的一個暑期學校,Wulkenhaar有機會與研究這些方程的專家交談,其中一位專家是牛津大學的Erik Panzer。他曾寫過關於符號數學中的超對數(hyperlogarithm)的計算機程序,並且提供了支持。

一夜之間,程序就進行到了第七層循環。計算機程序驗證了Wulkenhaar求解到第四層循環的結果,之後,奇蹟繼續進行,一切都被分解為普通的對數函數。一種模式出現了

或許你還記得學生時代學過的作為二項式係數的帕斯卡三角形(Pascal's Triangle)吧?在帕斯卡三角形中,每一個數字是它上面的兩個數字之和。

他們解決了一個看似不可解的方程

△ 帕斯卡三角形,又稱楊輝三角形,常用來表述二項式係數。三角形中每一個數字是上面兩個數字之和。| 圖片來源:Wikipedia

Wulkenhaar在循環中發現的正是像這樣的三角形結構,或許只是比帕斯卡三角形複雜一點。

在6月9日,第8、9兩層循環完成了。然後,最重要的時刻到來了。Erik Panzer破解了一個所謂的遞歸公式,它能夠從三角形的上一行產生下一行的數字,他們因而得以從已知推斷未知。

這時,Wulkenhaar意識到,他們將會解決這個問題。他慶幸地說:“沒有人會如此幸運”。

第二天,Wulkenhaar成功地將方程的一部分簡化為一個簡單的導數級數。最初,其餘的問題看起來很困難。到了深夜的時候,他突然想到用柯西公式(Cauchy formula)來求解問題,這個嘗試被證明是對的,接下來的一步,他使用了一個經常看到的公式。他意識到它可以用朗伯W函數(Lambert W function)來求解。

他們解決了一個看似不可解的方程

△ 柯西積分公式是複分析的一個重要結論,以數學家柯西(Augustin-Louis Cauchy,1789-1857)的名字命名。柯西積分公式表明,任何一個閉合區域上的全純函數,其區域內部的積分值完全取決於區域邊界上的值。

幾分鐘後,Erik Panzer的郵件來了:他也想到了朗伯函數,不過是通過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徑。結果,他們解決了10年來看似不可解的問題——得到描述量子場論的積分方程的解。Wulkenhaar感嘆:“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他們解決了一個看似不可解的方程

朗伯W函數。

朗伯函數是以瑞士數學家約翰·海因裡希·朗伯(Johann Heinrich Lambert,1728-1777)的名字命名。這個方程出現在很多不同的問題中,例如費米-狄拉克分佈、玻色-愛因斯坦分佈。因為對朗伯的基礎性工作缺乏認識,歷史上,朗伯函數被“發明”了一遍又一遍,直到1993年,才將朗伯函數確立為標準。

他們解決了一個看似不可解的方程

方程的解,其中包含朗伯函數W與尼爾森函數N。 | 圖片來源:WWU/Raimar Wulkenhaa

Wulkenhaar在求解過程中用到了很多18世紀發展的方法,它們幾乎完全被遺忘在歷史的塵埃裡了。正是這些舊的公式幫助了他。

Wulkenhaar還用拉格朗日-布爾曼公式(Lagrange-Bürmann formula),和朗伯函數、柯西公式一起,解決了一個積分問題。總的來說,數學領域對於前人給予很大的尊重。歐拉、朗伯、拉格朗日、柯西、高斯、希爾伯特這些名字被銘記在公式中,表達著對於他們成就的最高認可。

然而,有兩個現代工具幫了Wulkenhaar的大忙:維基百科與計算機。他可以通過維基百科檢索到眾所周知、抑或鮮為人知的關於數學結構與方程的信息。而計算機能夠以手算無法比擬的速度求解方程,並且不犯任何錯誤。

他們解決了一個看似不可解的方程

△ 尼爾森函數也是方程解的一部分。Raimar Wulkenhaar 和Erik Panzer 在他們的工作中定義了這個新的函數。| 圖片來源:WWU/Raimar Wulkenhaar

方程的解當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函數,被命名為尼爾森函數(Nielsen function)。當一切都被理解得更好,比如說尼爾森函數與其他函數是如何聯繫起來的,他們將提交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後,Wulkenhaar將繼續一項從2002年就開始研究的問題,這個問題也與量子場論有關。

撰文:Christina Heimken

原文鏈接:

https://phys.org/news/2018-08-mathematician-discusses-seemingly-unsolvable-equation.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