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獨立」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八九十年代成長起來的,現在是社會青壯年的那撥人,看似朋友一大堆,但骨子裡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凡事要靠自己,要獨立。

他們不管男女,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什麼事都要靠自己,父母幫不了你一輩子,朋友只能吃吃喝喝,將來的老公/老婆,真有事,一樣靠不住。

這是中國最樸素的教育觀念,然而到今天,很多人的人生都被這種觀念給毀了。

被“獨立”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1

被“獨立”毀掉的年輕人

25 歲的時候,你談戀愛。因為從小被教育女孩子不要依賴別人,所以加班,你不要男朋友接;和男朋友出去吃飯,都是AA;男朋友送了禮物,你千方百計要問好價錢送一個等價的;生病住院搬家修馬桶,都是一個人完成。開始男朋友還覺得你懂事,後來慢慢覺得這些都是你應該做的,更加怠慢你,你偶爾有點小要求還覺得你作鬧,不久就和你提了分手。你一直單身到29歲,才匆匆靠相親結了婚。

30歲的時候,你要買房,首付差30萬,和你一起買房的同學和你情況差不多,問父母要了這30萬,買上了。你覺得人要獨立,30歲了還要動用父母的養老錢,太可恥,堅持自己攢錢。5年過去了,你攢到了這30萬,可是那套房子已經漲了100萬。你,再也買不起房了。

33歲的時候,你要跳槽,已經離職的前同事給你推薦了他現在公司很不錯的職位,薪水比你現在的多了50%,公司也知根知底。可是你覺得人要獨立,靠關係得來的工作不硬氣,硬生生拒絕了同事的要求,選擇了某招聘網站的職位。薪水不高不說,由於對公司不熟悉,進去後才發現人事鬥爭厲害,工作壓力超出你的想象,你不堪重負,裸辭了,整整半年才找到新工作。

這就是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的橋段,以獨立為榮,以求別人幫助為恥。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這輩子沒求過人,都是靠自己。

可是結果呢?

那個會和男朋友撒嬌,會向男朋友尋求幫助的女生,嫁得很好,老公寵愛,自己過得也開心。

那個問父母借錢買房的同學,不僅還了父母的借款,而且因為房買的早,還房貸也少,還了房貸剩餘的錢可以多孝敬父母,父母看他過得好,日子也舒心。

那個跳槽的時候用了自己的人脈,到了前同事推薦公司任職的姑娘,發展空間大了很多,工作也遊刃有餘,3年薪水翻了3倍。

你會說,求人沒面子。

可是不求人就有面子了嗎?

肯不肯用人脈,會不會用人脈,就定義了你的價值。

2

你的人脈,就是你能力的一部分

人到30歲以後,再求職的時候,大部分年薪30萬以上的職位都有一個要求,要求有行業內豐富的人脈資源。

這無可厚非,人到30歲以後,再換工作,公司自然會要求你能帶來這些年積累的人脈,能做事,能救命,能迅速給新公司帶來穩定長期的收益。不然,你會做的,那些工作一兩年的其實也會做,還比你年輕比你有精力,無非是做的不那麼完美而已,就為那點不完美,公司要付出那麼多倍的工資?

當然不可能,值得高薪的,其實就是你的人脈。

換言之,你的人脈,就是你能力的一部分。

前段時間熱播的《北京女子圖鑑》裡,陳可靠著給女高管的創可貼和毛遂自薦,獲得了一份高薪的工作;

《上海女子圖鑑》裡,羅海燕一直拿不下幾個大客戶,雖然給客戶的提案很讓對方滿意,但客戶就是不點頭。後經一個業內大牛提點,“一個跟你合作了幾年的客戶,你跟他的關係只有甲方和乙方公事公辦的關係,那你就是失敗的。因為你的可替代性很強,別人憑什麼選擇你不選擇別人,憑的就是你們之間的關係。”,她發現客戶的關係也是需要經營的,於是她陪客戶的孩子去打高爾夫,陪客戶的太太嘮家常,客戶也終於認可了她的提案,她爬上了總監的位置。

有人說,這都是電視劇的美化,但現實裡,這些故事每天都在發生。那些抓住機會一路高升的人,不見得技術能力比你突出,但就是比你有人脈,這就是他們值得公司付出高薪的地方。

人脈,就是錢脈

小到為什麼職場中那些悶頭做事,中午從不和同事一起吃飯的人不容易升職;

大到為什麼一線投行總喜歡招些富二代和高官子弟;

都是一樣的道理。

底層辦事靠技能

中層辦事靠團隊

上層辦事靠人脈

3

你的圈子,決定了你年薪的上限

有一個統計,你身邊經常和你交往的六個人的平均工資,就是你的年薪上限。

換言之,你經常和什麼人在一起,你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為什麼潘石屹說,年輕人千萬不要回小縣城?

因為在一個落後的圈子裡,人要培養出大的格局,是難上加難。

有人回到老家,每天接觸最多的,是兩個堂哥分家,為了一個籬笆修的離誰家近,結下了樑子,至今兩家都不往來;

是妯娌為了誰的金項鍊大而大打出手;

是鄰居為了賭輸的100塊錢爭執不休,還出動了村長;

接觸久了,你很難再跳脫出去,只能無奈地陷入這個自成體系的圈子,再以這樣的視野和格局培養下一代,一代代傳下去。

你會說,我可以很獨立,不管身邊是什麼樣的人,一個人過好。

可是誰又能拋開圈子獨活?時間久了,耳濡目染,你所在的圈子會和你互相影響,最終決定你的層級。

有人說,如果一個人現在能和十年前的朋友還是好朋友,那說明這個人這些年基本沒什麼長進。

說明你在進步的一大標準,並不是你有多獨立,而是你的圈子更新迭代得有多快。一個好的圈子,幾個關鍵性人物,就能帶你裝逼帶你飛。

別再只堅持“靠自己”了,好好經營和維護自己的人脈和圈子,才是成本最低,而見效最快的辦法。

是時候審視和維護一下自己的人脈圈子;

是時候給久未聯繫的那個你仰慕的大牛交流你的投資心得;

別被“人要獨立”耽誤了,大方地開始經營你的人脈,讓你的人脈變錢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