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小学化”将童年还给孩子

拒绝“小学化”将童年还给孩子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其中规定,对于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对于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的,坚决纠正。

近几年来,呼吁幼儿园“去小学化”的呼声不绝于耳,中央、省、市教育部门也三令五申,明确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但一直收效甚微。此文件的出台,让不少家长为教育部的这项举措拍手叫好,幼儿园“小学化”到底有哪些弊端?记者走访了幼儿教育专家。

拒绝“小学化”将童年还给孩子

图为八幼的小朋友在做手工,老师在旁边进行记录和观察,并给予指点。 (图片由学校提供)

家长: 期盼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曹女士的女儿今年就要上小学了,曹女士说,“女儿在幼儿园三年里只知道‘疯玩’,对于拼音、算数一窍不通,真担心女儿在小学成为‘差生’,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曹女士说的焦虑来源于与周围孩子的对比,“我身边很多朋友的小孩从幼儿园就开始学拼音、20以内加减法等,随口还能背上几句唐诗。”曹女士无奈地说,自己也曾想过要给女儿转到能学习拼音、算数等内容的私立幼儿园,或者干脆给孩子报个学习班,甚至想过在家里辅导孩子练字、算数,却因“不忍心”让小孩压力太大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无独有偶,朵朵今年9月份也要上小学了,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个暑假朵朵妈给她报了一个拼音速成班。朵朵妈觉得,周围的小孩都在学,怕孩子在进入小学以后不能适应,所以想让她在正式入学前来个“突击培训”。

记者在和幼儿家长交流时发现,家长们对超前学习小学内容的需求还是很旺盛的,不少家长在暑假还未开始前,就四处打听好的学习班。打开家长们的手机,朋友推送的各种报名链接里,拼音班、算数班、书写班、英文班、数学思维班等应有尽有,一般开课时间为7月上旬到8月中旬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每周一到周五上课,价格在三千到五千不等。当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时,位于花果园的某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来报名的家长很多,不少班在开课前就能报满。

当然,也有部分比较“淡定”的幼儿家长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超前学习。家长王宣这个暑假就为孩子安排了许多“游玩”的项目,初步计划是去贵州的侗寨或者苗寨,带孩子跟着老乡一起去田间地头,去看看染布、摘摘玉米、爬爬果树。她认为学前幼儿不要过早进行智力教育,应该以亲近自然为主,建议大家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旅行,特别是可以考虑一下贵州周边的很多景区,孩子可以切实体验生活的环节,比如种地、采摘蔬菜瓜果、喂养家禽,还有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环节,例如染布、做银饰等等。在这些小的体验中,孩子会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明白在家吃到的菜是哪里来的,在商店看到的衣服是怎么做的,对生活有一个全面的感知。

老师: “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

贵阳市第八幼儿园园长张莉萍认为,超前小学化教育是违背孩子健康成长规律的。学龄前的几年是孩子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超前教育”实质上就是在拔苗助长,因为机械性的背诵、重复、记忆学习会局限孩子的思维定式,导致孩子处于似懂非懂、似学非学的状态,影响日后正常的课堂学习,也让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其次,超前小学化教育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张园长表示,刚上小学时,超前学习的孩子表面上看似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这些孩子会感到重复学习没意思,上课不听讲,失去学习兴趣等。相反,没接触过小学化教育的孩子上小学时会觉得学习很新鲜,兴趣盎然。

这一看法也得到了不少小学教师的认同。在贵阳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老师冯燕说,在进入小学后,“零基础”和提前学过的孩子在最开始的时候会有一点差异,就是后者学起来会更轻松。但是,这种轻松不是学得快,而是孩子已经学过了,这对孩子听课习惯的培养来说是不利的。小学一年级严格按照零起点标准上课,其实,孩子只要认真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最开始存在的那一点差距,会在一年级下学期或是二、三年级开始逐渐拉平。

再次,过早的小学化教育会伤害孩子的身体机能。张园长说,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张园长告诉记者,孩子在幼儿园里所有经历的活动,都可以被《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归类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大领域。

幼儿园每天会保证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包括晨检锻炼、早操等体育活动,就算是雨天也会开展室内运动;幼儿园里的饮食会充分考虑各类营养的均衡,而不是孩子的喜好;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一定生活能力。这些,都是为了充分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适应小学的生活树立信心。

在语言方面,让孩子能听能表达,养成阅读习惯,同时为升入小学后的书写做准备。幼儿园老师会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感受语言的美,通过让孩子表演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流畅地表达语言。幼儿园不会让孩子死记硬背某些字,但是会让孩子通过绘本阅读、讲故事等方式,对汉字形成一定的认知。

此外,在幼儿园里交好朋友,团结有爱,懂礼貌懂规则,这也是孩子开始适应集体生活的第一步。除了教孩子一些常见社交礼仪外,幼儿园里有固定的时间开展角色游戏,模拟成人社会里场景,如:娃娃家游戏,模拟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在游戏中增长自己的生活经验,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让孩子热爱自然、喜欢探索,保持一颗好奇心。除了玩老师设计好的科探活动,幼儿园更鼓励孩子们去自行设计游戏,去探索和发现。比如船的游戏,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条小船,孩子就要思考什么样的材质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可以说一个船的故事,画一下船行走的路线,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船的原理是什么等等,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张园长和冯老师都表示,其实,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对于孩子终身的发展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心地善良、有责任感、心态乐观,爱玩、会玩、认真听课、喜欢阅读,这些都可以在幼儿园和家里培养和形成,为以后的生活学习奠定基。

拒绝“小学化”将童年还给孩子

扫描二维码即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