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的華麗變身

說起地下室,人們非常容易聯想到群租房。對於地下室被用於出租牟利,人們是有清醒的認識的。這種地下空間的安全隱患,一直被認為是“猛於虎”的!事實上,在北京開展的“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中,及時關閉和清理了很多處的由於群租房的地下室,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安全問題的發生。

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騰退之後的地下室,成為了“雞肋”。想利用地下室,有安全風險,閒置的地下室,又造成了空間浪費和資源浪費!如何化解這個矛盾成為了令人頭疼的事兒。怎樣才能夠實現,既保證安全,又能夠合理利用地下空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就在這時,一個成功的範例為地下空間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解決之道!交大嘉園的地下室實現了華麗變身,地下室不再是“雞肋”!

位於海淀區北下關街道的交大嘉園小區毗鄰北京交通大學南門,2002年建成,共有6棟樓,入住居民1326戶。疏解整治前,樓內地下室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出租住人問題。3號樓地下室就有60多間出租房,高峰時住了200多人,存在消防通道狹窄、私接電線、管理缺失等問題,安全隱患大。2015年,按照全市統一的地下室整治工作安排,北下關街道對這處出租住人的地下空間進行整治。2016年3月,完成騰退。

經過疏解整治後,該小區的地下室均被騰空。怎樣才能有效利用地下室,怎樣做到有效防止反彈,怎樣做到服務小區居民?小區物業、居委會和街道為了這個問題,一起開了好幾次座談會進行協商。最後,為了解決居民儲物難題,決定引進“迷你考拉倉”,將地下室改造成為智能儲物間。儲物倉分小倉、中倉、大倉、超大倉等多種規格,倉板使用不易燃的冷軋鋼,倉體可拆卸安裝,倉內的隔板也可以自由組合。收費標準為每月每立方米150元。項目一期對一處33平方米的地下空間進行改造,建成18個儲物倉,2017年5月一推出,三天就被居民全部搶光。二期又改造了一個100平方米的地下空間,建成45個儲物倉,自2017年10月推出至今,出租率達到70%。

從實際效果來看,地下室的華麗變身受到了廣大居民的熱烈歡迎。有的居民反映,家中的一些東西放在家裡佔空間,扔了又浪費,非常需要這種儲物間;有的居民還說,一些有用的東西在家裡放著影響美觀,又不能不要,儲物間正好解決了這種矛盾;還有的居民反映,儲物間裡恆溫恆溼,又幹淨又幹爽,把家裡的被子放在這裡一點都不潮……

地下室成為了便民服務的好場所,既解決了安全隱患,又實現了服務群眾。地下室不再是“雞肋”,這都得益於“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大力開展,地下室的華麗變身,這都得益於新時代新思想在京華大地上的生動實踐。在砥礪奮進的過程中,希望這種一舉兩得的好事越來越多!

“雞肋”的華麗變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