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儒商」从学徒到创办轮船公司,不愿做官却资助中国革命

虞洽卿,1867 年(清同治6 年)6 月19 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龙山村。原名和德,字洽卿。父亲虞万丰,做裁缝,后改行经商。12 岁时父亲病逝,家道中落,虞辍学在家,做些零活,拣些蛤蜊,以补充家用,与母亲相依为命。1881 年,虞洽卿15 岁时,到上海瑞康颜料行当学徒,因脑子灵,会盘算,做事勤快,心细,有眼光,很受老板的赏识。第二年,他由学徒升为跑街,负责联系业务。之后,他出银二百两加入瑞康行,成了股东。

「历史上的儒商」从学徒到创办轮船公司,不愿做官却资助中国革命

  为了更好地跟外国人打交道,联系业务,他进了一家私人办的补习夜校学习英语。他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能应付一般会话。他注意阅览《申报》、《新闻报》等报刊。

  虞洽卿周旋于外国商人与洋行买办之间,凭着能与外国人会话,兼以办事干练,声誉日高。1894 年,虞洽卿27 岁,进德国鲁麟洋行当买办,开始踏进"上流社会"。

1898 年,上海法租界当局企图以修筑马路为由,侵占旅沪宁波人安放旅榇的殡舍四明公所义冢地。虞洽卿联络上海商界及旅沪宁波人开展罢工、罢市,与法国人斗争,终于迫使法租界当局不敢再提拆馆改道之事。在这场斗争中,虞洽卿奔上走下,多方活动,显露头角,在宁波同乡中有了会办事的名声,也得到上层人士的看重。"

1905 年,虞洽卿等人发起组织"万国商团"中华队。"万国商团"是外国驻沪领事为"保护侨民利益"而组成的武装团体,行动听命于租界工部局董事会。为了维护中国商人利益,虞洽卿等人领导上海总商会积极筹办"中华队"。1906 年"中华队"正式成立,并加入"万国商团"。每当政局动荡不安,"中华队"与"万国商团"一样,出防维持秩序。

  1906 年,他赴日本考察,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印象深刻。1907 年,虞洽卿担任了上海总商会会长。1908 年,虞洽卿等旅沪宁波人发起开办"上海四明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兼办储蓄、发行钞票。先后在宁波、温州、汉口、南京、苏州、杭州、绍兴及上海、香港等处设分支行或办事处。股本总额由150 万两到1921 年增为"国币"225 万元,后增为"国币"400 万元。发行的钞票,据1924 年统计是1831 万元。虞洽卿为四明银行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历史上的儒商」从学徒到创办轮船公司,不愿做官却资助中国革命

   虞洽卿一生不愿做官,用他的话说,"做官如做戏,我做生意还来不及,还做啥戏!"然而,他十分懂得政治与商业的关系。辛亥革命期间,虞洽卿开始与同盟会接触。他组织了一个革命军饷征募队,积极资助革命党人陈其美开展革命活动。

1918 年,虞洽卿与闻兰亭、李云书等在上海发起组织我国第一家证券物品交易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交易所于1920 年开张,虞洽卿为理事长。1920 年4 月,虞洽卿当选为全国工商协会会长。  

在五卅运动中,虞任会长的上海总商会积极进行募捐,援助上海罢工工人。从1925 年6 月到次年6 月底,经收的募捐款总计洋236 万元,银43.3万两。这笔巨款,是罢工工人生活费的基本来源。向罢工工人发放救济款的工作是由总商会成员发起组织并担任主要领导的济安会负责的。 

  1926 年,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胜利进军和上海工人运动的发展,虞洽卿逐渐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靠拢。1927 年3月22 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召开上海市民代表会议。虞洽卿以商界代表出席,被选为临时市政府委员。3 月26 日,蒋介石来到上海。虞洽卿连夜到龙华见蒋,商量组织替蒋介石筹措军饷的江苏省兼上海市财政委员会的问题。第二天,虞召开上海商业联合会会议,表示商界全力支持蒋介石。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 月16日虞洽卿以上海商业联合会名义致电蒋介石,表示:"敝会愿与三民主义相终始,对于当局清党主张,一致表决,愿为后盾。"虞洽卿帮助蒋介石"有功",于11 月1 日,和另外11 名资本家的代表人物就任上海特别市参事会参事。

「历史上的儒商」从学徒到创办轮船公司,不愿做官却资助中国革命

  虞洽卿与蒋介石搭上关系后,上海租界当局对他也益加看重,关系也更加密切。1926 年4 月,西人纳税会年会通过了工部局所提添设华董3 人的议案。12 月,虞洽卿被选为第一届上海纳税华人代表大会执行委员,并任执委会主席。

  航运业是虞洽卿经营的重要部分。1909 年,他发起成立"宁绍轮船公司",任总经理。因宁绍公司是股份公司,他的股本不多,总经理上有董事会,很难让他独揽大权和施展抱负。1913 年,他独资创办"三北轮船公司",在家乡浙江龙山修筑海堤,日军占领上海后,于1937 年12 月成立了"大道市政府",上海大道市政府即直属南京管辖,改组为"上海特别市政府"。日本人为控制上海,企图拉拢虞洽卿为日本人办事,为了躲避日军及汉奸的威逼利诱,虞洽卿通过国民党政府在上海的地下人员于1941 年春离开上海去重庆。

1941 年夏,虞洽卿经陆路到达重庆。一路上,他看到陆上运输在大后方的重要地位。到重庆后,即与王晓籁、朱联馥等组织"三民运输公司",经营水陆运输,水路有原三北公司在川江行驶的几只轮船,陆路是汽车运输。以后,他到昆明与龙云接洽,和西南财阀缪云台合资开办了"三北运输公司",购到美国道奇牌卡车3 百辆,从缅甸仰光贩运国内很需要的汽车零配件、五金器材等到四川。虞洽卿还弄到一张蒋介石的"手谕",写明此即"抢运物资",沿途军警不得加以留难。这样,虞洽卿进四川不久,又发了大财。1945 年4 月,虞洽卿因患急性淋巴腺炎,医治无效,于26 日在重庆逝世,终年78 岁。在弥留之际,他嘱赠黄金千两给国家,以支持国民政府抗战。

「历史上的儒商」从学徒到创办轮船公司,不愿做官却资助中国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