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儒商」他一生介入沪上社会,曾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等职

开 篇:本期历史上的儒商【朱葆三】

「历史上的儒商」他一生介入沪上社会,曾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等职

朱葆三

朱葆三(1848—1926),浙江定海人,中国近代上海工商界领袖、上海总商会会长。兴办实业领域包括五金、钢铁、航运、金融、纺织、水泥、造纸、榨油、保险等,并创建一个庞大的企业群体,为近代中国航运、金融、保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海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这是上海人对宁波商界巨子朱葆三毕生经商为人的最高赞誉。朱葆三(1848—1926),浙江定海人,中国近代上海工商界领袖、上海总商会会长。为近代中国航运、金融、保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清末民初上海商界显赫一时的人物。

经商经历及成就

朱葆三生于1848年3月。父亲朱祥麟是一位下级武官,常年驻防在县城。朱葆三兄弟三人,哥哥早逝,母亲带着朱葆三和弟弟朱捷三在乡下生活。1861年,朱祥麟去逝,一家人生计顿时陷入困境,14岁的朱葆三不得不去上海谋生。朱葆三寻得一份学徒的工作,朱葆三的老板是个实在人,对徒弟不算苛刻,加上朱葆三手勤脚快,少说多看,在业务上逐渐熟稔起来,由于识字不多,每天还得抽空自学珠算、记账和阅读商业尺牍,这些对他来说有些吃力,但他并不泄气。同时,朱葆三发现,能说英语可以和外商直接做生意,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上海商界,能说英语的华人是一种稀缺的人才。但朱葆三每月五角的月规是交不起学费的,天无绝人之路,隔壁店里的读书声提醒了朱葆三。隔壁店里的一个学徒正在补习学校学英语,每月三元学费。朱葆三想了一个主意,让他教自己,自己将每月五角钱的月规送给他作为酬谢。这样,学生教学生,朱葆三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朱葆三的勤奋诚实让老板很是赏识,在他学徒期间,就破例让他当跑街、进货员和会计员。1864年,店里的总账房去世,17岁的朱葆三立即升任总账房和营业主任。四年后,经理也去世了,朱葆三成了经理。当时,他才21岁。朱葆三的才干和勤勉让商店的业务不断增加,可惜好景不长,老板的逝世让协记吃食五金店消失了。

「历史上的儒商」他一生介入沪上社会,曾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等职

朱葆三离开后自己开了一家五金店,取名“慎裕五金号”。因为同样经营五金,朱葆三和叶澄衷时有接触,当时的叶澄衷已经是旅沪的宁波商人中的著名人物了,二人是同乡,都是十来岁来上海,都是从五金做起,都学了英语,都很正直,这让他们一见如故,叶澄衷比朱葆三大 一些,朱葆三以兄侍之。叶澄衷建议朱葆三把他的店搬到叶澄衷在福州路和四川路口13号大楼去。那边地段好,铺面大,这让朱葆三的五金店上了一个台阶,店名改为“慎裕五金商行”,经营业务从小五金到大五金都做,还从事进出口,把外国的机器、钢材运进来,卖给工厂。

慎裕五金商行开办后,朱葆三增加了一项新的业务,就是放贷。朱葆三的好友袁树勋时任苏淞太道,朱葆三推荐得力助手顾晴川去担任道台衙门的会计员兼司出纳库银。当时袁树勋经手庚子赔款,这是一笔笔巨款,具体办事者,自然是顾晴川。朱葆三指示顾晴川,这笔银子一到,便折放到上海钱庄里去生息,然后交给上海海关。袁树勋上交的利息以官利计算,而存钱庄的折息比官利要高,其中的差额甚为可观。这样,每天清晨,各钱庄经理便去慎裕五金商行等待朱葆三来折放头寸,朱葆三成了掌握各钱庄折放权的钱业领袖。

「历史上的儒商」他一生介入沪上社会,曾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等职

周转庚子赔款让朱葆三对金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真正进入意义上的金融业,要等到1897年。1897年,近代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创办人是财政邮电大臣、商行大臣盛宣怀。银行一成立,盛宣怀便聘请朱葆三、叶澄衷、严信厚、张振勋为董事。他们都是上海商界的头面人物。1907年,朱葆三投资浙江兴业银行,1908年,又参与创办了四明商业储蓄银行并任董事长。1909年,清浙江省衙门改官钱局为浙江银行代理省库,朱葆三是商股第三大股东,任该行董事,同时,他还投资了江南银行、中孚银行。

为解决兴办洋务的财政困难,在李鸿章主持下,轮船招商公局于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在长达二十多年时间里,这是惟一一家不依附外商的轮船航运企业。1897年,朱葆三与李云书等人创办东方轮船公司,因华股不足,只得与法商立兴洋行合办。朱葆三心有不甘,1906年与陶祝华创办越东轮船公司,只有一艘五百吨的轮船,航行于钱塘、宁波、温州等地的沿海。1915年,朱葆三又创立了镇昌轮船公司和顺昌轮船公司,各有一艘轮船,一艘七百吨,一艘八百吨,航行于杭州、湖州、苏州、常州和南通地区。1918年,朱葆三创办同益商轮公司,拥有三艘轮船,航行于上海和苏南。他将这四家公司合在一起,取名叫朱葆三集团,共六条船。  

「历史上的儒商」他一生介入沪上社会,曾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等职

据统计,朱葆三先后投资的有上海四大榨油厂、同利机器纺织麻袋公司、华兴水火保险公司、华安人寿公司、华成保险公司、华安人寿保险公司、江苏海州赣丰饼油厂、宁波和丰纱厂、广州自来水厂、汉口暨济水电公司。朱葆三甚至还当过上海《新闻报》的董事。

朱葆三出生三年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朱葆三死前一个月,北伐军在广州誓师,他的一生都是在乱世中度过的。朱葆三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历史洪流。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朱葆三任总董,1904年5月根据《禀定商会简明章程》,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改组为上海商务总会。1905年12月,届期改选,曾铸任总理,朱葆三任协理。

朱葆三致力慈善事业

朱葆三每年收入大约三万,其中二万元用于投资慈善事业,由他创办的慈善组织遍布上海和他的故乡。1923年9月1日,日本东京和横滨发生大地震,死亡二十五万人。上海市民在短短几天内,捐款三十七万元,以及大批物质。75岁的朱葆三作为中国红十字会的代表前往日本。抗战时,日军侵占定海,曾在朱葆三墓前鸣枪祭奠。

人们敬重朱葆三,不只是因为他曾经在上海商界呼风唤雨、叱咤一时,更因为他一贯仗义疏财,致力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粗粗统计了朱葆三先后创办和投资的社会福利事业,就有三十多家。这些慈善机构中,以医院与学校为多,因为这两类机构,一为时局所急需,一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些慈善机构,在军阀混战、灾乱频仍中,为深陷水深火热的贫苦大众送去充饥食物、御寒衣被;也使许多病人得到救治、许多儿童受到基本教育,帮助他们脱离贫病愚昧落后。

「历史上的儒商」他一生介入沪上社会,曾担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等职

1926年盛夏酷暑,上海时疫流行,朱葆三一手创办于上海大世界附近的时疫医院病人骤增,经费、药品短缺。朱葆三不顾79岁高龄,亲自冒暑前往医院察看,顺道访友,劝募捐款。回家后即染病不起。1926年9月2日,他走完艰难而轰轰烈烈的人生旅程,在上海老西门外斜桥寓所与世长辞。

此时,一向只纪念本国或欧洲显贵的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也破天荒地对一位中国人表示了尊敬。为表彰他在社会公益和市政建设上的功绩,一致通过决议,将法租界内的一条马路命名为“朱葆三路”(今溪口路)。这是上海租界内以中国人命名的第一条马路。

朱葆三可以说是旧中国商界的一个道德完人,极重信义,他的成功正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一生奔走劳累,做了很多好事,没有豪言壮语,他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他的社会理想又是什么?这或许是一个谜。关于道德,朱葆三应该有他的看法,他一生与各色人等周旋,有洋人,有官僚,有奸商,他并没有因自己是好人,而与这些人格格不入,遗世独立。谈判的结果不取决于正义而取决于相互妥协下,我方权益的最大化。这一点,朱葆三是很清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