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風月 江南枕河

蘇州,留給人的印象通常是青苔石板、小橋流水、白牆青瓦、宮燈路燈……蘇州憶,最憶是山塘。百年尋根千年夢,七里長街萬里情。

山塘街,這條至今還保持著老蘇州風貌的老街,歷史上曾因外地經商的會館雲集而熱鬧過。如今,這些前塵舊事早已灰飛煙滅,只留下那些古老建築高大而斑駁的外牆和門上精緻而殘破的磚雕,在狹窄的石板街道兩側靜靜佇立。

山塘風月 江南枕河

從渡僧橋西行到半塘橋,街道都很窄,也就是大約三米寬左右,地面上鋪的是石板。沿街兩側均是鱗次櫛比的商鋪,售賣富有蘇州特色的商品,有絲綢,有珍珠,有漆器,還有很多茶樓,可以一邊品茶,一邊聽著優雅的蘇州評彈。

山塘風月 江南枕河

過渡僧橋,就踏過了山塘河,橋下東側即是“白公祠”,是蘇州人專為紀念白居易的功績而建造的。可以說,沒有白居易,就沒有山塘河,也就沒有了今天的山塘街。白公祠的後面就是碼頭,這裡是山塘和與運河的交匯處,高高的閶門就在不遠處,碼頭邊矗立一塊高大的石碑,上刻“閶門尋根紀念地”幾個大字。

山塘風月 江南枕河

山塘風月 江南枕河

南邊臨河的店鋪枕河而居,河水已近河岸,伸手可掬,街兩側的蘇式老房子一間挨著一間。往西去,河面逐漸開闊。過了半塘橋,店鋪減少了,售賣農產品的地攤增加了,也更加熱鬧了,人聲混雜著吆喝聲,溼漉漉的地面映射著柔和的晨光,正是映襯了那句:“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