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主機廠自動駕駛布局梳理

國外主機廠發展速度相對領先,大部分國外主機廠都計劃將在2019年左右開始向市場投放L3級量產車,並將在2021年左右實現L4級自動駕駛。國內傳統主機廠的發展規劃相對保守,部分主機廠計劃在2020年實現L3級自動駕駛,2025年以後實現L4以上的自動駕駛。步伐落後於國外主機廠大概5年。但是國內造車新勢力們則活躍很多,個別企業提出在2020年就將自動駕駛達到L4級別,顯得極為自信。

就在7月25日,福特公司表示已決定投入40億美元創建獨立子公司,專門負責其自動駕駛汽車業務,並且開始尋求外部投資者的合作。福特方面稱,將在2023年之前累積投資40億美元到新成立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Autonomous Vehicles,其中包括此前福特向Argo AI投資的10億美元,後者是福特在2017年收購的美國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

業內分析師對此表示: “福特這是效仿通用的策略,釋放其自動駕駛業務的價值。”自動駕駛目前是汽車領域的一大熱點,無論是傳統汽車廠商,還是如今炙手可熱的造車新勢力,都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

從全球範圍看,大部分主流主機廠均已投入到ADAS和自動駕駛系統開發,本文對此進行了梳理盤點。

19家主機廠自動駕駛佈局梳理

從圖表不難看出,國外主機廠發展速度相對領先,大部分國外主機廠都計劃將在2019年左右開始向市場投放L3級量產車,並將在2021年左右實現L4級自動駕駛。

國內傳統主機廠的發展規劃相對保守,部分主機廠計劃在2020年實現L3級自動駕駛,2025年以後實現L4以上的自動駕駛。步伐落後於國外主機廠大概5年。但是國內造車新勢力們則活躍很多,個別企業提出在2020年就將自動駕駛達到L4級別,顯得極為自信。

相對於新車企,傳統車企的優勢顯而易見。一是傳統車企造車歷史悠久;造車經驗豐富。二是傳統車企的資源渠道相對廣泛;目前許多新車企都是找傳統車企的廠商做代工。

世界經濟論壇和波士頓諮詢公司聯合曾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參與調研的6000名受訪對象中,有46%的消費者表示會購買傳統車企生產的自動駕駛車型,來自法國、德國和日本的消費者對傳統車企生產的無人駕駛汽車表現出了最高的信任度,分別為50%——58%。

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自動駕駛面臨的最大發展障礙是在於“成本”和“技術”兩個層面的桎梏。

關於成本的問題,從近期福特宣佈將在2023年之前累積投資40億美元到新成立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Autonomous Vehicles就可以看出,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投入對於一直以有錢著稱的車企們也會是不小的挑戰,動輒就會是上億美元。

關於技術方面,雖然自動駕駛傳感器、AI算法等核心技術日趨成熟,但是目前已經認證完成並且實現量產的自動駕駛汽車仍佔少數。其他的自動駕駛車輛尚都還在試驗階段、並且投入量產。另一個尚未攻克的技術難點就是自動駕駛安全問題,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在全球已有多起自動駕駛安全事故發生。自動駕駛安全的挑戰,除了人身安全之外,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也是自動駕駛技術目前亟需攻克的難題。

儘管目前自動駕駛在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等方面面臨諸多挑戰,但是國內汽車市場如果能認清自有優勢、把握髮展方向,或許有一天中國汽車產業藉助自動駕駛在國際汽車發展大賽中實現“彎道超車”也未可知。

雖然車企們都不約而同的把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時間定在了2025年左右,但是在Waymo 的CEO約翰·科拉菲克看來,自動駕駛汽車普及所需要的時間,仍會長的超乎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