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设计之路是不是走偏了?

智能手机的设计之路是不是走偏了?

自从iphone x发布以来,似乎全球的智能手机厂商的目标都变成了——要提高屏占比!iphone x那个刘海说实话不怎么好看,但其他厂家还是义无反顾的去学习了,甚至锤子还拿它的坚果能将刘海缩小的美人尖而沾沾自喜。

但是,我要说,这有必要吗?

我们现在用智能手机都干什么?

上网看东西、打电话、打游戏、拍照,这三样主要需求,对全面屏有那么大的需求吗?

似乎没有。

打电话、拍照就不说了,上网看东西,人的视野一般集中在手机中部区域,对上对下的要求并不高,打游戏呢,更是以横屏为主,两侧更是被手遮挡住了,以前没有全面屏,手对屏幕的遮挡还小些,现在屏幕搞得恨不得跟上下边框都贴上了,被手遮挡的范围反而更大了,这么看,全面屏完全就是鸡肋嘛!

这是全面屏的问题,还有一个我觉得手机设计的奇葩就是非要做得更薄,这是更没意义的一种设计趋势,大家买回来手机第一件事是什么?就是套上一个厚厚的手机套,苹果为了薄,费尽心思,也架不住一个手机套给它增加的厚度,这何必呢?以前总有人说给手机加套是国人的陋习,但看多了美剧日剧韩剧,发现给手机加个套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共识啊。

为什么呢?

一来,加个不一样的套能凸显个人的风格。

二来呢?防止拿在手上不小心滑落啊!以前手机外壳大多是抛光金属,现在则是陶瓷、玻璃,这些材质无一例外都是异常光滑,而且一到冬天就冰冰凉,不弄个套,怎么拿得稳,拿得舒服?真可笑啊,厂商们花了大量功夫在外壳上,却换来从买入到扔掉一直躺在手机套中的结局,在发布会上为人津津乐道的美丽外壳,只有在刚刚开箱时才被欣赏一番,这样的设计难道不奇葩吗?

那什么才是我心目中好的手机该有的功能或者设计呢?

第一,防水,我是有用爱好者,但进入泳池就不能把手机带身边,万一来个电话接不到,挺耽误事,而市面上的防水手机少之又少,顶多能承诺你万一沾点水或小雨淋到没影响,真想让手机如防水表一般随便带在身边而且不怕水,则每一家厂家能做到,彻底防水的手机倒不是没有,那种傻大黑粗的三防机倒是可以,但那种手机也太笨拙了,而且每年几百款新手机问世的市面上,三防机太少太少了,而且配置往往一般,你想买个旗舰手机,同时还有三防能力基本想都不要想。

第二,续航,不管现在手机厂商配多大的电池,最终结果基本也难逃一天一冲的命运,虽然早已习惯,但依然怀念当初功能机十多天不用充电的日子,多省心啊,而“电量够不够”已经成为当代人们继睡觉、吃饭这样延续几千几万年的本能提醒后的又一项重要的内心警示,活的累啊,这些手机厂商,你们咋就不能把放在刘海屏和超薄机身上的过剩设计精力往手机续航、降低功耗方面匀一匀呢?让我们消费者也好尽快脱离一天到晚担心电池没电的苦海呢?

第三,使用时希望更大屏幕与携带时尽量不碍事的矛盾,这个矛盾估计很多人都有,智能手机真是方寸之间便可指点江山的佳品啊,每个人在用它的时候,都希望屏幕能大一些,再大一些,这样便可在一屏之内看到更多的信息,提高效率。但当人们活动的时候,又恨不得砸了这该死的大屏手机,怎么那么碍事!兜里根本踹不下,只能放包里。个别厂商看到了这一矛盾,推出了折叠手机,不用的时候是一般手机大小,用的时候展开,屏幕立刻大了一倍,用着确实爽,但可惜这样的手机太少,也不成熟,虽然屏幕大了,但厚度也增加了一倍,拿着一样不方便。有人说,这是屏幕厂商的事啊,柔性屏不就是解决这问题的吗?没错,但是生产手机的企业并不这么想,他们的精力都放在刘海屏和超薄机身上了,你想要一屏看更多是不是?我给你个plus版本好啦,或者买我的pad吧,这就是他们的解决之道。如果当初苹果对柔性屏或折叠屏重视一些,恐怕相关的屏幕技术早就突破了,还用等到现在都还商用不了?

说了这么多废话,也左右不了各厂家的决定,就是吐吐槽,真希望拿着只有手表大小,用起来却跟杂质差不多大小,一个月只要冲一回电。。。。。的日子早日到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