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不过是有钱人的套路,没钱的你却奉为真理

大约在上世纪90年初期,开始有人提出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开始攻击应试教育是摧残人性,泯灭天性的制度,先是取消小升初考试,按照就近入学,然后开始了所谓的特长生,自主招生的制度。然后各种对抗应试教育的英雄开始横空出世,比如韩寒,然后有人开始劝你要现实,家里穷就不要硬是上大学,应该去技校学技术。

读小学的时候家庭贫寒,学习优秀的你却因为不是地段生,丧失了进入重点初中的机会,三年初中,你周围不断有人嘲笑你的勤奋,把你的埋头苦读视为书呆子。那些成绩比你差的同学确因为家里有钱,搬了个家,没什么困难就进入了重点初中。

好不容易上了重点高中,别人画了几幅画,写了几篇文章就可以是特长生,是自主招生可以比你少几十分甚至上百分上重点大学,甚至是清华北大。你为了那几十分,每天休息不超过五个小时,没办法,课程实在太难了。

你开始迷失自己,你也觉得整天埋头苦读不值得,会泯灭的天性,你也觉得不要做书呆子,你开始写小说,去搞体育,搞音乐,你也觉得360行,行行出状元,你放松了自己的学习,你觉得能有个大学读就行,你甚至觉得不必上大学。

后来你才知道,当年那些书呆子什么也不会的同学上了清北后,一样变得多才多艺,一样生活过得多姿多彩。后来你才知道韩寒的老爸是作家,你老爸却是农民。

资源永远是有限的,优质的高等教育更是紧缺,中产阶级为了自己的下一代能够稳定地享受到这样的教育,一方面宣扬所谓的应试教育无用论,另一方面又不断给自己的下一代加码。什么是阶级固化,这就是阶级固化。所谓素质,应该是的考虑人的 智商和情商的综合体,可如今这些从来都不是考察的重点,反而是看你会不会唱歌,会不会画画,会不会跳舞,会不会搞个小发明,都是用钱堆出来的素质。他们从来不是看你够不够勤奋,是不是够自信,是不是够勇敢,是不是够正义,是不是够有爱心。

不知道这些每天几个小时的钢琴课、舞蹈课、书法课和没完没了的考试补课有什么区别,如果非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这些课都是用金钱堆砌起来的罢了,是你一个无产阶级一个月的生活费罢了。可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把这些当成了素质。

你连进入优质教育的门槛都没有,谈什么素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