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女孩多器官衰竭進了ICU!這款夏季美食怎麼就成了毒藥?

炎炎夏日

一盤涼拌黑木耳

清涼爽口

是很多人的“常規操作”

7岁女孩多器官衰竭进了ICU!这款夏季美食怎么就成了毒药?

然而就在今天

一則因為黑木耳引發的悲劇

卻在各家媒體報道中出現

7岁女孩多器官衰竭进了ICU!这款夏季美食怎么就成了毒药?

浙江一個家庭三口人,在吃下母親製作的涼拌黑木耳後,出現食品中毒症狀。其中7歲女兒症狀特別嚴重,入院後迅速出現昏迷和肝功能衰竭。目前仍在ICU搶救。

7岁女孩多器官衰竭进了ICU!这款夏季美食怎么就成了毒药?

看起來軟萌軟萌的黑木耳

怎麼一下子就成了毒藥了呢?

黑木耳的毒來自哪裡?

黑木耳,又名黑菜,桑耳、本菌、樹雞、木蛾、木茸,因形似耳,加之其顏色黑褐色而得名,黑木耳為木耳科植物,其性平味甘,人胃、大腸經。具有滋補、潤燥、養血益胃、活血止血、潤肺、潤腸的作用。

首先要說明,黑木耳本身是沒有毒的,但一般情況下,黑木耳在吃之前,都是需要泡發的,泡發後的黑木耳才能更好的食用。而是在長時間泡發的過程中,其中含有的細菌大量繁殖,使得木耳變質,大量的細菌毒素產生,這個時候再食用已經變質的木耳就可能引發中毒。

7岁女孩多器官衰竭进了ICU!这款夏季美食怎么就成了毒药?

專家表示,黑木耳中,有種椰毒假單胞菌,這種細菌會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它的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是半天至一天。患者初期僅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輕度症狀,隨後可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意識不清等症狀。

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食物中毒當中,米酵菌酸中毒屬於毒性最強的一種,其死亡達到50%以上。

如何泡發黑木耳才安全?

黑木耳所攜帶的椰毒假單胞菌最適宜產毒的溫度為26℃,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37℃。夏季高溫天氣,又長時間處於潮溼環境,這兩個因素疊加,為細菌滋生和產生毒素提供了有利條件。

那麼在夏季,如果你真的好黑木耳這口,又不得不要泡發它們,究竟該怎麼做呢?

7岁女孩多器官衰竭进了ICU!这款夏季美食怎么就成了毒药?

第一,不僅僅是黑木耳的泡發和烹飪需要引起重視,白木耳(銀耳)也要引起重視。泡發木耳類食材,隨發隨吃,特別是夏季,最好將木耳的泡發在冰箱進行。

第二,如果泡發時間較長,忘了換水,出現上述情況時,別捨不得,要果斷扔掉。

第三,目前市面上有鮮木耳售賣,葉盛建議消費者要仔細挑選,如有發粘、流水、異味,千萬不能吃,如覺不適,應儘快就醫,並將就餐史告訴醫生。

第四,針對夏季食品安全,葉盛特別提醒,還要做到砧板生熟分開、食材煮熟煮透、儲存時間掌控,注意手部消毒衛生等。

7岁女孩多器官衰竭进了ICU!这款夏季美食怎么就成了毒药?

小科君還了解到,除了黑木耳,還有種食物如果儲存處理不當,也可能會滋生椰毒假單胞菌,進而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那就是玉米麵。玉米麵的原材料是玉米粗糧,如今不少追求健康飲食的市民,會選用玉米麵為材料製成的麵食。但玉米麵如果儲存不當,受潮發黴後,也會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毒素。

7岁女孩多器官衰竭进了ICU!这款夏季美食怎么就成了毒药?

另外,關於黑木耳泡發,小科君在這裡也要做個小小的闢謠。此前有謠言稱,久泡後的黑木耳亞硝酸鹽含量會升高,增加胃癌風險。實際上,有研究測定了在室溫和冷藏環境下存放24小時後的亞硝酸鹽含量,發現不管在什麼溫度下,24小時後亞硝酸鹽的變化都是非常微小的。亞硝酸鹽含量總體略有上升,對人體的影響來說是微乎其微的。

內容根據杭州日報、網絡整理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蘇式生活,因科學更品質

生活中任何疑惑的、需要科學解答的問題

動動手,加我們!

留言請關注微信公眾號:kepusuzhou

7岁女孩多器官衰竭进了ICU!这款夏季美食怎么就成了毒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