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綠化交出年中答卷,您滿意嗎?下半年還有這些大變化

上半年,全市園林和林業部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於迎軍運等系列決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在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下,在上級住建、林業部門的正確指導下,完成園林綠化建設投資63.52 億元,佔全年目標任務的53.93%,較去年同期增長158.8%,推進了迎軍運園林綠化大提升,創新和強化了公園綠地、自然資源管理,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面推進園林和林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三化”大武漢作出了園林和林業貢獻。

武汉绿化交出年中答卷,您满意吗?下半年还有这些大变化

半年來的主要工作

(一)“三基本四個全覆蓋”任務出色完成

為迎接國際水準、中國氣派、武漢特色的精彩軍運會,全市園林和林業部門統籌綠化建設單位不分晝夜,搶晴天、戰雨天,全面實施園林綠化大提升,共植樹近20 萬株。

其中,補栽大規格行道樹3.2 萬餘株,補植各類花灌木110 萬餘株,佈置時令花卉220 萬盆,高質量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基本四個全覆蓋”任務,初步形成大樹大綠、次第花開、移步異景效果。在此基礎上,啟動“五邊五化”園林綠化景觀綜合提升工作。

(二)以精準滅荒為主的國土綠化有序推進

大力實施精準滅荒,全市6 個精準滅荒任務區共完成宜林荒山造林2.21 萬畝,佔計劃的98.7%,其中黃陂區1.38萬畝,新洲區0.756 萬畝,可望今年提前兩年全面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

其他重點工程造林0.3 萬畝,產業基地造林1.5萬畝,通道綠化、綠色示範鄉村建設等造林0.3 萬畝。實施7 座破損山體的1000 畝生態修復工程。加快推進機場二通道溼地景觀提升工程生態項目建設,推進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局林業生態PPP 項目府河生態綠楔示範工程。

積極推進武漢北湖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隔離帶、漲渡湖水上森林生態科普示範園、四環線南段生態帶等項目和長江森林項目前期工作。爭取中央、省財政轉移支付林業專項資金1.05 億元。

(三)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取得積極進展

市人民政府印發《武漢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實施方案》後,我市對標補短板、創特色、建精品,全面啟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

強化規劃綠地建綠。一是完成了主城區控規綠地現狀調查。全市主城區(含東湖風景區)規劃綠地面積為10450.35公頃,現狀綠地面積4036.38 公頃,控規綠地實施率為38.62%。還有6413.97 公頃控規綠地未建綠,其中近期可實施的有2390.62 公頃。

二是督促城中村改造控規綠地移交。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城中村改造規劃四類控制用地移交工作方案的通知》,確定了7 箇中心城區三環線內89 個城中村中的控規綠地,一共有966 宗、780 公頃。累計完成現場踏勘控規綠地512 宗,推進協議移交326 宗,基本實現達到接收條件的綠地應交盡交。

三是指導控規綠地實施建綠。組織編制了《控規綠地建綠分類指引》,啟動了所有建綠項目的前期手續,已基本建成控規綠地約80 公頃,佔全年目標任務的28.3%。如江岸區新春、躍進,江漢區姑嫂樹、賀家墩,武昌區陶家嶺、向陽等村的控規綠地,已建成社區公園或街頭遊園。武漢開發區新建控規綠地43.45 公頃,改造提升了66.25 公頃。洪山區巧借建設軍運會保障項目的“東風”,將羅家港長期閒置的控規綠地改造成城市小遊園,面積8 公頃。

加快林蔭道建設。堅持“大樹大綠大生態”,採取“見縫插綠、破硬植綠、築臺增綠、借地補綠”等方式,栽植大規格行道樹2.6 萬株,逐步補齊缺株、補植缺行,因地實施單排行道樹向雙排、多排行道樹發展。集中建設林蔭路30 條、20餘公里,林蔭道推廣率提高0.7 個百分點,達到79.1%。

推進精品園林綠化項目。完善東湖綠心生態專項規劃,積極推進東湖綠道三期林相改造和生態景觀提升工作,正在開展“長江之心”生態景觀專項規劃研究,深化《天興洲“長江之珠”景觀風貌研究與規劃》方案,開展長江植物園項目策劃。

(四)社會綠化工作成效明顯

掀起義務植樹熱潮。在市“四大家”領導的示範帶動以及市綠委成員單位的積極參與下,開展義務植樹主題活動300多場次,自發參加植樹活動市民15 萬人次,植樹40 多萬株。

加強社會綠化宣傳發動。成功承辦主題為“履行植樹義務、共建美麗中國”的2018 年全國全民義務植樹系列宣傳武漢站活動,先後在成都站、西安站推介了我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經驗,面向社會發布《2017 年武漢市綠化狀況公報》,引起各界廣泛關注。深化花園家庭、園林式校園、園林社區創建評選等工作,出版《一花一世界——花園家庭的美好生活》。

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啟動首批100 個綠色驛站建設。升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網站,新增全民義務植樹盡責點19 個,受到市民普遍歡迎。建立綠化基金,武漢“眾森家園”項目正式上線,首日收到社會愛綠企業和愛綠人士捐贈239.6萬元,已累計接受捐贈資金700 多萬元。

(五)“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

認真落實周先旺代市長提出將武漢花卉博覽園建成“全國最大花卉苗木電子交易中心、最大苗木交易市場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三鄉工程示範樣板”的指示精神,加快花卉苗木產業發展步伐。大力推進花產業和生態遊。規劃武漢花卉市場發展佈局,促進花博園、武漢林業集團和福建花木易購共同建立花卉苗木網上銷售平臺,實行強強聯合。新增林業產業基地1.3 萬畝。

積極實施鄉村生態振興,推進3 個森林城鎮、4 個郊野公園、65 個綠色示範鄉村和20 個生態示範村建設,制定《武漢市鄉村生態振興實施意見》,編制了《武漢市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技術導則》,探索“建設一條生態林蔭道,改造一片灣子林,發展一處產業基地,增加一個林業花果驛站”的精準扶貧新路子。繼續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抓好四旁植樹、庭院美化、農田林網等增綠行動,著力打造生態鄉村,提高生態宜居水平。

推進實施了以江夏鄭店林業科技示範園為代表的科技振興項目,助推了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六)公園綠地養護管理持續創新

公園管理不斷創新。進一步發揮市民園長志願者團隊在社會治理、破解公園管理難題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由中國公園協會組織的公園管理與技術培訓班在漢開班,我市在公園管理方面推進“六個一”服務和堅持“三共”等成功經驗,得到專家和同行認可。持續擴大公園大課堂品牌影響,升級“植物導師課”,創新推出“美好生活共享空間”。

啟動研學旅行,探索自然教育“城市模式”,聯合市教育局、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開展武漢市中小學生綠色生態研學旅行暨第二季自然筆記評選活動,得到馬雲支持。組織公園園丁、中小學教師、大學生志願者共計約400 人接受培訓後,走進150 所中小學開講示範課。10 座試點公園率先開展研學活動,接待共計25 所中小學校師生走進公園。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以《這裡的公園不一般》為題,宣傳報道了我市創新公園管理經驗。

道路綠化養護不斷加強。在城市重要節點佈置了29 組綠雕,佈置花卉200 萬盆佈置,其中軍運會保障線路18 組,漢馬保障線路11 組,成功保障了春節、“習莫會”、“漢馬”等重大活動期間的綠化環境。通過第三方考核累計處理各類綠化養護問題近5 萬餘處,辦結各類投訴件21 件,滿意率達95.2%。

(七)資源管理安全平穩

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審核上報項目使用林地66宗,林地使用量佔定額的20%。辦理林木採伐許可672宗,實際採伐林木4.47萬立方米,遠低於限額數。全面啟動第五次森林資源普查,開展2018年度森林資源督查,進一步完善林地管理“一張圖”,開展了公益林後備資源摸底調查,狠抓以防治松材線蟲病、監控美國白蛾為主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無害化處置枯病死松樹2萬餘株,實施馬尾松毛蟲飛機防治5萬多畝。

加強溼地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市政府印發《武漢市溼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積極爭取中央、省財政投入,加快溼地生態修復。沉湖溼地保護項目累計總投資7195 萬。完成江夏區藏龍島國家溼地公園建設試點任務。野生鳥類種類呈恢復性增長,在武漢府河溼地、長江江灘發現珍稀瀕危動物青頭潛鴨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東方白鸛。完成了第二輪古樹名木普查,爭取古樹名木保護經費市級財政預算提高到80 萬元。

加強森林防火及林業綜合執法。組織開展“楚天冬季攻勢”、“護鳥行動”、“長江生態大保護林地專項行動”、“非法販賣野生動物清查集中統一行動”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共立案108 起,查處105 起,破案率為97.22%。其中行政案件89起,查處87 起,行政處罰94 人;刑事案件19 起,查處18起,刑事處罰19 人。檢查集貿市場107 家、餐飲場所83 家,沒收野生動物539 只,嚴厲打擊了非法破壞森林、林地、溼地和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森林火災受害率0.01‰,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八)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依法辦理政務服務事項,共辦理園林和林業行政審批服務事項1109 件。全面落實“三辦”改革工作,行政審批“三個全集中”和“兩個全入駐”全面完成,審批服務業務標準化工作基本完成,在線申報辦理率達到99%,群眾辦事滿意度達到99%,基本實現網上辦事常態化。

(九)黨建工作深入推進

大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突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通過中心組學習、報告會、輪訓班、知識競賽等形式,把全局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推向新的高潮。不斷加強思想武裝,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守好思想陣地。

深入實施“紅色引擎”工程。堅持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三方聯合黨日活動直播,並被長江日報報道。深化“星級爭創”,全局系統15 個黨支部被評定為五星基層黨組織。推進“互聯網+黨建”績效考核系統建設。我局被評為黨建先進單位。

持續加強文明創建工作。我局被評為十佳書香機關、省級文明單位。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開展“面對面、聽期盼”大走訪活動,我局作為武漢市住建系統和全省園林系統唯一代表交流經驗。紮實開展“雙評議”活動,組織參與“雙萬雙聯”活動,開展共建慰問活動270 餘次。狠抓網上群眾工作,上半年辦理各類信訪事項1052 件。其中,市長專線561 件、園林110聯動354 件、城市留言板73 件、12319 城管熱線46 件、陽光信訪平臺18 件,回覆率、辦結率均為100%,市長專線網上轉辦283 件,滿意率91.98%。

上半年,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國家住建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多次來我市考察調研、召開現場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張建龍局長、彭有冬副局長和省住建廳李昌海廳長、省林業廳劉新池廳長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光明日報等各大媒體多次報道我市經驗,受到市委、市政府通報表揚。

同時,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軍運會綠化提升養護壓力大,新一輪“五邊五化”綠化任務十分艱鉅;二是大量控規綠地未建綠,尤其是城中村改造的控規綠地,建設任務重、難度大,資金落實困難。三是長江大保護和環保督察工作中的資源保護、生態建設任務繁重。四是重大園林綠化項目推進進度滯後。

武汉绿化交出年中答卷,您满意吗?下半年还有这些大变化
武汉绿化交出年中答卷,您满意吗?下半年还有这些大变化

下半年工作安排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尤其是“八個堅持”、“五個體系”的要求,對指導園林和林業事業的發展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習總書記時隔五年再次視察湖北武漢,再次強調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並提出“四個切實”的殷殷囑託,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作的行動指南。

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園林和林業趕超發展,必須樹立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文明觀,把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作為我們的根本任務,把這一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落實好;必須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推進園林和林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樹立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觀,真正做到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必須樹立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人民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忘為民初心,牢記興綠使命;必須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觀,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治理;必須樹立全面深化園林和林業改革的改革觀,推進生態建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為園林和林業工作提供堅強保障。

下半年,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三化”大武漢和“加快建設美麗武漢”的決策部署,尤其是認真落實迎軍運綜合環境整治“五邊五化”的要求,以迎接軍運會為契機,以積極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抓手,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強化作風建設為保障,大力推進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全面完成園林綠化景觀提升任務,讓武漢處處見綠、層層彩化、時時花香,以最生態最靚麗的城市形象喜迎軍運盛會。

(一)狠抓迎軍運園林綠化大提升

深入貫徹習總書記“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關於軍運會的戰略部署,切實按照省、市提出“四個一流”的標準、“五個最”和“細緻、精緻、極致、卓越”的要求,聚焦“五邊五化”,突出“四抓四變”,在“三基本四個全覆蓋”的基礎上,實施全域增綠。

重點圍繞軍運會88 個活動場所、217 條保障線路線、20 個亮點片區,實施“活動場所、道路沿線、工地周邊、鐵路沿線、濱水岸線、山體復綠、示範片區、控規綠地、立體綠化、花滿江城”十大園林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同時,跟進精細化管理,推動城市面貌脫胎換骨、蛻繭成蝶。

一是加快林蔭道建設。推進大樹綠蔭、雙排行道樹、公交站點和渠化島遮蔭樹等建設,今年重點實施三陽路、解放大道下延線等城市主次幹道綠化,創建林蔭示範路50 條共50 公里。二是開展強化花事活動。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利用公園公共平臺,調動企業和社會各界積極性,做好十月第三十五屆金秋菊展相關工作,積極籌劃明年迎春花市、“五一”花卉展、家庭園藝展、夏季荷花展、十月金秋菊展等系列花卉展,促進百花齊放、花開不斷、四季賞花,打造武漢新花城。重點做好花期調控實驗,確保2019 年軍運會期間達到盛花最佳效果,形成最靚麗風景線。

(二)狠抓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

搶抓迎軍運有利時機,對照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以“創”促建,以“建”爭創,紮實推進林蔭道工程、控規綠地工程、街頭公園工程、顯山露水工程、綠楔入城工程、綠帶繞城工程、綠道成網工程、精準滅荒工程、生態修復工程、美麗家園工程“十大工程”,確保到2019 年8 月以前迎軍運綠化提升任務全部完成,到2020 年實現綠化提升全域覆蓋,2021 年全面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

一是強化規劃綠地建綠。持續推進城市控規綠地建綠,加快“城中村”改造綠地移交建綠、儲備規劃綠地建綠、已出讓規劃綠地建綠,建設一批高品質綜合性城市公園、街頭公園和城市綠地。利用城市微空間建口袋公園,破解城市特別是老城區公園綠地不足問題。今年重點建設街心公園、口袋公園40 個,新增公園綠地180 公頃。

二是推進綠道成網。加強東湖綠道運維管理,加快東湖綠道三期建設。繼續推進環湯遜湖、柴泊湖等綠道項目建設,促進市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互聯互通,完成今年108 公里綠道建設任務。

三是持續推進精品園林綠化項目。加強長江主軸左右岸大道、垂江綠廊、武九鐵路改造等建設指導,規劃建設東湖綠心、府河生態溼地、長江植物園等精品園林和重點生態項目,完成“長江之心”、“長江之珠”園林景觀專題規劃研究。全面開啟“綠築光谷夢”的新徵程,早日實現“光谷新中心”公園服務全覆蓋。

(三)狠抓長江大保護重大生態工程建設

實現精準滅荒任務歸零,做好森林撫育工作,加強督辦精準滅荒抗旱保苗,防洪排澇,病蟲防治等措施。全力推進府河綠楔示範綠道、北湖生態試驗區生態隔離帶、漲渡湖水上森林生態科普示範園以及四環線南段生態帶4大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力爭年底完成建設任務及收尾工作。

實施山體生態修復工程,堅持“一山一策”的原則,生態修復破損山體,加強山體植被恢復,建立山體保護長效機制。科學編制“長江綠廊”“兩江一河”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實施方案,啟動實施新一輪長防林項目,積極推進長江兩岸造林綠化。

(四)狠抓公園道路養護管理

完善推廣市屬公園標識系統設計方案,推進武漢動物園熊貓館、解放公園蘇軍志願隊陳列館布展以及美好生活共享空間功能升級。完善“路段長”負責制,加強道路綠化抗旱保苗、防蟲、修剪、追肥等工作。

對照軍運會標準,開展園林綠化模擬考評,實質性提升養護管理水平。做好生態文化教育,推進建立生態創建評選、生態研學、自然課堂等常態化活動機制,弘揚生態文化、傳播綠色理念。

(五)狠抓生態資源管理

進一步加強森林林地、城市綠地管理,建立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合一的監控體系,確保資源全監控。完成森林資源督查工作,嚴格林地定額管理、強化用途管制。嚴格林木採伐限額管理,抓好溼地公園和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開展自然保護地大檢查。

做好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加強野生動植物救護,維護生物多樣性。管好“綠色圖章”,嚴格綠地佔用審批,強化城市建設項目配套綠化指標的剛性要求。用好“綠色利劍”,加強森林公安和林業綜合行政執法工作,嚴厲打擊毀林毀綠行為。做好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等工作,重點抓好馬尾松毛蟲、松材線蟲病等防治工作,密切監控美國白蛾疫情動向。

(六)狠抓林業產業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鞏固“省級林業生態示範區”創建成果,繼續創建一批“省級森林城鎮”、“省級綠色示範鄉村”,實施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百萬農戶千萬棵樹”大造林,加快推進20 個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以及產業基地建設。

大力發展“花產業”和“生態遊”,辦好千畝扶貧苗圃基地,促進林業產業精準扶貧。籌備成立武漢花業協會,推進綠色眾創項目實施。積極辦好第十五屆中國苗交會。

(七)狠抓全面改革創新

認真貫徹落實《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園林和林業工作意見》,著力推進建立林長制,完善責任體系。推進建設林地、溼地、控規綠地、小區綠地和道路綠地等綠色資源管理體系,實現管理全覆蓋。進一步完善生態一張圖,做到信息全掌控。

啟動實施生態效益評價和生態績效考核工作,與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有機結合,不斷強化績效考核的生態文明導向,推進完善全面、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任務,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八)狠抓作風建設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三個辦”,落實“三個集中”和“雙隨機一公開”,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優化行政服務。推進“面對面、聽期盼”大走訪活動常態化,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持續加強基層作風建設,認真做好人大政協議提案辦理和“雙評議”工作,提高參與率和滿意率。

堅持黨對園林綠化工作的領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全面加強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始終,為園林綠化工作提供堅強保障。

武汉绿化交出年中答卷,您满意吗?下半年还有这些大变化

武漢綠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武汉绿化交出年中答卷,您满意吗?下半年还有这些大变化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市園林和林業局官方公眾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