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選調生在防控一線書寫青春“答卷”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玉琴 通訊員 範敏玲 肖昆華 徐潔芹 張成 李建均 張軍榮)在黃埔區疫情防控一線,有一群高學歷、高素質的“選調生”。他們既是企業復工復產的“服務員”,也是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的“守門員”,既是防疫物資的“搬運工”,也是村民群眾的“貼心人”……疫情下,這批組織部門從優秀大學生中選調到基層培養的“苗子”紮根基層,衝鋒在前,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防控一線錘鍊成長,用實際行動詮釋“選調生”作為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後備力量的責任和擔當。

讓企業安心復工復產

組織有號召,黨員幹部有行動。在九佛街紅衛村任職的王紅接到支部“召令”後,第一時間從2000多公里外的老家趕回廣州,義無反顧地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線。

有序復工復產是疫情防控當下企業及時止損增益,提速發展的“先手棋”。紅衛村位於九佛街產業發展的核心位置,周邊引進了百濟神州、GE生物藥產業園等重大項目,京東、寶潔等20餘家企業林立,如何幫企業築牢防疫“堤壩”,按下復工“快進鍵”,成為村委工作的一項重點。

“我們有十多位返崗員工一直找不到地方住,能幫忙解決嗎?”一天夜裡,廣東舒暢衛生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向王紅打來求援電話。瞭解情況後,王紅翻開隨身的小冊子“按冊索驥”,這是她日常網格化入戶和疫情防控排查掌握的人員情況和相關信息。

“通過網格管理、重點跟蹤、定人定位等方式,我對本村流動人員底數和空餘房源都瞭如指掌。”王紅說。經過她的溝通協調,返崗人員於當晚順利入住,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該公司負責人讚道:“你們辦事速度太給力了!”

為了精準做好返崗員工保障工作,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王紅積極建言獻策,組建“防疫復工服務隊”,分別對接企業、房東、返崗人員,成功解決卡爾蔡司、京東等20餘家企業3000餘名返崗員工的住宿問題,做好體溫檢測、衛生消殺等日常管理,助力企業跑出復工復產“加速度”。

“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我們的任務就是協助他們將問題解決到位,為企業保駕護航。”為了不錯過一個電話,如今王紅連洗澡都帶著手機。

24小時服務、零障礙溝通,復工復產優先辦、抓緊辦,村委工作人員的努力也讓企業非常感動。一個月前,卡爾蔡司主動向紅衛村捐贈了1000個口罩,感謝紅衛村在疫情期間對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與協助。

築起防境外輸入第一道防線

隨著全球疫情形勢變化,精準防範疫情跨境輸入成為當前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務。在黃埔區,防輸入舉措不斷升級,大量人員投入防控一線,做好排查登記、隔離及各類服務保障工作,嚴把入境人員的“安全關”,這其中就有區委外辦選調生黃東雅的身影。

幹部政治上過不過得硬,就看關鍵時刻靠不靠得住。對接翻譯、防疫物資後勤保障、信息登記報送……近一個月來,黃東雅每天要應對的工作越來越多,加班也成了家常便飯。

3月20日凌晨6點,區委外辦接到一項緊急任務:因入境省外旅客轉運人數突然增多,區內臨時新增一家省外旅客轉運安置酒店,需協調各單位做好轉運工作。接到通知後,黃東雅立即協助領導開展工作。當天上午9時,專項工作小組進駐酒店,從接到通知到人員及後勤物資保障到位僅用了3個多小時。

連續幾天,省外轉運旅客安置點成了黃東雅的“24小時值班室”。打開她的手機微信,各種工作群把首頁排得滿滿當當,提示新消息的“小紅點”從未間斷。她需要對接4個廣州離粵交通站點指揮部工作人員,報送信息、統籌入住、人員管理,確保在防控到位的情況下,將每一位旅客按預定行程安全、及時地護送至離粵站點。

在防控一線,這位剛入職半年多的“職場新人”必須隨時應對各種突發情況。讓黃東雅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從泰國經白雲機場入境的孕婦。當時這名孕婦已經懷孕36周,在酒店住宿其間突然出現臨盆徵兆,黃東雅立即協助當班領導聯繫開發區醫院及區疾控中心,將孕婦馬上轉運到醫院進行生產準備。

3月20日至3月23日,黃東雅和同事在臨時安置酒店共接待轉運了55名入境旅客,構築起密不可破的防境外輸入第一道防線。

“東雅雖然年輕,但在關鍵時刻,她毫不猶豫地衝在前面。”區委辦外事處處長包小敏說。早在一個月前,黃東雅接到任務,要協助轉送一名外籍企業員工離境。在物資緊張、人手缺乏的情況下,黃東雅臨時借來一副膠手套,戴上口罩就出發前往機場了。她說:“當時沒想這麼多,只覺得疫情當前,我要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