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两千年》第53期:文帝应对匈奴之策,终始汉武帝击败匈奴

西汉建立之初,自白登之围后,为了赢得发展环境,开始与匈奴和亲,长久以来双方保持了较为和平的局面,但是匈奴仍然经常南下侵扰,尤其是文帝即位以来,随着冒顿单于的去世,匈奴先后两次大规模入侵。经过这两次战争,终于使文帝意识到和亲已不是长久之策,于是开始改革边屯、发展骑兵,为汉武帝时期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

《华夏两千年》第53期:文帝应对匈奴之策,终始汉武帝击败匈奴

汉文帝刘恒(网络配图)

匈奴三次南侵,大肆袭扰边地

汉文帝即位之后,虽然依旧延续与匈奴的和亲政策,但并未换来持久的稳定,匈奴前后三次大规模南侵。

《华夏两千年》第53期:文帝应对匈奴之策,终始汉武帝击败匈奴

匈奴右贤王扰边(网络配图)

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年),匈奴右贤王背弃和亲盟约,率领数万大军侵入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袭击上郡(今陕西绥德地区),烧杀抢掠,并对长安造成了极大威胁。文帝为此派遣城乡颖阴候灌婴率领边防官兵8.5万人对匈奴展开反击。匈奴见汉军来势汹汹,逐罢战退兵,双方并未交兵。

《华夏两千年》第53期:文帝应对匈奴之策,终始汉武帝击败匈奴

老上单于(网络配图)

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冒顿单于去世,其子稽粥即位,史称老上单于。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冬,老上单于亲率14晚大军侵入被敌军,进占朝那(今甘肃平凉)、萧关(今甘肃固原)、彭阳(今甘肃镇原),烧毁中宫,前锋直抵岐州雍(今陕西宝鸡凤翔)、甘泉(今陕西淳化),距离长安仅200里,对长安直接形成威胁。文帝立即令中尉周谷、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兵十万,屯驻长安附近拱卫京师。又以昌候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邀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前将军,征发上郡、北地、陇西等地兵马车骑迎击匈奴。双方大战月余,老上单于方退出塞外,而汉军追出塞外后根本没对匈奴造成大的杀伤。

《华夏两千年》第53期:文帝应对匈奴之策,终始汉武帝击败匈奴

军臣单于

文帝后元四年(前159年),老上单于去世,其子军臣成为单于,仍旧积极准备攻汉。文帝后元六年(158年),军臣单于拒绝汉朝的和亲,以6万骑兵对汉朝发动进攻,6晚骑兵兵分两路,分别侵入上郡及云中郡,对边地军民造成了极大杀伤。文帝急忙以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率军进驻飞狐(今山西上党);以苏意为将军,率军入代地进驻句注(今山西雁门关附近);派将军张武驻守北地郡;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命祝兹侯徐悍驻扎在棘门。在各处兵马全部到位之后,匈奴骑兵已经攻入代地句注边,匈奴见汉军已经加强了方便,于是退出塞外,汉军随即同样撤军。

匈奴的几次入侵双方虽未爆发大规模战争,但匈奴经常性的小规模骚扰和大规模入侵每年不断,对边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威胁,尤其是云中、辽东受灾最重,使得西汉边境隐患日益严重。

整顿边防,养马练兵

面对匈奴的持续性袭扰,但是面对来去如风、行动自如的匈奴骑兵,以步兵为主的汉军疲于奔命却又无可奈何。而此时,刑奴由于已经击败了东边的月氏,实力日益强大,对西汉的威胁越来越大。针对这一局面,汉文帝主要采取了两方面措施:

《华夏两千年》第53期:文帝应对匈奴之策,终始汉武帝击败匈奴

整顿边防

1、整顿边防。时任太子家令的晁错上书汉文帝,针对西汉和匈奴双方在军事上的差别,建议实行“募民实边”之策。在边地建立城邑,招募内地百姓迁徙边地,充实边地人口,每个城邑迁徙千户以上居民,由官府发给农具、衣服、粮食,直至其能自给自足为止。迁往边地的百姓按照什伍编制起来,平时种田,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以备随时参战。并实行奖励政策,凡是在抵抗匈奴侵扰时夺回被匈奴掠夺的财务,由官府照价赏赐一半。对这些建议,汉文帝不同程度上予以了采纳。

《华夏两千年》第53期:文帝应对匈奴之策,终始汉武帝击败匈奴

养马练兵

2、养马练兵。针对匈奴以骑兵为主,而汉军以步兵为主骑兵较少的问题,文帝分别在北部和西部边地建立了36所马苑,用官奴婢3万多人,养马30万匹。除官方养马之外,积极鼓励民间百姓养马,并对养马百姓予以一定奖励补贴,大大加强了边防对马匹的需求。

以上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单一轮换的戍边制度,既有利于对边郡的开发,又大大加强了抗击匈奴的防御力量;又利于休养和生息,使内地的社会经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为后来汉武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