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團是怎樣的一個建制?

狼客王子


獨立團這個建制能夠火,主要還是《亮劍》抗日劇引起了,在《亮劍》中主角李雲龍率領獨立團英勇抗擊日寇,使獨立團名聲大震,那麼獨立團是一個怎樣的編制呢?

史論縱橫今天就帶領大家研究研究獨立團以及八路軍時期我軍的軍隊編制!

獨立團,最簡單來說就是沒有正式番號的八路軍部隊

在《亮劍》中,日軍由於多次受到李雲龍獨立團的打擊,因此懷恨在心,想要調查出李雲龍到底什麼來頭!

結果日本情報部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就查出了一個大概,當日軍長官問有沒有李雲龍的照片的時候,日軍情報人員說,沒有!致使日軍軍官甩杯而走,其實這並不賴這個情報官員,因為日本的情報要求是調查中國師以上軍官的材料,而李雲龍只是一個團長,最為關鍵的一點在於,李雲龍並未在國民革命軍中擔任過任何職務!

說白了,李雲龍的獨立團就是“黑戶”!根本就沒有正式編制!

這一點,從李雲龍的話裡面也有佐證,當然,李雲龍說的不是獨立團,而是新一團,李雲龍說新一團的時候,想要過黃河,結果看守黃河渡口的國軍不讓過,最後沒有辦法,李雲龍的新一團摻到其他的團裡面才過去。

從這兩點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八路軍裡面存在大量的沒有正式番號和編制的軍隊,也就是黑戶,而獨立團是八路軍中最為典型的黑戶!

為什麼八路軍中有這麼多沒有番號的部隊?

其實,這個不能賴八路軍,主要還是賴老蔣,在我們心裡,只有拿槍打鬼子的都是抗日部隊,但是老蔣不這樣,老蔣認為只有國軍才配抗日,而且是中央軍,地方軍閥老蔣都不相信,還會相信八路軍?

所以,老蔣一直對番號管理很嚴格,並不隨便給,比如張學良的東北軍在剿匪當中損失了兩個師,本來以為老蔣能給補充,結果老蔣把番號給撤銷了,這也是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的一個原因之一。

西安事變後,雙方達成一致,共同抗日,但是對於八路軍的番號,老蔣還是很摳,把原來粵軍被撤銷的番號第八路軍給了我們,下面轄三個師,分別為115師,120師,129師,每個師只有兩個旅四個團,只准有15000人的編制 。

也就是說,國軍的補給只給這三個師,實際上老蔣給第二戰區的補給都不夠閻錫山的晉綏軍用的,更別提八路軍了。

於是八路軍在抗戰中,自給自足,並且發展自己的隊伍。

獨立團是怎樣的編制

實際上在建制初期,每個旅也就是五六千人,但是開戰不久就將兩團制改為三團制,實際上一個旅可達上萬人。

除此之外,還編制了大量的獨立旅,新編旅,教導旅,騎兵旅等編制,而到了團一級則更加複雜,除了八路軍建制時候的6旅12個標準團,到後來又有基幹團,地方團,有大團,小團,還有甲種團,乙種團,丙種團等區分。

獨立團則在八路軍建制的時候就有,但是並非《亮劍》中演的隸屬於386旅,而是115師有一個獨立團,120師和129師是教導團,如果李雲龍的獨立團一直屬於386旅的話,那就應該是後擴編的。

在《亮劍》中攻打平安縣之前,李雲龍、丁偉、孔捷三個團長防區形成品字型,分別是獨立團,新1團,新2團,縱橫咋眼這麼一看,這都是沒有編的“土八路”啊!

正常來說,八路軍一個標準團人數在三千人左右,而獨立團在開始的時候只有一千二百人,但是獨立團一般發展都很快,孔捷就說自己的新二團招了三千多人,給他個師長都不換,也就是這些沒有編制的團,可以隨便擴編,所以,最後李雲龍說自己有七個營。

人數超過兩千以後就可以算作主力團的話,可以說,獨立團基本也都是主力團。


史論縱橫


一個團一般有三個營,總人數在一千五百人左右。而獨立團是直接旅一級,直接最高級別的師級單位獨立指揮作戰,相對於一般的建制團更具獨立性,自然編制也更多。特別是在行軍打仗時,只要經過上級領導同意授權,就可以獨立制定作戰計劃。

抗日戰爭時期的獨立團,大部分是被改編、收編或由地方武裝組合而成的。紅軍的主力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分設三個師:五師、一二〇師、一二九師,總部特務團、炮兵團、陝甘寧留守兵團,每師兩個旅,每旅兩個團,每師總人數約為一萬五千人。由於八路軍口碑好,群眾基礎好,想參軍的人越來越多,但由於編制番號的數額是固定的,所以只能通過建立獨立團的方式擴建軍隊。由於沒有正式番號,所以這些獨立團都是“黑戶”。還有一些在抗日戰爭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地方武裝力量,上級為了鼓勵他們,也會授予獨立團的番號。

歷史上最著名的獨立團非葉挺獨立團莫屬。葉挺獨立團,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第三十四團,1926年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總人數有兩千一百多人,分設有三個營,兩個直轄隊,由葉挺擔任獨立團團長。是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由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武裝部隊。北伐戰爭時,葉挺率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鋒率先從廣東出發,正面進攻。獨立團驍勇善戰,屢破強敵,獲得多次勝利。

1927年,聶榮臻、周士第率領第二十五師七十三團、第七十四團機槍連、第七十五團三個營發動了八一德安起義,葉挺獨立團於8月2日與八一南昌起義部分會和。

1928年,由朱德、陳毅帶領獨立團的殘餘部隊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成功會師,改編為第二十八團,成為紅四軍的主力部隊,也是紅一軍團的主力軍。


老照片


關於這一點我相信看過電視劇的人應該都稍微有一點兒概念,獨立團實際上並不是一個正規編制,他頂著一個團的名號,但實際上它可大可小,少的時候,比如說反掃蕩剛結束,還只剩下幾百人,多的時候,直接八個營,李雲龍之前指揮的新一團也是相當於這樣一個概念,他們都是386旅以外編制,這些人如果是在正規軍裡面,當然肯定就是負責支援啊,或者是運送後勤物資的,或者是運送傷員,這些雜活累活交給他們去辦,但是到了敵後抗日根據地,這種時候就不能挑三揀四了,這批人也得直接上戰場。

386旅按照國民黨編制是由兩個團771團和772團,但是對於當時在敵後大規模發展的我抗日武裝力量而言,明顯這樣的編制已經不夠用了,為了方便指揮,也為了能夠順利的在敵後隱藏起來,只能夠將部隊進行分兵。

但是對於這個時候,各個地方的地方部隊而言,如果說你這一個職務,只給他一個連長或者是一個排長的話,一方面補給很有可能會因此而顧此失彼,因為你的番號就是一個連一個排,我總不可能按照一個團的規模給你供應補給吧,同時對於敵後武裝力量而言,最為重要的是人,也就是那些優秀的幹部,這些幹部才是整個軍隊的骨幹幹部,從哪裡來就是從後方派過來的,如果說你的番號報小了,你的幹部就不夠了,你軍隊基本作戰能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所謂的獨立團意思就是,(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在你的指揮下你手裡的事,並大致1000人上下,而且我會根據你的部隊規模給您指派相應的作戰任務,必要的時候,我會給你幹部或者是補給,所以說這個團實際上就是一個統計概念,就是告訴李雲龍說你手裡大致1500人,以後也不用上報了,反正我就按照這個數給你派任務或者送補給或者送幹部,當然大多數情況之下,後面這兩個簡直就是奢望。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李雲龍的部隊一共有1500人,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標準團的配置。

但是事實上,到了後來,李雲龍佔據小鬼子的公路線以後,補給不需要擔心了。與此同時,長時間跟鬼子進行對決,也使得李雲龍培養一批優秀的幹部,至少打仗沒二話,說打起來一個比一個兇悍,所以李雲龍到後期可以瘋狂的甚至是完全不需要顧慮,直接就可以擴展自己兵力,總部給他派幹部,他都不需要了。

在李雲龍部隊瘋狂擴編以後,我們發現部署在李雲龍身邊那兩個老戰友的那兩個團也被總部給撤走了,原因就是李雲龍現在你的部隊有這麼大規模了,能夠守那麼大一片區域了,所以這兩個團我就撤走了,你一個團幹三個團的火。

八個營,再加上李雲龍其他部隊一共可以說有7000人,這七千人頂三個團,比他那個老朋友楚雲飛的加強團還要多,第二,如果說真的強行給李雲龍這個獨立團當時給編制的話應該是一個旅的編制,但是事實上,這個團蔣介石不會給他編制,而且八路軍總部也不會傻到跟蔣介石要這個編制,因為你的386旅上面已經說明了,就兩個正規團,你給我弄了一個編制外的團,你跟我說這批人是用來跟你們搞後勤,還有那個運送傷員的,我已經忍了,你現在還把這個編制外的這個團,給我帶到了主力團的位置,並且人數這麼龐大的你要幹什麼?這哪裡是一個團,這是一個旅呀,大哥。

蔣介石如果聽到這件事,也跟楚雲飛一個反應,八路軍拉人的速度太恐怖了。


漩渦鳴人yy


正常軍隊的編制,分軍、師、旅、團,營、連、排、班。

也就是說團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軍事作戰單位,下轄大概一千人左右。

獨立團是怎樣的一個建制呢?

這要從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說起,當時抗戰爆發,紅軍強烈要求參加抗日戰爭,但蔣介石擔心紅軍在戰鬥中擴展太快,最終尾大不掉,對國民黨軍隊形成大的威脅。

南京的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經過多次商議後決定,紅軍改編為三個師,約3萬人左右。也就是說,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只承認八路軍有三個師,只會按照三個師的編制,配發軍餉和糧草。

事實上確實如蔣介石所料,八路軍擴軍的速度非常之快。抗戰爆發進入第三個年頭,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就動用了約十幾萬八路軍軍隊。

在這裡就要明白一個事實,超過3萬人編制之外的八路軍軍隊,是南京政府不予承認的。

為了方便這些軍隊能參加正常的軍事行動,八路軍採取了特別的命名方式,獨立團就是其中之一。顧名思義,就是獨立於正常編制之外的軍隊。

獨立團既然是獨立在編制之外的軍隊,中央政府也就不予發放武器彈藥和糧食,一切都要靠自己去籌措。

一般情況下的獨立團,是直接隸屬於師部直接領導的軍隊。就是考慮到獨立團武器落後,缺乏糧草供應,因此有師部直接領導,也方便給一些特殊的照顧,以儘快提高戰鬥力。

甚至還有其他的獨立團,根本就沒有部隊番號,完全是明目張膽的擴編軍隊。

李雲龍的獨立團就屬於這個性質,其實在李雲龍,亮劍精神和狼性戰術的薰陶下,迅速成為八路軍的主力部隊,並掛靠在386旅旗下。


新知傳習閣


又是一道送分題。


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一般分為四種,第一種是民兵,有地方政府指揮,是人民自衛武裝。第二種是游擊隊,同樣由地方政府指揮。第三種是地方部隊,也就是由軍區統一指揮的軍隊,但有時候也可以根據戰爭的需要,配屬給野戰部隊臨時指揮。第三種則是我們熟悉的野戰部隊,也就是有統一的番號,編制和建制的部隊,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正規軍,實際上就是指野戰部隊。

一般而言,野戰部隊的裝備最好,建制最完整,訓練也最好,是專門負責打仗的部隊,主要以正規軍為作戰對象。地方部隊主要負責所屬軍區內的地方治安,比如剿匪,作戰對象主要是進入軍區內的戰鬥力比較差的敵軍。游擊隊是比地方部隊的戰鬥力個裝備都要差很多,主要用於配合地方性的戰鬥任務,作戰對象一般是小股敵軍。民兵則是由地方上的青壯年組成的,平時勞作,閒時訓練,是人民自衛武裝。

在戰爭時期,地方部隊一般是野戰部隊的後備軍,當野戰軍戰鬥損失比較大的時候,一般就是從地方部隊中抽調部隊來補充。地方部隊損失比較大,或者缺員比較多的時候,則從地方上的游擊隊抽調來補充。游擊隊如果缺人,一般就是從地方上的民兵中抽調來補充。


根據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這幾個層次之間也經常相互轉化。比如正規軍,開闢了新的根據地之後,一般就要從主力部隊抽調部隊劃歸軍區指揮,充當地方部隊骨幹。地方部隊和野戰軍也經常根據需要,抽調幹部去發展遊擊武裝。而當戰爭的規模發展到以大規模野戰為主的時候,則會不斷從地方部隊抽調兵力去補充主力部隊。

除了相互轉化之外,這幾個層級的部隊還有一些很重要的區別。野戰軍的裝備和軍需物資是由野戰軍的後勤部統一供給的,一般團以上的建制都會配備重武器。地方部隊的裝備和軍需物資則是由軍區來供應。地方游擊隊的武器裝備多數情況下,以輕武器為主,比如抗戰時期,游擊隊一般連機槍都非常少。民兵的武器最差,一般就是紅纓槍,梭標,很少配備槍支,更不用說重武器了。

在戰爭時期,這幾個部隊的武器裝備供應自然也是有明顯差別的。軍區必須把自己最好的裝備配備個野戰軍,剩下來的武器再裝備地方主力部隊。還有剩餘的時候,才能給游擊隊。因為戰鬥力的差別,主力部隊的野戰軍往往能夠在對敵作戰中,大量繳獲敵人武器,在他們挑過之後,把他們認為已經沒有用了一部分武器,再轉交給地方軍區。軍區再挑一遍,用來配備地方主力部隊。等到游擊隊的時候,就只有經過兩層挑選之後剩下來的了。


比如黃海波主演的電視劇,永不磨滅的番號,這裡面的黃海波從正規軍出來的,到地方上發展遊擊武裝。最後在黃海波的努力下,成立了地方上的縣獨立大隊。那麼縣獨立大隊這個番號就意味著,這個不對的級別已經比一般的游擊隊要高,是有可能被改編為地方主力部隊的。

所以這個電視劇裡面的黃海波是很慘的,好不容易拉起來的隊伍,還沒有裝備,只能找地方軍區和自己原來的老部隊,去軟磨硬泡,求人家給他們一點槍支彈藥。為什麼這個電視劇要特別強調這個番號不能被撤銷呢?就是因為一旦這個番號被撤銷,他們就又回到了游擊隊的狀態,武器裝備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上級給他們的只會是最差的。就算自己能在戰鬥中繳獲一點好的武器,都會被上級拿去裝備給主力部隊。

在亮劍當中出現的幾個八路軍的番號,比如新一團和新二團,這是在當時八路軍的常規序列之外編成的部隊,是已經脫離的地方軍區指揮的部隊,但還沒有上升成為主力部隊。李雲龍所在的獨立團就是地方軍區指揮的地方部隊,實際上是要比新一團和新二團低一級的。所以李雲龍在戰鬥中一旦有所繳獲,尤其是比較多的物資和比較好的武器裝備的時候,旅長就會打電話來要求他上交,也就是李雲龍所說的打土豪。

但是在亮劍裡的獨立團和新一團,新二團,這三個不對,明顯都是由原來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為骨幹組建起來的,所以戰鬥力是比較強的,遠比一般的地方部隊都要強。只是為了解決物資緊缺的問題,才把他們配屬給軍區,但在發生較大規模戰鬥的時候,他們都是主力部隊要優先抽調配屬的。


蕭武


亮劍電影裡的李雲龍領導的部隊叫獨立團,那麼這個獨立團是什麼建制?又是屬於那個集團方面軍的呢?

所謂的獨立團實際就是不直接隸屬於師,其通常由駐軍區域內的軍(分)區、司令部直接指揮。一般都擔負駐地及附近地區的守備任務。

一般部隊的編制為師/團(營/連/排/班)或者旅/營(連/排/班),師以上建制,如軍、集團軍等戰役集群的編制不固定。獨立團這種番號一般是給剛升級上來的地方部隊的,這些部隊戰鬥力比較弱,暫時由軍區直接管理。

加強的建制,通常是根據任務需要對某部補充形成的非常規編制,其規模一般比同類建制單位大的多,技術兵種力量更強。

抗戰時最出名的獨立團是葉挺將軍的獨立團,真正意義上的抗戰初期的115師獨立團,是出過狼牙山五壯士,幹掉過阿部規秀的楊成武獨立團。

當時國民黨給的正規番號少(3個師,12團的正規番號),115師人數多,不夠編。所以單獨編了這麼一個獨立團,由師裡面直屬後來,各部隊戰略展開,建立根據地,開始編番號比如山東那邊,一律編為教X旅,太嶽軍區編為新X團。

亮劍電影裡李雲龍所說的八路軍386旅獨立團是不存在的,八路軍386旅長是陳庚,771 772 團是真實的,386旅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參謀長李聚奎、政訓處主任王新亭;

771團團長徐深吉、副團長韓東山、參謀長黃新友、政訓處主任黃振棠;772團團長葉成煥、副團長王近山、參謀長孫繼先、政訓處主任謝富治;而李雲龍的原型是772團的王近山中將。

獨立團的建制是八路軍突破國民黨的軍隊限制而建立的和有正規編制的團級單位不一樣,在國民黨的政府裡沒有備案,所以領不到軍餉和補充。

獨立團的武器裝備真的是很差,很多戰士手要拿的最主要的武器就是大刀,漢陽造步槍也是3,4個人才有一部。重武器更是一樣都沒有,都是繳獲的才有。


陳冠熙edc


所謂‘’獨立團‘’乃至‘’獨立師‘’等特殊作戰單位,為北伐時期和抗戰時期,乃至在後來的解放軍序列中都一直保留的特殊建制。直至中央軍委實施了精簡整編後,‘’獨立團‘’、‘’獨立師‘’才有了相應的歸屬。

獨立團

獨立團是指越過師(旅)級,而直接隸屬於軍(師)的非常規團級建制,滿員時相當於一個準師級規模的作戰單位。

實例:

一、北伐戰爭時期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後來的新四軍亦沿用此番號)獨立團,又稱‘’葉挺獨立團‘’,直屬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調遣。

二、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15師獨立團,直屬八路軍總部調遣。團長楊成武、政訓處主任羅元發、參謀長熊伯濤。

獨立師

一、解放戰爭時期

1、各軍區為適應解放戰爭需要,在野戰軍、軍區主力部隊開赴一線後,把留在後方根據地的大量地方部隊、民兵升格為新的軍區部隊,

一般編為警備旅和隸屬於軍分區的獨立團,在48年秋全軍統一編制後,未編入各軍的地方部隊旅級編制升格為獨立師。新中國成立前後各獨立師基本陸續編入各軍部隊,絕大部隊獨立師旋即裁撤,作為部隊兵員補充來源。少數幾個師因立有戰功,後編入各軍保留至今。

2、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後期大量投誠、起義,除吳化文部編為35軍;陳明仁部編為52軍,後與48、49軍合編為新二十一兵團(55軍);張軫部編為51軍;曾澤生部編為50軍等以外,大量的原國民黨部隊編為獨立師,隨後被縮編或是補充入解放軍各軍,一部分改編為工程部隊和生產建設兵團部隊。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全國統一後,一部分兵團和軍留在了地方,並改編為省軍區。兵團、軍指揮機關改編為省軍區機關,原隸屬的部隊改編為地方守備部隊,稱為獨立師;一般每個省軍區轄1-2個獨立師。到了80年代初,省軍區已將大部分獨立師、獨立團、獨立營和縣中隊,移交給剛剛恢復的武裝警察部隊。

1985年6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通過《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裁剪部隊員額)方案》,基本取消了地方部隊,包括以往省軍區配屬的獨立師、守備師,軍分區配屬的獨立團、獨立營,武裝部配屬的縣中隊等地方部隊。1985年精簡整編後,省軍區不再領導地方部隊,除邊防省軍區保留邊防和守備部隊(守備師)外,內地省軍區全部取消或向野戰軍移交獨立師、守備師、獨立團、獨立營。

2、在全軍歷次整編中,若干個軍的軍部被裁撤,未裁編的各軍所轄的主力師未編入其它軍,而由軍區或省軍區直管的,在保留原有師的番號同時,成為實際意義上的獨立師。


Mrttlzz99


正規軍的戰鬥序列裡絕對不會出現番號相同的兩支部隊,這是常識。比如楚雲飛的358團,八路軍的771團、772團等。

國民黨在大陸曾兩次整軍,第一次是在定都南京後,南北方出現表面的大一統,老蔣開始著手整軍,當時產生了一批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加上將銜等,李宗仁就是不滿老蔣給桂系的番號少,決定發動第二次蔣桂戰爭,後來日軍進逼,出於民族大義,李宗仁只得聽眾老蔣調遣,此事在《李宗仁回憶錄》裡有詳細描述。第二次是在1938年,老蔣把全國的武裝力量不分派系地一律給予番號。有了番號就是合法武裝。

國民黨只給共產黨3個師的番號,這就是名垂史冊的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其實當時延安方面想要4個師的番號,老蔣處處打壓非嫡系。只給三個番號。那麼八路軍多餘的部隊就暫時沒有編號了。自平型關大捷後,山陝一帶老百姓參軍踴躍。八路軍急需擴編,沒有正規番號,就自行解決,於是八路軍每個旅都出現非正規番號。獨立團就是這樣誕生的。這種團類似於沒有計劃生育指標的“黑娃”。官方不予認可。《亮劍》裡李雲龍曾描述一個場面,當時八路軍要渡河,守衛黃河的國民黨軍隊一扒資料,整個國民黨軍隊裡就沒有八路軍獨立團的番號,不讓過河。當時軍情緊急,正規軍還過不完,怎麼會把寶貴的戰略通道讓非法武裝使用?

自平型關大捷後,八路軍與日軍進行了小規模的戰鬥,頗有斬獲。但這樣消耗從南方帶到北方的革命火種,是很不划算的,於是黨中央決定分兵開展敵後游擊戰。鑑於八路軍的名氣,隊伍迅速壯大,但是軍隊一無給養二無槍支,三無實戰經驗。在日軍九路圍攻中損失慘重。在《亮劍》裡也有描述。

凡事都有兩面性,既然獨立團不是合法的番號,自然無法與正規部隊相比,但是缺點恰恰是優點,獨立團可著勁地擴軍。以致後來發展到8個營,近一個師的編制。在國際慣例中,軍隊的戰鬥序列一般都是以“團”為基本單位,團以下沒有番號,一般只叫一營、二營、三營等。所以團以下的單位機動性、靈活性、自主性就更強些。所以到1940年,老蔣忽然發現八路軍已經發展到近百萬人的武裝。這才有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出現。這已經與本問答無關了,就此打住。


沙洲孤鴻24331826


所謂獨立團,分為兩種情況。

一者,是直接從屬於軍、師甚至更高建制的團級單位。如八路軍(八路軍不是軍,而是路軍編制,與軍團,集團軍於理論上同級)總部直屬的炮兵團,特務團。抗戰初,國民政府軍委會也直轄了若干的炮兵團。

二者,國軍當時的編制很繁雜,僅中央軍的師就有三旅九團,三旅六團,二旅六團,二旅四團,直轄5團,直轄3團等若干方式。所以在通常情況下,獨立團應最少從屬於師。但八路軍雖是路軍名稱,實限三師六旅12團,軍政部只按這個編制給予軍餉。所以敵後展開後,總部下設縱隊、總隊,軍區,在師、軍區之下設新編旅,軍分區等,在旅、軍分區之下設新編某團、獨立團等。

當然,八路軍的獨立團、新編團,實際編制與實力各不相同,大團三四千人,基幹團有千多人,小團只五六百。與國軍情況基本類似,國軍甲種團20個連3000人。乙種團9個連千人出頭,地方保安團就更少了。


四川達州


都是蔣光頭造成的。西安事變後,光頭被逼與紅軍一起抗日。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下轄三個師,每師兩旅,每旅兩團。進入敵佔區後,繳獲武器很多,老百姓來投奔的也很多,部隊擴編很快。但是,光頭就是不允許擴軍。擴建部隊只好用各種各樣的名目。獨立團等多半原來是隸屬軍區的地方部隊。新一團等倒開始就是歸旅或師領導的。國軍見光頭不抗日而投向八路的,一般仍使用原來番號。薄一波受閻錫山委託創建的抗先,閻反共後,大部分投八路軍,開始也仍然用原番號。還有民眾自立的抗日武裝投八路軍後,那名目就更五花八門了。本來只有12個團,有3~4個還要留在延安對付日軍與胡宗南。到百團大戰,有100個團參戰。這就是,積極抗日得民心,消極抗日失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