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力斬「提籃子」的黑手

近日,中央第八巡視組在對湖南省委的反饋意見中提到,要嚴肅查處領導幹部及親屬插手工程項目、內外勾結“提籃子”以及教育、科研、金融等領域的腐敗問題。“提籃子”一詞被更多人熟知,領導幹部及其親友在項目建設中“提籃子”問題也由此引發熱議。(7月31日 中國紀檢監察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政治巡視,堅持發現問題、形成震懾不動搖。根據中央統一部署,今年2月至5月,十九屆中央第一輪巡視對三十個地區和單位黨組織開展了常規巡視。日前,本輪巡視反饋工作全部結束,反饋情況“新鮮出爐”,各類“體檢報告”“問題清單”一針見血,不少反映全面從嚴治黨動向的詞彙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提籃子”就是其中一個熱詞。“提籃子”是湖南方言,指“空手套白狼”的中間商,對那種層層轉包的工程則稱為“提籃子工程”。

個別領導幹部在項目建設中為了“提籃子”可謂挖空心思、花樣百出、長袖善舞,“親緣經濟”是“提籃子”現象最直接的體現形式。領導幹部及其親友與商人之間“勾肩搭背”,“夫妻檔”“父子兵”“兄弟連”“全家腐”“親朋好友同學齊上陣”,為行賄和貪腐製造了“邂逅”的路徑,在不動聲色中完成權錢交易,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提籃子”的“動作”。他們通過“皮包”公司、異地“交易”“業務費”“開綠燈”等方式,導演著一場“官商權錢利益互補型”“借殼撈錢型”“利益集團交換型”的“雙簧戲”。某些領導幹部藏身幕後,安排親友充當自己收受錢財的“白手套”和牟取利益的“代言人”。這些人脈廣、通政商、吃得開、利益至上的“提籃子”,則是領導幹部權力尋租的權力掮客,他們“一手官印,一手算盤”,把亦官亦商的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

“提籃子”猶如一雙無形的權力“黑手”,給國家、社會和自身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提籃子”完全逾越了紀律、法律包括道德的界限,是一種極不正常、不健康的“貪腐病”。權錢交易、政商勾結,干擾政府投資項目的正常有序開展,中間商層層轉包、“扒皮”,導致工程款不足,進而引發工程質量問題,危及群眾的利益甚至生命,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有悖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阻礙了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於個人而言,為貪圖一時之利耍小聰明,墜入腐敗的萬丈深淵,見不得陽光,可終逃不過群眾的眼睛、國之利器、黨之利器,到頭來名利盡失、家庭破裂、“竹籃打水一場空”。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必須高懸利劍、多管齊下,力斬“提籃子”的“黑手”。一要固本清源,築牢思想堤壩,拉緊紀律底線,常吹“清廉風”,營造良好作風、政風、家風,領導幹部潔身自好、慎始慎終,家屬當好“廉內助”“守門員”,堅決抵制“子憑父貴”的錯誤思想。二要讓巡視巡察“利劍”直插基層,精準發現和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讓各種“魑魅魍魎”無所遁形,將“潛規則”、權力尋租、利益輸送等貪腐現象“一網打盡”。三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加強約束和監督,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使權力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四要嚴肅追責問責,鞏固懲戒防線,嚴格遵守“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的要求,一經發現,嚴懲不貸。“親緣腐敗”如同毒瘤,必須找準“貪腐”病根,方能“對症下藥”,最終徹底剷除,還人民群眾健康清朗的政治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