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货不是假货 拼多多的解释你能接受吗?

事件主角:拼多多、消费者、工商局

事件起因:

上市首日创始人黄峥的身价高涨至140亿美元。一时间,这家成立不足三年的电商平台迅速被聚光灯笼罩,“低端”、“假货”等标签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网友总结,拼多多收割了最为庞大的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压根不熟悉甚至没用过正品。

朋友圈、微博关于拼多多的段子、嘲讽满天飞。黄峥觉得这是一拨有预谋的舆论攻击。他发内部信表示,“恶意的攻击”第二天就来了,“要消费者导向,不要竞争导向。” 据此,拼多多表示已经正在向国家互联网中心发起举报,详细材料在合适的时候也会向全社会公布。

7月31日,在拼多多联合创始人回应了近期热点后,不在采访名单上的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突然出现在办公室,与媒体聊了近三个小时时间,希望可以“坦诚沟通”。这也是黄峥第一次花这么长时间亲自和媒体沟通。

事件高潮:

对于最近热炒的打假问题,黄峥表示拼多多在打假方面一直特别认真,但今天其实是把山寨问题和假货问题混在一起了,舆论进一步把所有的商家问题都变成了假货问题。

以下为黄峥发言:

雷军对这个产业了解的很深,他尝试的方法是把自己的经验通过自己的生态链企业,去赋能到那些本来要沦为山寨的厂商,这是很有挑战的做法。

还有一种是严选,广告说原厂代工,比如说生产手机,同样是富士康代工,我能不能说苹果原厂代工?但是它就是原厂。其实道理是一回事,只不过这个厂商没有人去引导,没有人管控。

在这个领域里,不同的人在做不同形式的尝试。甚至有些厂商,厂已经不在了,但是牌子还在,比如说春兰。春兰空调是一个好牌子,如果一个山寨厂商,花钱去买这个标,你不能说它山寨,但是不是这个行为就该鼓励?

还有一类比买春兰商标更不同的商业形态,比如说这个牌子国外有,中国人也知道,但是国外的人没有在中国注册。比如乔丹,从商标法来讲,大家都知道乔丹是那个乔丹,但是在中国这个品牌是中国厂家的,它明显是在蹭流量。这是一个权利人之争的问题,假如说中国的乔丹品牌做的很牛,做的跟阿迪达斯一样好,这个时候这个问题就演变成为了一个IP之争,是说这个乔丹我能不能有的问题。

段永平原来有一家公司叫步步高,但是还有一家步步高零售品牌,他把这个步步高做出来,肯定没有人觉得它是山寨的。

所以还是要回到本源,看这件事情对消费者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白牌电视机冒充别人的品牌,骗了消费者,这个是欺骗,这种行为就相当于是假货。但是如果一个商标没注销,怎么定义呢?这个问题相对复杂,但是从根本上来讲,我觉得应该引导这些厂商去做好的高性价比的产品。

事件进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监司高度重视媒体反映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并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关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媒体反映的以及消费者、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认真开展调查检查,不管是第三方平台还是平台内经营者,只要构成违法,都将依法严肃处理。

山寨货不是假货 拼多多的解释你能接受吗?

各家之言:

黄峥就售假问题回应一切:拼多多公布打假初步策略

黄峥:今天其实是把山寨问题和假货问题混在一起了,当舆论进一步提高的时候,把所有问题都变成了假货问题。

从销售比例上面来讲,真正假货,能够被定义为假货的量肯定比媒体想象的要少。因为它很大程度上是客单价决定的,40块钱的东西做假也是有成本的。山寨的问题我觉得比假货要严重,这里平台也是需要有价值观,有些白牌机去蹭流量,消费者没有得到好处。山寨的问题,我们确实做得不够好。

面对舆论批评,拼多多别抱怨别甩锅 |新京报快评

一个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被处罚,你不能拿其他人也不遵守交通规则为自己开脱。因为这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是因为你不够自律。同样,一个平台上有山寨货,最大责任方是自己,将责任推给行业、社会,同样是没有道理的。

误导消费者的山寨货就是假货

山寨货不等同于假货。山寨货是仿制知名品牌,经过商标局批准注册,有“合法身份”,法律上将山寨称为商标近似,而假货与山寨货存在区别,假货的专业名称是假冒产品,是对正品的伪造。山寨货与知名品牌之间,存在近似度,但消费者可以一眼能看出来不同,比如标识、价格等有明显不同,这类山寨货不构成对正品的侵权;但如果山寨货在商标、外观、包装以及标识等知识产权方面与知名品牌极其相似,并且对消费者产生误导,消费者本想去买正品,结果不小心买到了这类产品,那么这部分山寨货则构成了侵权,成为假冒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