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這次玩真的了!這實力太嚇人了

7月30日晚,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電訊香港頒佈發表通知通知佈告稱,公司已決定將本身持有的和記全球電訊(HGC)以將近145億港元的代價一次賣光。

以固網通信為中間的HGC是李嘉誠根植香港電訊市場的中間營業之一,至今對峙不錯的運營效能。此次出售,也被很多人視為李嘉誠對香港的又一次對峙。

與此同時,8月3日頒佈發表的長實地產2017年中期事蹟申報顯示,該公司在內地的地盤儲備跟舊年齡尾對比還在進一步降落,由約合1150萬平方米降至約合1060萬平方米,顯示李嘉誠對內地和香港地產已經是加倍興味缺缺。

與之光鮮對比的是,7月27日晚,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地產、長江基建同時通知通知佈告,兩邊將成立合股公司,以45億歐元(約合412億港元)拉攏德國動力辦理綜合處事供給商Ista(依斯塔)及其從屬公司。

更早前的本年1月,李嘉誠旗下的三家公司則連絡頒佈發表,將組團以約424.5億港元的代價拉攏澳洲動力公司DUET集體,並且生意已根基敲定。

若Ista拉攏成功,光是為佈局海外動力營業,李嘉誠本年就已破鈔超越830億港元巨資,而這僅僅照樣上市公司必須表露的消息。

這延續串的步履上去,讓“李嘉誠跑了”再度成為熱點話題。

抱負上,到2016年齡終,李嘉誠旗下經過重組及多番挪騰的“長和”系就曾是一個完全以海外市場為中間,峻厲地說是一個以歐洲為大年夜大年夜本營的跨國集體了。

事前,長和集體的註冊地已遷往海外,落戶到開曼群島,而集體的收益已有超越49%來自歐洲,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加起來才23%。

李嘉誠:這次玩真的了!這實力太嚇人了

假定按EBIT(息稅前利潤)算,長和集體的歐洲化程度,峻厲地說是英國化程度就更高。昔時,集體59%的EBIT來自歐洲,英國佔到36%,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加起來才15%,不到英國的一半。

李嘉誠:這次玩真的了!這實力太嚇人了

假定非要狹小地將投資海外知道成跑,李嘉誠曾是早就跑了。但我覺得,他的跑,跟愛不愛國,和所謂的看空中國經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萬變社會,不變承諾”是李嘉誠給本身的格言。

他2006年頒佈發表“李嘉誠基金會”是本身的第三個兒子,並把三分之一的資產(事前已超越90億美元)捐給基金會,此刻這筆基金已超百億美金的範圍。

至今,李嘉誠基金已累計捐助超越200億港元,87%用於以噴噴鼻港、內地為中間的大年夜大年夜中華地區。200億港元在內地動不動就出來一個裸捐或捐款大年夜大年夜承諾的佈景下,看起來不多,但若是論捐助的真金白銀和已發揚的效益,仍然是無人可比。

用這200億港元,李嘉誠捐建了中國第一所私家捐資的公立大年夜大年夜學——汕頭大年夜大年夜學;創辦了中國當局同意的第一傢俱有自力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長江商學院;捐資與教育部合營啟動了“長江學者嘉獎經營”;還引出世界頂尖的理工類學院——以色列理工學院,在廣東成立了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李嘉誠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生有一貴人,勝過千軍萬馬。貴人雖好,但可遇不可求。貴人已經幫助很多普通人半年時間買車買房,需要幫助看朋友圈 叄邀么陸琪肆思久酒二。

李嘉誠:這次玩真的了!這實力太嚇人了

在被“別讓李嘉誠跑了”困擾的歲月,前去美國採取腰椎狹小症手術的李嘉誠,因擔憂手術產生不測,還曾專門在手術前對家人出格叮嚀,不管內地有甚麼樣的評價,李嘉誠基金會80%的項目都必須聚焦大年夜大年夜中華地區。

此前,李嘉誠也曾在演講中強調:“我的生平佈滿了競爭與挑釁,過程是十分艱辛的……四方風風雨雨中,我照樣賡續在進修笑對人生,作為一小我、一個愛本身平易近族的中國人、一個企業家,我賡續在各類義務矛盾中,盡了一切所能處事社會。”

因而可知,說李嘉誠不愛國,不愛香港,是不客不雅不雅,也不迷信的。

既如此,李嘉誠為甚麼還要賡續兜售內地和噴噴鼻港資產跑到歐洲去,而不是加大年夜大年夜對內地和噴噴鼻港的投資?

我的觀點是,除此以外,他沒有更好的編制,也沒太多選擇的餘地。這個老革命此刻要措置的是新結果——為下一代,為“長和”的基業長青做出最穩妥的佈局。

作為一艘驚濤駭浪中闖疇昔的貿易巨輪的大年夜大年夜船長,他要為“長和”尋覓一個更安然的港灣,讓下一代可以更輕鬆地續航,更好地守住他十分艱辛打下的江山。

你看看他投的大年夜大年夜項目,首選法制和經濟狀況擺盪的蓬勃經濟體,首選動力、交通、通信、水等等,這都是規範的難攻易守型,都最有益於下一代更好地“傳承”。

從以進攻為主的打江山轉向以戍守為主的守江山,這是李嘉誠的一個大年夜大年夜改動。沒錯,超人曾老了,他已從進攻轉向戍守,起碼是進攻少一點,戍守多一點。

但你想想,通信、電網、客運鐵路、天然氣、供水,這些投資假定不往他淵源深厚,並且還天賜良機的歐洲、澳洲做,他還能往哪裡做?往內地,往噴噴鼻港?

李嘉誠:這次玩真的了!這實力太嚇人了

內地,就算他想買,通信、電網、鐵路、天然氣和水等等,這些的確都是壟斷運營的行業,會多麼一家接一家被他相對控股,乃至連鍋端地賣給他嗎?

就算相對控股,就算有時連鍋端一個,國有企業運營系統編制的那些硬骨頭,他有決定信念去啃嗎?就算他有決定信念,他對李澤楷會有決定信念嗎?

至於噴噴鼻港,噴噴鼻港就那麼大年夜大年夜個處所。

是以說,與其講李嘉誠是在資產大年夜大年夜轉移,不如說李嘉誠是在計謀大年夜大年夜轉型,而剛好,這些轉型,都最適合,乃至只能轉到海外去遏制,而剛好,內地的房地產讓他覺得沒勁了,乃至還風險了,因而就有了這邊賡續買,何處賡續賣。

多麼一個地道連絡他本身實踐做出的貿易揣摩,說白了,也就是賣了幾個樓盤,就跟愛國,跟所謂看空中國經濟扯在一路,其實實際上是令人匪夷所思。

還有人問,既然不看空中國經濟,那他為甚麼不在內地做些其他投資?

這其實實際上是個結果,但我的觀點是,假定非要用看空照樣不看空來答覆,精確的答案該當是,李嘉誠不是在看空中國經濟,而是他在看空本身。

抱負上,李嘉誠旗下的內地營業,比如批發,船埠,醫藥,包含地產本身,都仍然是馬照跑,舞照跳,乃至某些營業還在加大年夜大年夜投資。但除這些,除最好到歐洲弄的公用事業,李嘉誠還有甚麼優勢,有甚麼特其他競爭力,能在內地發揚嗎?

就以地產為例,就算他看好地產的經久前景,就算他繼續投資,在當今內地地產巨擘個個凶神惡煞的狀況中,他的投資又有多大年夜大年夜個意思,多大年夜大年夜個賺頭?

李嘉誠:這次玩真的了!這實力太嚇人了

李嘉誠經商是求利潤,乃至高利潤的,本年上半年,長江地產支出不到300億港元,利潤超越144億港元,這個盈利程度往後在內地生怕是難以對峙。

還有一個很首要的是,既然他此刻曾不是揣摩本身,而是揣摩下一代,那他就必定會連絡下一代的狀況去做最公道的安插。

李嘉誠的下一代都在西方採取教育,做人幹事的習慣都異常歐化,貧乏在內地的歷練,也貧乏中國式運營聰明的浸禮,在中國企業家群雄四起,並且個個全球目光,外鄉聰明的狀況,他們又能在內地有甚麼競爭力,或許佔甚麼便宜?

內地曾完全不是李嘉誠此刻走來的阿誰內地了。

昔時,李嘉誠們在內地是甚麼待遇,甚麼機會?跟內地比,又是甚麼實力,甚麼優勢,甚麼競爭力?

但此刻,內地曾大年夜大年夜不合了。

李澤鉅、李澤楷之於內地,和李嘉誠之於內地,也是大年夜大年夜不合了。

李嘉誠:這次玩真的了!這實力太嚇人了

“中國此刻太弱小大年夜了,30年前,我們投資一個切切小廠就驚天動地。此刻不要提了,幾十億,幾百億美金下去,影子都沒有。”我曾詢問一名談到衝動處會跳起來拍桌子打板凳的印尼華人大年夜大年夜富豪,你為甚麼不到中國投資,他的反問是:

“你問我為甚麼不去中國投資,我要問你,你覺得我有甚麼身手,甚麼優勢,可以到中國去投資,我可以供獻些甚麼,我能佔到甚麼便宜?我坦白說,我一到中國就有優勝感。”

李嘉誠懇田,生怕也跟這些企業家有類似的設法主張——

“你們問我,罵我,為甚麼不到內地投資,而是到歐洲去投資,請你們通知我,我還有甚麼身手,甚麼優勢,可以到內地去投資,我可以供獻些甚麼,我能佔到甚麼便宜?”

沒有甚麼優勢的生意,李嘉誠不會做。與之對應的是,內地也曾不再需要,起碼是不再像之前那樣需要李嘉誠的投資了。

到明天,我們還需要那麼多的房地產投資,或許說需要他像“買下半個英國”那樣,來買下我們的通信、電網、客運鐵路、天然氣和供水嗎?

不需要了。

李嘉誠是有優勢的,優勢在於他的全球化。

從1980年代拉攏“和記黃埔”這一事前就已異常國際化的企業末尾,李嘉誠就一貫在海外繼續投資,這讓他成為華人社會全球能見度最高,也全球化才調最強的企業家。

在英國,李嘉誠已累計投資超越500億美元,到2016年,“長和系”已節制了該國30%的通信、30%的電網、28%的客運鐵路、25%的天然氣、7%的供水,並是以被稱為“買下了半個英國”。而早在20來年前,他就曾創下一筆生意(出售Orange)從英國賺到1680億港元的好成績。

李嘉誠:這次玩真的了!這實力太嚇人了

除以英國為重心的歐洲,在加拿大年夜大年夜,李嘉誠的投資也很多且異常收成甚豐。他在油價低谷時抄底的加拿大年夜大年夜赫斯基動力(HuskyEnergyInc)被稱為是他生平中最複雜年夜大年夜的投資,為他帶來了數百億的酬報。至今,李嘉誠已累計在加拿大年夜大年夜投資超越300億加元,乃至於加拿大年夜大年夜總理到噴噴鼻港,都是先見李嘉誠,再會梁振英。

而到了以科技為引領的美國市場,李嘉誠則投資大年夜大年夜量的科技公司,包含Facebook、Skype、Siri、AlphaGo的開闢者——DeepMind都曾是他碗裡的菜。

具有全球化才調甚高的運營辦理團隊,且能在西方經濟體長袖善舞賺足利潤,這是李嘉誠可以或許賡續加大年夜大年夜歐美營業佈局的啟事,乃至也是他可覺得國度再做供獻的新編制,而很多海外華商,乃至國際企業家對中國的供獻,也都該換個別例了。

這個別例是甚麼呢?

箇中一條該當是,為全球做更多供獻,也換個別例賺全球的錢。

國度都在加快擁抱世界,企業家們的腳步要跟上,這才是將來新編制。

李嘉誠不再那麼首要,這或許也是李嘉誠本身,是國度都慾望看到的。

最好有一天,李嘉誠的慈善基金都不消再80%用於大年夜大年夜中華,就像成龍昔時去日本捐款,人家通知他,我們這裡沒有窮漢。

改革開放以來,可口可樂跑到中國來了,百事可樂跑到中國來了,大年夜大年夜眾跑到中國來了,奔馳跑到中國來了,那麼多世界500強都跑到中國來了,也沒見美國人、歐洲人、日本身說,這些企業跑疇昔,他們本國就不成了。

所以,李嘉誠跑了,跑去海外攻城掠地,我很歡愉。相反,假定中國到明天還需要他來多買幾塊地,多蓋幾個樓盤,那才真的是沒意思。

假定愈來愈多中國企業,可以像李嘉誠那樣,像可口可樂、大年夜大年夜眾、奔馳那樣跑出去,像我們比來採寫的這位企業家一樣跑出去。跑出去,然後更好地回來。我會更歡愉。

親愛的網友你們是如何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