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博導談秦嶺的3000字文章,陝西人應該好好讀一讀!

這篇博導談秦嶺的3000字文章,陝西人應該好好讀一讀!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位於秦嶺西安段的終南山,是山水秀美、緊鄰並屏護西安古城的天然屏障。

“幾十年來,我們沒有停止過對秦嶺進行研究,包括對秦嶺的生態環境、秦嶺的自然景觀、秦嶺的土地利用和動植物資源及水資源,我們都做過一定程度的調查研究。” 昨日,記者採訪了西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曹明明,他曾任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院長。多年來,他不間斷地主要從事有關秦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科研與教學工作。

“以秦嶺為界,在中國版圖上畫出一道東西向的橫線,作為南北大陸地理分界線。這條不同凡響的橫線,就是位於中國大陸南北中軸線上的秦嶺和淮河。事實上,這條分界線的作用,不完全都是自然方面的,它對於人類的經濟活動、生產活動乃至於生活方式都產生了強烈的、深刻的影響。”昨日,曹明明教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闡述了秦嶺的四個價值。

礦藏資源寶庫 動植物資源世界少有

這篇博導談秦嶺的3000字文章,陝西人應該好好讀一讀!

“首先,秦嶺是礦產資源寶庫。秦嶺造山帶中金屬礦床類型和成礦系列,在特定的地質構造背景下具有成群出現和成帶分佈的規律,構成有特色的礦化集中分佈區。按照成礦地質背景及礦床系列特徵,將秦嶺造山帶金屬礦床劃分為四大集中區:一是華北陸塊南緣金-鉬礦化集中區,主要指東秦嶺(又稱小秦嶺)金礦床礦化集中區和鉬礦床礦化集中區;二是北秦嶺構造帶綠片岩系容礦的金銀、鉛鋅多金屬礦床、夕卡巖型鐵銅礦床與超基性岩容礦的鉻鐵礦礦床礦化集中區;三是南秦嶺構造帶沉積岩容礦的鉛鋅、汞銻多金屬、卡林型-類卡林型金礦床礦化集中區;四是勉略寧三角區基底拼合構造帶海相火山岩容礦的金、銀、多金屬塊狀硫化物礦床、沉積變質-岩漿熱液疊加改造型鐵、銅礦床與超基性岩容礦的鎳-金礦床礦化集中區。所以,秦嶺首先是個礦藏資源寶庫。”

曹明明舉例說,寶雞有寶鈦集團有限公司,背靠著的就是秦嶺非常大的一個鈦礦;華縣有金堆城的鉬礦,等等。礦產資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平衡的生態環境系統;礦產資源開發與秦嶺生態保護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因此,要特別注重礦產開發中的生態保護與修復,應堅決取締小規模開採,在國家統一規劃下,組織有保護與修復對策及投入的規模化開發,這也是多年來實踐證明能較好處理開發與保護關係的做法。同時,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要求生態環境系統呈現出良好平衡的狀態,使生態環境能夠保持礦產資源的可持續開發,促進礦產資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秦嶺是生物資源的天然寶庫。一是動物,尤其是珍稀動物集中分佈。調查顯示,迄今為止秦嶺地區已經發現哺乳動物94種,佔全國總種數的18.5%;鳥類338種,佔全國總種數的28.4%;兩棲爬行類68種,佔全國總種數的8%;魚類100多種;主峰太白山有昆蟲19目99科1435種。其中國家一類重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金錢豹、雲豹、朱䴉、黑鸛、金雕等9種,二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林麝、斑羚、紅腹錦雞、白冠長尾雉、秦嶺細鱗鮭等32種。在世界上有極大影響的珍稀、瀕危動物物種相對集中於一地的情況十分罕見,秦嶺地區因分佈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等珍奇動物而備受世界關注。朱䴉在朝鮮、原蘇聯、日本等國均已絕跡,秦嶺南麓的洋縣是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䴉保護地。秦嶺也是大熊貓分佈的最北界和最東界。二是植物種類豐富,是天然的基因寶庫。秦嶺植物的地理組成成分複雜多樣,亞熱帶成分、溫帶成分和中國特有成分都在秦嶺彙集,其植物區系具有明顯的原始性、古老性和過渡性,為人類及其他動物的生存、發展提供了重要的食物保障。

據調查,陝西秦嶺地區共有種子植物3451種,苔蘚植物311種,蕨類植物270餘種。在這些植物中,纖維、澱粉、糖類、油脂、樹脂、橡膠、藥用等可利用性資源植物就有1300多種,其中藥用植物620種。在種子植物中,僅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就分佈有世界性單種屬植物37屬,少種屬植物60屬,我國特有植物23屬。秦嶺地區被列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的植物有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獨葉草、華山新麥草等4種;列為國家II級重點保護的植物有連香樹、太白紅杉、大果青扦、巴山榧樹、水曲柳、香果樹、秦嶺冷杉等13種。這些珍稀瀕危植物大多為古老科屬和孑遺植物,秦嶺是這些植物分佈的北界或南緣。因此,秦嶺是我國乃至世界都極為罕見的生物資源寶庫。

這篇博導談秦嶺的3000字文章,陝西人應該好好讀一讀!

自然屏障 使得“八百里秦川”風調雨順

“秦嶺是西安乃至關中的水源地。秦嶺遼闊的範圍和良好的植被覆蓋,在涵養水源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曹明明告訴記者,經常說秦嶺北麓72峪,大大小小有名的河流有72個,這些河流都注入到關中渭河平原,這些河流就成為城市生活用水、生產用水的主要來源。與來源不是秦嶺而是黃土高原的水資源來比較,秦嶺的水質清澈、水量穩定,而其他地區的水相對來說泥土含量很大、水量不穩定。西安人生活用水今天主要取自黑河、石頭河、灃河和灞河,這些河流都發源於秦嶺北麓,未來關中用水也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南坡漢江的幾個大的支流調水。因此,秦嶺的水源涵養價值使其成為西安乃至整個關中名副其實的水源地。

“我們都應該把這塊寶地更好地保護起來,不能為了今天過幾天舒心日子就把它給破壞。千萬不能失去這塊珍貴的水源保護地!”曹明明特別強調了秦嶺的水源涵養作用。他介紹,秦嶺連綿不斷,這麼大的山體,上面覆蓋著非常好、非常多的植被,還有非常深厚的土壤層,對於水分的保持起了一個非常好的作用。下雨的時候,水分都會很好地聚集起來,然後緩慢地補充給生產、生活所需。所以,應該說整個秦嶺就是一個大水庫。這個天然的大水庫對水資源起到很好的保護和蓄積作用;在需要的時候,把高質量的水供給西安和其他周邊地區,秦嶺的水源涵養作用應該受到最大的關注。

“八百里秦川”歷史上就是風調雨順的富庶之地。基於此,西安也成為中國歷史上13個王朝的都城。這一切,都受益於大秦嶺的保護與滋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保護大秦嶺、保護秦嶺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和維護關中的可持續發展。今天,關中是陝西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的富庶之地。秦嶺對於整個關中的氣候起到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正是由於秦嶺的存在,秦嶺往往成為南北氣流交互的場所,經常在秦嶺以南以北都會給陝西、給關中帶來比較多的降雨。

最後要特別強調的,就是生態秦嶺的巨大價值。西安人都把秦嶺叫作後花園。對於城市裡的人來說,環境是人工的,以水泥來作為材料的這些建築物和路面是主要景觀,市民很需要回歸到自然裡去,秦嶺恰好就為都市居民提供了一個好去處,讓市民閒暇時在大自然中修身養性、戶外運動等。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方面的需求不斷提升,這個價值也不容忽視。

這篇博導談秦嶺的3000字文章,陝西人應該好好讀一讀!

未來要進一步做好資源調查 做好生態修復

目前從國家到省市,對秦嶺的保護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秦嶺是最早一批劃歸國家自然保護區的地方;目前,秦嶺地區已設立了26個自然保護區,其中10個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秦嶺對於關中、對於西安來說,有著多方面的巨大價值,我們應該去好好地保護,沒有任何理由去破壞秦嶺。” 曹明明介紹,整個秦嶺生態保護區,要繼續做好整體情況的調查工作,秦嶺是相當大的山體,還有相當多未知資源需要研究清楚,要繼續做好資源的調查、存檔的工作。其次,在國家生態保護區內,要做好保護區裡的生態修復工作研究,這是接下來研究的一個大方向。 記者張瀟 實習生陳立穎

原題:《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和維護關中可持續發展——訪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曹明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