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以解忧,浐水之畔:这里有贯穿千年的文化波澜

提起西安的文化产业,很多人会首先想到曲江模式,想到大雁塔景区、大唐不夜城、曲江池遗址公园等等。

的确,曲江的文化产业起步最早,对带动整个大西安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在大西安东部文化轴线中,曲江雄踞南端,依然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河”以解忧,浐水之畔:这里有贯穿千年的文化波澜

同时,在这根轴线的北端,浐灞生态区作为西安文化产业的后起之秀,同样举足轻重。

上溯至1300年前的唐代:那时,浐河正是唐长安城的重要水源之一,曲江池的水甚至大部分都来自浐河。据史书记载,唐代开黄渠引浐水灌注曲江,使曲江池的面积进一步扩大。

“河”以解忧,浐水之畔:这里有贯穿千年的文化波澜

初唐诗人宋之问有“青门路接凤凰台,素浐宸游龙骑来”的句子,“素浐”就是说浐河水质清澈,清可见底。而“青门”则是泛指长安城的东门,东门外的灞桥是当时长安最繁忙的交通要道,青门与灞桥就成了东出长安的一条固定送别路线,与今日的浐灞生态区有相当的重合。中唐诗人白居易《青门柳》写灞柳送别:“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河”以解忧,浐水之畔:这里有贯穿千年的文化波澜

关于浐灞之水,唐诗中还有很多,如:

“暮春春色最便妍,苑里花开列御筵;商山积翠临城起,浐水浮光共幕连。”

“乘时迎气正璇衡,灞浐烟氛向晚清。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殿柳识天情。”

“东郊风物正熏馨,素浐凫鹥戏绿汀。凤阁斜通平乐观,龙旂直逼望春亭。”

……

如今,千年之后的浐灞正在重塑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本区域最重要的标签之一。丰富的历史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浐灞生态区成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项目落户,打造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地标”和城市“金名片”。

“河”以解忧,浐水之畔:这里有贯穿千年的文化波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