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1年前的今天,我國十大大將之首粟裕誕生

在111年前的今天,我國十大大將之首粟裕誕生

粟裕(1907-1984) 中國現代傑出的戰略家、軍事家、革命家。湖南會同人,侗族。1907年8月10日(距今111年)生於湖南省會同縣伏龍鄉(今名坪村鄉)楓木樹腳村。1918年,由家鄉的私塾轉入縣城的“洋學堂”上學,1924年3月,進入常德二師附小學習。1925年春,考上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師範。被黨組織安排到葉挺的24師教導大隊,任班長。192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1日,他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1929年後,因屢立戰功,粟裕相繼升任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創建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粉碎了敵人四次大規模的“圍剿”戰爭。

1934年7月,粟裕率紅七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赴閩浙贛根據地,成立紅十軍團,任參謀長。赴皖浙贛邊區創建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挺進江南敵後。1940年7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7000多人,挺進蘇北。9月,創建了以黃橋為中心的蘇北抗日根據地。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2年3月,兼蘇中區黨委書記。1943年3月,指揮的車橋戰役中,殲滅日軍三澤大佐以下官兵460餘人,摧毀敵碉堡50座。在全國率先進入戰略反攻態勢。1945年2月,率一師主力渡江南下,任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指揮浙西三次反頑戰役,殲敵13000人。1945年6月,在黨的“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抗戰勝利後,1945年10月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指揮高郵戰役和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殲滅拒降日偽軍2萬餘人,為迎擊國民黨軍的進攻準備了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使華中、山東解放區連成一片。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指揮華中野戰軍主力3萬餘人,與12萬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作戰,七戰七捷,一個半月中殲敵5.3萬餘人。 1947年1月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先後指揮了宿北、魯南、萊蕪、泰蒙、孟良崮等戰役,共殲敵7個軍(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內有國民黨號稱“王牌軍”的整編第74師。同陳毅一起率華東野戰軍主力挺進魯西南,掩護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南下大別山,指揮沙土集戰役,殲敵1個整編師。1948年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6月兼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六七月間,指揮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進行豫東戰役,殲敵9萬餘人。9月指揮濟南戰役,攻克堅固設防的大城市濟南,殲敵10萬餘人。11月6日發起淮海戰役。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殲敵44萬人。毛澤東曾說過:“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仍代理司令員、政治委員職務)。

在渡江戰役中指揮所部追殲逃敵5個軍,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揮上海戰役,殲敵主力8個軍於上海外圍,使上海免遭嚴重破壞。先後兼任上海市軍管會副主任、南京市軍管會主任、南京市市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49年9月30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舉行奠基典禮。毛澤東主席是第一個上前剷土的,他起身時,拉上了朱德,又邁過許多人,拉過粟裕,三人和賀龍一起上前為紀念碑剷下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共第八屆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1984年2月5日病逝於北京。


在111年前的今天,我國十大大將之首粟裕誕生

此文編輯參考各省各市地方誌,由小編編輯整理彙編而成,加之小編能力有限,倉促而成,如有歷史、地名、建制等等不同,請見諒,最後小編在此感謝您能在百忙的時間點擊“小熊說故事”,如果覺得小編寫的還算可以的請您點一下您的金手指,關注我們歐:小熊說故事!您的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