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勛陳芳允院士

“兩彈一星”元勳陳芳允院士

主講人:周建燦 陳建華

陳芳允,黃岩人,“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理論奠基者及國家“863”計劃發起人之一。

“兩彈一星”元勳陳芳允院士

陳芳允院士

一、功勳卓著 利國利民

作為“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他對“兩彈一星”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參與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擔當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測量任務;設計、制定回收型遙感衛星測控系統方案;針對通信衛星設計“微波統一測控系統”;成功解決“遠望號”船電磁兼容技術難題。

鑑於衛星導航定位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上的重要價值,1983年,陳芳允和合作者首次提出利用兩顆同步定點衛星進行定位導航的設想,這一系統稱為“雙星定位通信系統”。為後來開展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奠定了理論基礎。

陳芳允還是國家“863”計劃發起人之一,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1986年,陳芳允與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提交《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得到積極響應,最終提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計劃,極大促進了我國科技的發展。

二、胸懷大志 孜孜以學

陳芳允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年輕時價值觀的確定與知識的積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16年4月3日,陳芳允誕生於黃岩後巷陳家大院,5歲時開始接受啟蒙教育,8歲開始讀私塾,到秀才朱希晦家學《古文觀止》等。

1928年秋,12歲的陳芳允進到黃岩縣立中學讀初中,他的父親曾對他說過:一定要好好學習,我希望你將來不要做大官,要做大事,要在社會上立自己的業績。這句話對陳芳允影響很大,促使他開始考慮自己的人生之路。

1931年夏,15歲的陳芳允考進上海浦東中學高中部。進入高中沒幾天,就碰上了“九·一八”事變,陳芳允積極參加上海學生運動,抵制日貨遊行等,這些經歷對他的思想產生深刻的影響。從那時起,他便下定決心要為國家和民族的振興而好好讀書,以期將來為國家民族作奉獻。

1934年,18歲的陳芳允高中畢業,考入清華大學,在機械系讀了1年後,對機械不感興趣,卻對物理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下決心作出了轉換專業的選擇,後他進入物理系,投在著名物理學家吳有訓、葉企孫等名師門下。

1944年,陳芳允遠赴英國留學,留學期間,陳芳允抓住機遇刻苦鑽研,儘可能多地汲取知識、積攢本領,以期學有所成,報效祖國。

1948年春,陳芳允結束了在英三年的學習和工作,帶著電子工程技術方面的先進知識,滿懷報效國家的願望,回到祖國的懷抱,但由於內戰頻仍,才華無法充分施展。有一次,他因不願為國民黨打內戰,不惜自傷腳趾,拒不應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芳允與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積極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事業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兩彈一星”元勳陳芳允院士

陳芳允、王大珩、楊嘉墀、王淦昌四位提出“863”計劃的科學家合影(從左往右)

三、芳允精神 山高水長

陳芳允先生一生所凝聚與展現出的品質與風範,對橘鄉人民有著重要意義。

(一)志存高遠、竭誠為國的家國情懷

陳芳允在中學時代便樹立遠大抱負報效國家,為此他不畏艱辛,努力學習,勤奮工作,期望用自身的聰明才智,為祖國富強與振興添磚加瓦。“人生路必曲,仍須立我志。竭誠為國興,努力不為私。”陳芳允的這首詩便是其遠大抱負和竭誠為國精神的鮮明寫照。1998年5月,陳芳允在其《自述》詩中有此一句“愈覺超志未酬須自強,願續獻我一技共興華”,同樣表達了這一情懷。再結合陳芳允一生的事蹟,確實自始至終都洋溢著這種精神與信念。

(二)勤奮工作、謙遜認真的工匠精神

陳芳允的另一首詩:“四十京兆一技人,愛研求實不愛名。一稱專家已過譽,慚愧國人趕超心。”這樣一位大科學家在此稱自己為“技人”,而愧稱“專家”,確實讓人感嘆。有人說:要記住陳芳允,只需記住他的兩個特點就行,一是自己給自己理髮,二是自己給自己縫補衣服。給自己理髮是為節省時間,給自己縫補衣服則說明其低調樸素,可以說陳芳允對工作是高標準,對生活卻是低要求的,兩者相輔相成,讓陳芳允的“工匠”本色,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三)開拓創新、面向未來的開闊眼光

陳芳允是一位極具前瞻性和創新精神的科學家,他視野開闊,不固步自封,能面向世界,汲取知識與經驗,並結合自身實際,開拓創新,做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科技成果。晚年,陳芳允非常關心科技發展戰略問題,是國家“863”計劃發起人之一。1993年,近80高齡的他還寫了一個關於國防科技發展的具體建議。陳芳允活到老,學到老,思索不息,研究不輟,眼光長遠,朝氣蓬勃。

(四)求真務實、注重實踐的科學精神

作為一個科學家,陳芳允有著紮實的科學理論知識,對相關科技領域的概念、原理和具體技術問題的理解非常透徹。陳芳允低調務實,注重理論聯繫實際,認為“實踐出真知”“創新之源來自實踐”,而且要鼓勵和給予科技人員以參加實踐的機會。陳芳允能有這麼多重大科技成就與其求真務實、注重實踐的科學精神是分不開的。

(五)情繫鄉梓、尊師重道的高尚情操

陳芳允雖然獲得了眾多成就與榮譽,但他不忘本,對養育過他的家鄉,學習過的母校以及教導過他的老師,常懷感念之心,情真意切。

“兩彈一星”元勳陳芳允院士

陳芳允院士的親屬陳曉南先生

作為黃中畢業的校友,陳芳允對黃岩中學懷有特殊的感情,對黃岩中學的發展非常關心。1999年住院期間,他以《漫漫人生路拳拳報國心》為題,給他在黃中的同學王克宬寫了一生中最後一封長信,信中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自己思想觀念的發展歷程,以及自己工作的情況等。陳芳允對黃中學子懷有殷切希望,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誡同學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思想觀念的發展起著根本的作用。

在信的最後,陳芳允對他的病抱有樂觀的態度,沒成想一病不起。2000年4月29日,陳芳允那顆為國家跳動一輩子的心臟停止了。斯人已去,風範永存,陳芳允為我國科技事業和國防現代化事業所作的卓越貢獻,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所付出的心血,為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及黃岩人民留下的精神財富,值得人們永遠紀念與弘揚!

“兩彈一星”元勳陳芳允院士

區政協副主席方觀祥

7月18日晚,黃岩政協文史講堂“永寧史話”第19期在黃岩書畫院開講。本期邀請了黃岩中學周建燦老師授課,主題是《“兩彈一星”元勳——陳芳允院士》。區政協副主席方觀祥、主辦方區政協文史委和承辦方黃岩書畫院、道臺裡文創院、黃巖區歷史學會等負責人出席。陳芳允院士的親屬、部分區級機關領導,區政協部分委辦負責人、部分當地文史專家、學者出席聽講。講堂由區政協文史委主任鄭胄奇主持。

課上,周建燦老師對陳芳允院士作出的卓越貢獻、成長曆程以及芳允精神等方面的內容做了詳細解讀。陳芳允院士的親屬陳曉南先生對講課中的一些細節問題作了補充說明。

方觀祥副主席在聽完講座後指出,陳芳允院士是一位具有深厚愛國情懷、敢於創新、勇於擔當、無私奉獻、令人可親可敬的科學家,是我們黃岩人民的驕傲。他的勤奮好學、謙遜認真、求真務實、尊師重道等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的事蹟對我們很有教育意義。區政協文史委要通過“永寧史話”文史講堂這個平臺,多挖掘黃岩的歷史文化,多關注以陳芳允為代表的黃岩近當代名人文化的研究和宣傳,以他們的事蹟、精神影響、感染黃岩的下一代,激勵下一代珍惜眼前、刻苦學習、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兩彈一星”元勳陳芳允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